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盐行禹帝宫

盐行禹帝宫
图片来自ettoday

盐行禹帝宫位于台湾台南市永康区盐行,是主祀大夏圣帝(大禹)的庙宇,旧称禹帝庙日治时期书籍《台南州祠庙名鉴》便使用“禹帝庙”的称呼。该庙的大禹信仰可追溯到清初时的第一代洲南场盐田洲南场的洲指的是永康的“洲仔尾”,雍正四年(1726年)以新港溪(今盐水溪)为界,以南部分的盐田称为“洲南场”,台湾府知府蒋元枢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学者戴文锋认为,该庙在端午节[1] 所举行的祭典活动,可说是盐行各庙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活动。

目录

沿革介绍

盐行禹帝庙的由来可追溯到明郑时期的洲仔尾盐场,据《永康乡志》的记载,明郑时期在盐场西南边建有茅屋,主祀西楚霸王项羽,此外也供奉三闾大夫屈原。到了清朝的时候,才增祀夏禹并奉为主神,但祭典仍以项羽为主。雍正四年(1726年)洲仔尾盐场以新港溪(盐水溪)为界分成洲北场与洲南场,庙宇也从茅屋改为瓦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洲南场东南的禹帝庙年久失修,知府蒋元枢捐俸重建,并扩增规模。此事于《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有记录,另外《台南州祠庙名鉴》写说此次工程耗费二千圆,耗时约六个月。另外当时所建的庙宇在今址西北的“旧厝地仔”,新化大地震后才在今址重建。

禹帝庙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与日明治三十年(1897年)有重修过。民国35年(1946年)12月5日新化大地震,禹帝庙被震毁,次年(1947年)于“皮寮”重建,并更名“禹帝宫”。民国83年(1994年)重建,次年落成。

祀神

禹帝宫主祀大夏圣帝(大禹),以及屈原大夫、伍员大夫、楚王(项羽)、奡王(韩奡),合称“五水仙尊王”。此外还同祀诸葛孔明中坛元帅福德正神注生娘娘,后殿供奉有观音佛祖弥勒佛地藏王菩萨齐天大圣关圣帝君文昌帝君。此外两侧厢房则有田都元帅赵府元帅康府元帅等神。而为了感念蒋元枢重建禹帝庙,庙中也供奉有蒋元枢金身。

禹帝宫内供奉的诸葛孔明,原本是供奉在过去位于盐行路80巷一带的小庙之中。该处过去是低漥水塘,因有孔明庙,当地被称为“孔明公窟”。又因为该地在盐行北边,所以也叫“北头仔”。早年据说每逢神诞就有信徒请五棚野台戏,俗称“孔明公五棚斗”。孔明庙倒塌后未重建,神像安置到禹帝宫中。

祭典

禹帝宫主要的祭典活动是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祭典(纪念屈原)、六月六日项羽诞辰与十月十日大禹诞辰。而虽然禹帝宫主祀大禹,但因草创之初主祀的是项羽,因而项羽诞辰是该庙最主要的祭典活动,其次则是端午祭典。此外据说该庙的端午祭典是依循古礼进行,其流程大致是典礼开始、鸣炮、钟鼓齐鸣、执事者各司其事、监理官就位、奉馔官就位、正献官就位、陪献官就位、与献官就位、献香、三拜九叩礼、献馔、恭读疏文、全体跪拜、望燎、鸣炮、礼成。

过去端午祭典的正献官是法师担任,后来有信徒表示似乎不适当,且经费不足,所以改由庙方主委、头家等人担任。另外据说早年祭典开始时,还会请北管奏乐,献上六佾舞。此外由于屈原有水神性质,其祭品中有相当数量是海鲜类。

石碑

禹帝宫内立有重新刻制的“洲南场锢习陋规示禁碑记”,原碑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台湾府知府杨廷理所立的告示。原碑本来立在禹帝宫外墙边,因为逐年风化而无法辨识文字,庙方便将原碑磨平再依文献重刻文字上去。

参考文献

  1. 端午节,rt-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