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島戰爭,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英語)/馬爾維納斯群島(略早由法國探險家命名,現西班牙語仍在使用)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局部戰爭。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期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反對以加爾鐵里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運動,阿根廷政府試圖通過對英屬福克蘭群島採取軍事行動,轉移視線以解決國內的政治危機。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軍隊率先登陸南喬治亞島,並且升起阿根廷國旗。1982年4月2日,加爾鐵里總統下令對福島發動進攻。隨後,英國派出海空軍對馬島和周邊海域的阿根廷軍發動反擊,登陸並且收復福島。阿根廷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失敗後,於同年6月14日與英國簽訂停戰協議。英國通過本次戰爭重新控制了英屬福克蘭群島,但是阿根廷從未放棄對英屬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訴求。
阿根廷在本次局部戰爭中失敗,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導致了加爾鐵里軍政府倒台。在英國,伴隨着戰爭而來的強烈愛國主義情緒,加強了撒切爾夫人為首的政府的權威,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大選。這場戰爭在英國-阿根廷關係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並且成為不少書籍、電影和歌曲的題材[1]。
背景
阿根廷自1930年中期以來,國內不滿英國的聲浪日益高漲,認為阿根廷已經實際成為英國的經濟殖民地。在民意的支持下,阿根廷在1964年向聯合國申訴,要求界定福克蘭-馬維納斯群島的主權。1965年,聯合國召開的大會上,決議群島問題應由英國和阿根廷兩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阿根廷之所以敢用強硬態度向英國挑戰群島問題,是因為兩國經濟問題的改變。英國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戰勝國之一,但龐大的戰時借款也讓英國財政喘不過氣,加上過去統治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的經濟從1940年代末就持續低迷。阿根廷過去有4成的產品外銷到英國,到了1970年代已經銳減到3%,經濟上也不必太依賴英國。如此一來,英國在阿根廷的眼中已變得不足為懼。
另一方面,阿根廷因在1950年代靠着外銷穀物和畜牧產品得以富裕,人民的生活躍升到先進國家水準。但阿根廷國內的政治動盪,政府與左派的游擊隊展開對立日益激烈,引發長達20年的政治混亂,阿根廷國內的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也向上飆升,到了197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急速下降。
1976年,阿根廷成立軍政府,但經濟狀況並沒有因此改善,民眾的不滿情緒並開始轉向軍政府[2]。
視頻
馬島戰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閒聊1982年的馬島戰爭,爭取一文帶你了解來龍去脈 ,搜狐,2020-04-15
- ↑ 馬島戰爭爆發的原因 馬島戰爭的指揮官 ,歷史上的今天,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