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普世君王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督普世君王節[1] [2] [3] [4] ,又譯為聖王基督節、耶穌君王節等,是基督教的一個節日,為紀念耶穌基督即將道成肉身、降世為王而設立。
簡介
天主教會在禮儀年的最後一個主日,慶祝「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基督普世君王節,宣示基督救恩的完成。基督將要為王於普世。他所帶來天主的國,將要圓滿實現。
梵二後,教會把基督普世君王節,放在禮儀年的最後一個主日,正要強調萬物終要歸於基督元首,始得圓滿。
基督普世君王節這個節日原是教宗教宗庇護十一世(Pius XI)在1925年12月11日所訂定,當年他為了紀念尼西亞大公會議1600週年,也鑒於世俗放任主義、國內和國際戰爭四起,透過頒佈《建立基督君王節》Quas primas通諭強調:對抗現世中各種毀滅力量,最有效的救援方法是承認基督的王權。
於是教宗庇護十一世訂定十月的最後一個主日為基督君王節,當時的想法是使這個節日和諸聖節相連,因為耶穌基督的勝利特別顯示在聖人及被選者的身上。
在1970年所新頒佈的教會禮典中,將這個節日移到禮儀年最後一個主日,基督君王節的重心因而轉為強調末世性的意義:被舉揚的主不僅是教會禮儀年的目標,更是我們整個世上旅程的終點,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常是一樣」(希十三8),祂是「『阿耳法』和『敖默加』,最初的和最末的,元始和終末」(默 二二13)。
由來
基督普世君王節最初於1925年由教宗庇護十一世確定為天主教的正式節慶。
1969年教宗保祿六世新修訂的羅馬普通曆法中,該節日改為常年期的最後一個主日,最早為11月20日,最晚則為11月26日。[5][6]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是一個很大的節日,懷著喜樂的心來參加主日彌撒,每次參加主日彌撒是在慶祝復活節,這是喜樂的時刻,值得慶賀普世君王節,來過節要帶著喜樂之心來慶祝。
普世君王節的由來是一戰後,比約教宗意識到世上有權力的人應該作什麼,應該在耶穌基督身上看到榜樣,在梵二大公會議後,教廷認識到教會不是靠世俗政權,教會是信仰團體來影響整個世界。因此訂禮儀年最後一天為耶穌普世君王節,不是在現世統御世界,這個目標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會做到的事,基督是普世君王,不是現世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