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里鎮始建於1956年,1958年得名「七里鎮」,為敦煌市第二大鎮。位於敦煌市西面,全鎮總面積56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總人口12817人(2017)。青海油田在敦煌、格爾木、花土溝建有三個基地,敦煌基地在敦煌市七里鎮,是局本部和生活、教育、科研基地所在。青海油田位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生活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所以在50年代油田開發初期開始,石油部門便選擇以鄰近的敦煌為出發基地,這個位置在老石油基地玉門油田的管轄範圍內。敦煌基地雖然在甘肅省,其實與青海油田僅一山之隔,有公路相通。青海油田並非青海省省屬企業,總部不一定非要在本省。[1]
中文名稱: 七里鎮
外文名稱: Seven Town
別 名: 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省敦煌市
下轄地區: 七里鎮人民政府
政府駐地: 敦煌市政府
電話區號: 0937
郵政區碼: 736200
地理位置: 敦煌市西郊,東臨敦煌新城區
面 積: 56平方千米
人 口: 12817人(2017)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花土溝、阿克塞 、肅北
機 場: 敦煌機場
火車站: 敦煌火車站
車牌代碼: 甘F
基本情況
該鎮始建於1956年,原為石油工業部運輸三分公司駐地,因距敦煌市區7公里,故命名為「七公里」。1958年設立政企合一的行政管理機構後得名「七里區」,現為敦煌市第二大鎮。七里鎮位於敦煌市西面,西靠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東西狹長14.5公里,南北橫寬6公里,全鎮總面積56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總人口12817人(2017)。
自然地理
七里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區濱臨鳴沙山一線,地勢平坦,光熱資源豐富,平均海拔1138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全年平均氣溫9.4℃,並且晝夜溫差大,適宜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棉花、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生長。優質桃、葡萄等水果,色香味美,名益敦煌,現已打入外地市場。鎮區緊靠青海石油局敦煌基地,西郊二三產業帶示範區建設已具規模。
農業發展
近年來,七里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城一基地」建設戰略和「一特四化」發展要求,緊緊圍繞「葡萄興鎮、項目強鎮、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力發展以紅地球葡萄和特色蔬菜為主的高效節水農業,現葡萄面積1.9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0%以上,建成了秦家灣、南台堡、大廟、三號橋、杜家墩等5個紅地球葡萄專業村,36個葡萄專業組,形成了沿鳴沙山長15公里的葡萄長廊,葡萄已遠銷長沙、廣州、武漢、香港及俄羅斯、東南亞等市場。2011年全鎮葡萄掛果面積1.3萬畝,預計總產量2.1萬噸,葡萄總產值達1.26億元。同時,投資700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400畝的杜家墩溫室特菜示範園區,其中日光溫室90座129畝,拱棚70座106畝,大田特菜200畝,推行了有機無土栽培、穴盤育苗、膜下滴灌、自動捲簾等技術,特色蔬菜產業初具規模。預計今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其中來自葡萄的收入超過50%。為延伸產業鏈條,註冊成立了雅丹、盛大、宏運、紅太陽、農商友等5個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田園南方特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保鮮恆溫庫90間,庫容達7000噸,興建了葡萄、蔬菜交易市場,組建了農民技術服務隊,及時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七里鎮還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游」等旅遊觀光農業,建成了「盛大紅地球葡萄標準化栽培示範園」、「葡萄長廊」、「開心農場」等一批農業觀光旅遊項目。千畝設施園區葡萄安全越冬搭架忙目前,七里鎮千畝設施葡萄園區新建溫室50座,已定植長勢喜人的設施葡萄25座。連日來,敦煌市鳴沙山下七里鎮千畝設施葡萄園區呈現出一片忙碌的景象,施工現場機器轟鳴,歡歌笑語,數十名工作人員有的忙着繼續搭建設施葡萄溫室,有的忙着硬化田間道路,有的忙着為當年新植設施葡萄安全越冬搭建鋼架……今年以來,七里鎮千畝設施葡萄園區鋪油罩面主幹道3800米,水泥硬化環形田間道600米;新植新疆楊、柏樹、胡楊等防護林4500餘株;新建「葫蘆型」引河水灌溉蓄水池5500立方米;修建節水灌溉斗農渠1.2公里,埋設設施溫室管灌供水管線2.9公里。據了解,七里鎮計劃五年內分期在秦家灣村四組建成溫棚設施葡萄1000畝,其中一期工程建成連片設施溫室葡萄100畝,預計2015年可年產反季節鮮食葡萄200萬公斤。屆時將實現七里鎮秦家灣村「一年四季均有鮮食葡萄供應市場,農家觀光旅遊一條龍服務」的設想。[2]
經濟發展
