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岳
出生 1878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孫禹行
職業 陸軍上將、河南省長

孫岳(1878年-1928年5月27日)(民國將領、直隸省長),字禹行,直隸(今河北)高陽縣人,是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的第十世孫,民國將領。早年曾出家為僧,後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北方支部領導人之一。[1]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九師師長兼江西廬山墾牧督辦。二次革命失敗後遭通緝,流亡日本。不久回國,組織共學園。後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兼大名鎮守使、京畿警備副總司令。1924年10月與馮玉祥胡景翼發動北京政變。後任國民軍副司令兼國民軍第三軍軍長、河南省長、陝西軍務督辦、直隸軍務督辦兼省長。

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同年5月27日在上海病逝。[2]

中文名 孫岳 別 名 孫禹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直隸省(今河北)保定府高陽縣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28年5月27日 職 業 陸軍上將、河南省長 畢業院校 陸軍行營軍官學堂 信 仰 三民主義


人物生平

參加革命

孫岳父親孫邁唐勤儉躬耕,使家道小康。孫岳從小被送到外祖父家,托當地名師常鶴苓發蒙,得以安心就讀。孫岳才華出眾,也曾想走制藝科舉之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孫岳到保定參加院試,考中秀才。後見清廷腐敗,漸生反清意識。曾因殺一地痞,到五台山出家當了和尚。

光緒三十年(1904年),保定武備學堂招生,孫岳身披袈裟應試,因成績優秀被錄取,畢業後在北洋陸軍第三鎮任炮兵排長,後任三等參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孫岳又入陸軍行營軍官學堂(後來的陸軍大學)第二期速成科進修,畢業後仍回北洋第三鎮,任第九標第三營管帶、二等參謀兼將校研究所教官。後來,孫岳加入中國同盟會。

宣統三年(1911年),孫岳與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等策劃灤州起義。由於有人告密,在起義前夕,孫岳被革職。其後,孫岳南下投奔革命黨。孫岳深受孫中山黃興等器重,被委任為蘇、淞、寧、楊、鎮五路軍總司令,駐長江以北,同清軍作戰,曾在徐州、宿遷一帶重創張勳的「辮子軍」[3] 。此後,孫岳被任命為陸軍第九師師長。

加入直系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岳被江西都督李烈鈞招聘,任參贊軍務兼督辦廬山牧場。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孫岳任北伐討袁第一路軍總司令。失敗後,與李烈鈞亡命日本。不久,孫岳秘密歸國,隱居陝西華山。其間,與胡景翼相識,策劃響應護國戰爭。

民國六年(1917年)孫岳回到保定,因為與曹錕的關係而加入直系(曹錕時為直隸督軍),任北洋第三師軍官教導團團長。民國九年(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孫岳兼任直隸義勇軍總司令。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孫岳任直軍西路司令,率部與彭壽莘抵禦奉軍張景惠部,為戰爭勝利立下了功勞。民國十一年(1922年),孫岳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兼冀南鎮守使,移駐河北大名。


北京政變

民國十二年(1923年)10月,孫岳下令討伐曹錕,孫中山部下的李石曾訪問孫岳(孫岳和李石曾在是灤州起義以前就相識)。當時孫岳自身也受到吳佩孚的壓迫,遂承諾投向孫中山方面。

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孫岳和馮玉祥在北京南苑秘密會談(後稱「草亭密議」),結成政變同盟。之後,孫岳又聯繫了胡景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孫岳被曹錕任命為京畿警備副司令,負責北京的治安。同年10月19日,馮玉祥乘吳佩孚軍開到前線之機,發出指示,並回師北京。23日,孫岳和鹿鍾麟(馮玉祥部將)控制北京,開門放馮玉祥部入城,將曹錕囚禁在延慶樓,史稱北京政變。

北京政變的成功,受到南方革命黨人的歡迎。孫中山為此發電致賀:「義旗聿舉,大憝肅清,諸兄功在國家,同深慶幸,建設大計,即欲決定。擬即日北上,與諸兄晤商。」


成立國民軍

1924年10月25日,馮玉祥北京北苑主持召開軍政會議,決定迎請孫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計。並將參加政變的各部隊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孫岳任國民軍副司令兼第三軍軍長。 不久,孫岳奉命率軍南下清剿吳佩孚殘餘勢力,相繼占領保定、安陽、開封、洛陽、西安,勢力直達陝甘邊境。

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孫岳被逼讓出直隸保定、大名地區,向河南開動。北京政府(時為段祺瑞執政府)任命胡景翼為河南督辦,孫岳為河南省長。同年11月,孫岳率部東歸,擊敗奉系李景林部,就任直隸督辦兼省長。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孫岳代理國民軍總司令,抵抗奉、直軍閥的聯合圍剿。3月,張作霖、吳佩孚等相繼發布攻擊令,孫岳被迫撤離京津,移駐包頭。8月,國民軍在南口失利,孫岳因病赴上海就醫。北伐結束後,孫岳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河南省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27日,孫岳在上海病逝,終年50歲。國民政府追贈其陸軍上將軍銜。同年12月25日安葬於北京溫泉顯龍山下。


墓葬紀念

孫岳墓位於海淀區溫泉鎮溫泉村北京胸科醫院院內,占地面積五萬餘平方米(約八十畝),坐北朝南,墓四周建半橢圓形月台。墓為黃土堆墳,墓前立有張繼撰文、沈尹默書寫的墓志銘。墓南有紀念碑亭一座,亭中立有「孫禹行先生紀念碑」,墓東建有紀念堂,內有蔣介石馮玉祥等人的題字石刻。建國後,人民政府為紀念其歷史功勳,將陵墓修葺一新。2003年孫岳墓被北京市政府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岳墓的旁邊還有一處孫岳紀念堂,是在其去世六年後,馮玉祥等主張修建的,由梁思成設計。從外表看,是西式建築的城堡式,裡面還有欄杆。原來在紀念堂的外面,還有一些石碑,有楊虎城將軍寫的碑文(後毀)。紀念堂的正中間高懸着蔣介石的碑刻:「河朔殊勛」。

參考資料

  1. 揭秘北京政變始末,中國青年網,2019-05-28
  2. 孫岳——中國同盟會北方支部領導人之一,鳳凰網
  3. 北洋宿將孫岳,中國新聞網,20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