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慘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濟南事件,又稱濟南慘案、五三慘案,指1928年5月3日國民革命軍在北伐途中經過山東濟南時,賀耀組在山東各地擊敗北京政府方面的張宗昌部(4月末攻入濟南)。此時,賀耀組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日軍蠻橫,導致五月八日談判破裂,南京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被殺害,這次糾紛被稱之濟南事件。日本方面要求蔣中正將所謂濟南事件的責任者賀耀組罷免,蔣中正遂罷免了賀耀組的第3軍團總指揮兼南京衛戌司令的職務。劉世善(2002)、261頁。日軍藉口革命軍對城內的日本僑民進行搶劫、屠殺12人,而出動軍隊展開報復,殺害中國軍人與民眾六千餘人的事件。其中,國民黨戰地政務委員會派遣濟南的外交處處長兼國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東交涉員蔡公時[1] 及署內職員17人被日軍殺害。慘案發生後,日方否認日軍屠殺中國軍民,並要南京國民政府道歉、賠償、懲凶,並於5月11日攻佔濟南。直至次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濟案協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而酒井隆於1946年9月30日在南京雨花台伏誅。
事件經過
北伐軍進入濟南
1928年4月,眼見北伐軍直取濟南,日本陸相白川義則在17日的閣會上提議日本再次向山東派兵,並得到其他閣員的贊同,內閣決議以山東軍撤退及北伐軍中斷膠濟鐵路為理由出兵,由橫須賀派陸戰隊赴青島。4月18日,日本外務省發表聲明,聲稱山東局勢之巨變影響在濟南的日僑,出兵純屬自衛。4月19日,田中義一與參謀總長鈴木莊六奏請天皇出兵。同一日,日本內閣召開臨時會議,決定出兵,並加派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Hikosuke Fukuda所部5000人從門司出發前往山東。20日作出出兵聲明。為了搶先控制濟南,日軍駐天津3個步兵中隊於4月20日侵入濟南,在濟南城裏築起街壘。20日至21日間,南京政府、北洋政府、上海總商會紛紛對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23日,國民黨重要黨部召開臨時會議討論日本出兵問題,通過《為日本出兵山東事致全體黨員訓令》並任命蔡公時為戰地外交部主任,宣傳保護僑民政策;24日,對外發表《告世界民眾書》、《告日本民眾書》呼籲世界人民援助中國,呼籲日本人民反對出兵。同時,張宗昌退回濟南,並與孫傳芳以及奉張作霖命令來濟南的潘復、王古元共商對策。
4月25日,日軍第六師團在青島登陸,26日,第十一旅團開抵濟南商埠,呈現出一副臨戰態勢。同日,日軍勸降張宗昌。4月30日,國民革命軍顧祝同第九軍之第三師,已攻至濟南之南仲宮鎮大澗溝一帶,第三師師長塗思宗師長獲報,「濟南張宗昌仍在督屬座鎮,並購軍衣,候日兵由膠濟路前來增援,以日兵穿彼軍服,以抗我軍,藉止北伐軍進濟南城」。塗遂與第十四師黃國樑師長,共同籌商對策,決議以砲兵向千佛寺山地北軍之掩護陣地砲擊,派陳又新率一團乘夜向千佛山搜索前進,張宗昌棄城北逃德州,該團遂佔領濟南城、分守四門,肅清城內殘敵,下達命令後,由第三師副師長韓德勤面報第九軍顧祝同軍長。5月1日,清晨由第九軍第三師塗思宗令第七團團長王敬久率部跑步入城,轉向東門外肅清城東之殘敵,並率鄭洞國團長整隊入城,到濟南南門外,日軍第十一旅團長齋藤瀏即乘三輪卡車率參謀來門前,塗思宗即下馬互相敬禮,並用名片交該師參謀長陳隱冀翻譯,說明我軍任務,並請日軍協助,握手而別。方振武所率的第四十一軍亦從百里外進入濟南,其餘革命軍部隊也隨後到達。這時日軍已在市內各馬路構築工事,敷設電網,步步為營。經交涉後,日軍於5月2日(一說5月1日)拆除街面上的工事。入城的北伐軍人與日本方面多有對立。據第六十五團團長李默庵回憶,第六十四團入城時有士兵扯下日本使館區的日本國旗,日方因而提出抗議。事件經團長洪士英調解後平息。
5月1日晚,蔣介石的總司令部、外交部長黃郛也到達濟南)。5月2日,第六十五團中有士兵私下零星三兩人跑到日本使館區鳴槍,但並非有組織的行為。
5月3日,國軍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外交處主任、山東交涉員蔡公時與十八名隨員到濟南,於經四緯六路成立外交部特派員交涉公署。
背景
濟南位處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交會點,加上黃河、小清河水運暢通,在當時是座人口達約三十八萬的商業都市。1914年日本從德軍手中奪取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後,1918年中日簽署《山東問題換文》,日本取得在濟南、青島駐軍的權利,膠濟鐵路由中日合營。1922年中日在美國的調停下簽署《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中國買回膠濟鐵路,日本歸還租借地並從青島、濟南撤軍。1925年,奉系軍閥張宗昌控制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