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闻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闻喜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时更名为左邑县,汉武帝刘彻在此欣闻平南越大捷而赐名 “闻喜”,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

闻喜县历史悠久,自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名人辈出,古迹颇多。魏晋有地图之父裴秀,唐有中兴贤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赵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境内存有唐玄宗所书御碑和韩愈撰文,以及祁隽藻书写的“平淮西碑”。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闻喜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行政区划

至2014年,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县政府驻桐城镇。

位置境域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9′33″~111°37′29″、北纬35°9′38″~35°34′11″之间。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同侯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盐湖区接壤;南与夏县毗邻。辖区东西长57.55公里,南北宽45.3公里,国土总面积为1167.11平方公里。距省城太原市369公里,距北京市848公里。

旅游资源

  • 中华宰相村:裴氏家族的发祥地,位于闻喜县裴柏村,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和太风二级公路沿村而过,地处山西“根祖文化”和“文明溯源游”的中心区域。裴氏家族公候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者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有“天下无二裴”、“天下裴氏出裴柏”等说法[1]。裴氏家族肇自商周,兴起于两汉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衰微于宋、金、元、明、清,绵延共三千余年。  
  • 汤王山:位于中条山麓的石门乡境内,海拔1752米,古名条山、景山。夏末桀帝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由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改景山为汤王山。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文物古迹众多。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闻名于世。
  • 闻喜文庙:又名学宫,亦称宣圣庙,是为奉祀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而专设的庙宇,位于闻喜县城东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重建,占地面积38亩,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庙。建筑坐北向南,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右侧有传道斋、授业斋。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影壁后有砚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为五踩双昂,琉璃歇山顶。庙内存有明代孔子线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闻喜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董泽湖:的故乡在闻喜县境内的董泽湖,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董父豢龙的地方。董泽湖有董父庙遗址、过仙桥旧迹、并蒂莲石碑等景观,是一个以龙文化为主题集自然、历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景区。

名优特产

闻喜县特产有“闻喜煮饼”、白莲藕柿子远志、白楸、北垣馍[2]、北垣苹果等。北垣柿饼,肉质如枣,汁丰味甜;北垣馍,做工精细,色泽如雪;葱花饼,配料讲究,香酥可口,被誉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泽白莲,清脆爽口,质细孔多,故晋南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用来暗指闻喜人聪明;峪口紫皮蒜,质优个大,味浓辛辣;涑川茼蒿,茎肥叶细,养营丰富;焦山矿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闻名远近。

视频

闻喜 相关视频

闻喜县宣传片
闻喜煮饼传承百年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