近年來,七里鎮高度重視項目建設,採取內引外聯、協調服務、領導包掛等措施,大力營造了「親商、愛商、安商、護商」的良好投資氛圍,吸引了西域新材聚苯硫醚、蒸壓灰沙磚、富康家具加工銷售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項目落戶。五年來,落實項目69個,累計投資6.93億元,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7個,500萬元以上項目27個,500萬元以下項目25個,提供就業崗位4500餘個。七里鎮還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五年來,建成20戶以上連片小康住宅示範點5個,新修建高標準小康住宅1200戶,其中功能齊全的二層住宅樓160戶;建成鐵家堡村、秦家灣村2個酒泉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杜家墩村、白馬塔村、三號橋村3個敦煌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襯砌農田節水渠道60公里,鋪油硬化村組道路38.2公里,基本實現了「組組通」。今後,七里鎮將按照「提升四大產業,實施十項重點工程,建設實力七里鎮、效力七里鎮、合力七里鎮、活力七里鎮,建成紅地球葡萄專業鎮,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千畝設施葡萄建設項目,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扶持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全力打造紅地球葡萄專業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生態環境秀美的魅力七里鎮。
交通通信
交通、通訊順暢。全鎮公路網絡四通八達,215國道縱貫東西,過境段長達30公里,西通西寧、格爾木,東接312國道,是鎮內東西交通主動脈,鎮內白杜公路、黨河路橫貫南北,把白馬塔、杜家墩、習灘、南台、大廟、李家墩等村連接為一體。全鎮公路總長達30多公里,村村通汽車,構成了發達的交通網絡。同時,程控電話開通使用,郵政網點遍布村鎮,有線電視、廣播、電話進村入戶,構成了順暢的信息通訊網絡。
風景名勝
白馬塔聳立在沙州古城東南隅,塔身疊九級12米,塔型形奇飾美,別具風格。塔底呈八角形,每角面寬3米,二至四層為折角重疊式,五層周圍有突出乳釘,上為仰蓮瓣,六層為覆體開塔身,七層為相輪形,最上為六角坡剎盤蓋頂,每角掛一風鈴,輕風吹來,鈴聲清脆悅耳,十分迷人,意為白馬嘯嘯長嘶。白馬塔歷經三次修復(道光年間、民國年間、1992年),如今在綠樹叢中,瑩潔如玉的塔身與遠處的鳴沙山相輝映襯,顯得更為絢麗莊重。傳說,這座古塔是著名龜茲高僧鳩摩羅什為他的白馬而修建的。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十九年,大將呂光西征獲勝而歸,鳩摩羅什隨呂光來到敦煌,去長安傳播佛教,行至沙州古城普光寺歇息、講經。不久,鳩摩羅什所乘白馬突然一病不起,水草不進。一日晚,白馬託夢給鳩摩羅什道:"法師,我本是上界天騮龍駒,受佛主之命,馱你東去傳播佛教,一路上沙海茫茫,道路險阻,與你相隨,如今已是陽關大道,再無坎坷之路,敦煌是我超脫生死之地,我將不再伴你而行,望你前途鄭重"。鳩摩羅什聽罷,緊緊抓住馬尾苦苦哀求道:"傳教乃是佛祖大事,可不能半途而廢"。白馬依依不捨,又言:"法師,前邊不遠處便是葫蘆谷,那是出天馬的地方,在那裡有新的乘騎,將伴你東行"。言畢,白馬化作一道白光,升向天際。值此時,一聲馬嘶,法師驚醒,原為一場噩夢,旋即隨侍來報:"白馬已逝!"鳩摩羅什悲痛於心,百感交集,為報答白馬的辛勞無怨,他在普光寺講經說法,籌集重金修建了這座白馬塔。斗轉星移,白馬塔經歷了千年風雨,如今依然氣勢軒峻,成為敦煌旅遊八大景之一的"故城晚眺"。
名優特產
七里鎮地勢狹長,濱臨鳴沙山一線,光熱資源豐富,生產的農副產品品質好,色澤鮮艷,享譽敦煌及周邊城市的名優特產主要有優質桃、葡萄、蔬菜。優質桃,主要品種以敦煌冬桃和李光肉桃為主,現已發展6000多畝,目前掛果面積6000畝,產量可觀,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優質桃,原產地敦煌,品質獨特,色香味美,肉質脆厚,宜於貯藏,運輸,深度加工的潛力巨大。葡萄、原產於新疆土魯番,是招待客人和訪親送友的佳品,可制干、制原汁,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和食、飲用價值。該鎮葡萄基地已形成規模,現已定植3618畝,其中秦家灣村已建成千畝優質葡萄基地,人均僅葡萄一項年收入達一萬餘元,效益非常可觀。蔬菜,主要以杜家墩村的南方菜獨具特色,引種的絲瓜、苦瓜、瓢瓜、空心菜、茼蒿等南方菜味美優廉、食用可口,並有極強的解暑功能和藥用價值,現已在敦煌市內及周邊城市享有盛譽,特菜種植上規模、上檔次,形成了蔬菜產業基地。
城鄉一體化建設
七里鎮按照「城郊農村融合發展、近郊農村一體發展」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思路,先後完成了白馬塔景區一期安置工程住宅樓144套住宅的主體工程;鐵家堡村城中村改造3棟住宅樓148套住宅的主體工程;白馬塔、杜家墩等4個村2042戶,7204人及兩所學校1123名師生的安全飲水工程;秦家灣、大廟等4個村9公里村組道路硬化工程;南台堡三號橋等3個村8.9公里支斗農渠襯砌工程。有效改善了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居住環境,加快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今日農村
七里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圍繞敦七公路、215國道過境段及一、二號路的開發,上世紀九十年代適時提出了發展沿路經濟戰略計劃。以鐵家堡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的南台村、邵家橋村、三號橋村、白馬塔村,逐步形成商貿、流通、運輸、飲食服務、文化娛樂共同發展的二三產業密集區。年二、三產業收入達11104萬元。目前,鎮政府又進一步總體規劃,加大招商力度,更充分地發揮二、三產業優勢。隨着農村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業結構產業化,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農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也上了新台階。過去不多見的小康住宅現在已成了大多數農民敢想也敢做的事。尤其是該鎮鐵家堡村三組,全組117戶人家,現已全部搬進了水、電、暖、氣、電話全通的一幢幢豪華氣派、錯落有致的高標準小康住宅樓,樓前筆直寬闊的馬路,樓房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室內室間布局合理,廚房、衛生間設施配套齊全,居住條件極大改善。現實的發展變化使人們切實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發展市場 經濟給農民帶來的實惠。
視頻
美麗的七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