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祐(?年-?年),一作吴佑[1],字季英陈留郡长垣县[2]东汉长史

生平

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吴恢上任。吴恢想用杀青竹简经书,吴祐劝谏说:「父亲越过五岭,远处海滨,风俗简陋,然而有许多珍宝稀有的物品,上被朝廷所猜疑;下被爲权贵所寄望。如果书写成了,就要用不少车辆运载。从前马援运回薏苡被人诬告;王阳好车马衣服,迁徙转移,所载不过囊橐。当时的人怪其奢侈,故俗传王阳能造黄金。[3]所以容易造成嫌疑的事情,古代贤人也很慎重。」吴恢听后,写经书的事便作罢,吴恢抚其首说:「吴氏世不乏季子矣!」吴祐二十岁时,吴恢去世了,家中连一粮食都没有,但是他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经常在长垣泽那边牧,哼着经书。遇到吴恢的朋友,被问说:「您是二千石的儿子却做这样的工作,纵使您不觉得可耻,但怎对得起您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达谢意,照常牧猪。[4]

结交黄真

吴祐被举爲孝廉,将要离开时,郡裡设酒宴爲他送行,吴祐逾坛与小史雍丘黄真谈笑了一段时间,结爲朋友而道别。郡功曹认爲吴祐倨傲,请太守黜斥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能,你暂且不要乱说。」[5]

杵臼之交

公沙穆来京师游太学,但没有那麽多费用就学。于是公沙穆到吴祐家做舂米工人。吴祐与公沙穆攀谈后大爲惊异,吴祐便和公沙穆在前成为朋友。[6][7]「杵臼之交」后来引伸为交朋友不分贵贱。

胶东侯相

吴祐被举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8],迁任胶东侯[9]任内与戴宏成为朋友、帮助过毌丘长

为李争辩

吴祐在胶东九年,迁任相,大将军梁冀表荐爲长史。后来梁冀诬陷太尉李固,吴祐听闻后,请见梁冀,爲李固争辩,梁冀不听。当时,扶风马融在坐,爲梁冀写奏章,吴祐对马融说:「李公的罪,掌握在您的手中。如果李公遭到诛杀,您有什麽脸见天下人呢?」梁冀发怒起身回屋子裡去,吴祐也不辞而别。于是梁冀迁任吴祐爲河间相,因此吴祐辞官回家,从此不再为官,亲自浇灌园蔬,用经书教学生。九十八岁时去世。[10]

家庭

族子

孙女

族孙

玄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李贤等注《后汉书》:祐音又。续汉书作「佑」
  2. 后汉书·吴祐传》: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3. 李贤等注《后汉书》:前书曰,王阳好车马,衣服鲜明,而迁徙转移,所载不过囊橐。时人怪其奢,伏其俭,故俗传王阳能作黄金。
  4. 后汉书·吴祐传》: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踰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閒,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抚其首曰:「吴氏世不乏季子矣。」及年二十,丧父,居无簷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柰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5. 后汉书·吴祐传》: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6. 东观汉记·吴祐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吴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7. 后汉书·吴祐传》: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閒。
  8. 后汉书注》:汉官仪曰:「光禄举敦厚﹑质朴﹑逊让﹑节俭。」此为四行也。
  9. 后汉书·吴祐传》:祐以光禄四行迁胶东侯相。
  10. 后汉书·吴祐传》: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时扶风马融在坐,为冀章草,祐因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即诛,卿何靣目见天下之人乎?」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閒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敎授。年九十八卒。
  11. 后汉书·吴祐传》:父恢,为南海太守。
  12. 李贤等注《后汉书》:「恢」或作「惔」,音徒滥反。
  13. 后汉书·吴祐传》:长子凤,官至乐浪太守,少子恺,新息令;凤子冯,鮦阳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