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双年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里昂双年展 |
本名 里昂双年展 国家 法国 |
简介
里昂双年展 成立时间:1991
举行周期:2年
目前届数:第13届(2015-2016年)
目前策展人:Thierry Raspail(2015-2016年)
上届策展人:Raph Rugoff(2013-2014年)
参展艺术家:52人(2013-2014年)
出席人数:204669人(2013-2014年)
日期:第13届里昂双年展于2015年9月10日至2016年1月3日期间举行
里昂双年展2009将开创第二个三部曲,焦点是历史。关于传播的情况——血族关系与共同起源,甚至——艺术形式和技巧,美术理论,思考行星的最早发源等等。这些因素标志着西方艺术统治的结束——对它自己的标准没有损害——艺术来自于地方,是西方现代性爆发所不了解的。2009年双年展设有奖金,凯瑟琳(Catherine David)将负责评选。
评论
这是一场异彩纷呈但重点缺失的展览。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统一的图景”,那么这个图景肯定是许多元素沉积的结果:艺术家,观念,实物,相乘再相乘。一份名单催生出无数衍生名单;最终结果被无限延搁。看得眼花缭乱的我只好向画册寻求向导,不料却找到了更多的单子:传记单,图片单,文字单(目录,词汇),概念单。除“游戏”,“玩家”和“规则”外,策展人还动用了更多隐喻以丰富他们的项目,在已有集合里又加上“机制”,“情节”和“群岛”。由于画册未对其内容做任何区别或分析,结果连艺术作品在内,所有东西都变成了一堆数据,而参观者只有在过量信息面前瞠目结舌的份儿。
也许这正是展览想要取得的效果,因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里昂双年展堪称是当前时代的一面镜子:在如今这个计算机,谷歌,维基百科无处不在的世界里,艺术双年展不过是无穷无尽的信息供应链条上不起眼的一环。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逻辑是汇编和累积的概念,这也是支撑部分主要参展艺术家作品的核心:Ranjani Shettar蛛网般虚无缥缈的光帘,Wade Guyton数字控制的抽象装置,Thomas Bayrle微观和宏观的图案变换,Erick Beltrán用海报和街头小广告组成的森林(有些挪用了街头煽动性的种族主义标语——里昂白色垃圾,黑鬼不得入内——但全部很小心用黑色写成,最终效果更接近巴黎塞纳河左岸风格而不是激进的挑衅。)
2007年里昂双年展,就像《Schindler/避难所》一样,是一次探索,是以信息积累为基础书写历史的一次尝试。但Hullfish Bailey描述的思维发展历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并带着改变世界的理想,而里昂双年展却缺乏明确的艺术方向和定位,缺少关联性,信息也没有经过过滤,因而难以被视为对一个艺术历史时刻的全面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