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坎

赤坎,为湛江市市辖区,在湛江湾西北岸,是湛江市的中心城区,是湛江市政府所在地。因区内土壤砖红壤,土色红赤,地处丘坎,故名“赤坎”。

赤坎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傍调顺岛坡头区隔海相望,南至屋山公路与霞山区相连,西临赤坎水库与麻章区界铁路相接,北达丰厚村与遂溪县黄略镇相邻。

截至2012年底,赤坎区有户籍人口23.25万人。[1]

赤坎区是湛江市9个行政县(市区)之一,距首都北京市2168公里,距省城广州市494公里。

历史沿革

秦代,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赤坎属象郡。[2]

汉代,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南越,分南越为南海、合浦等九郡,设立徐闻县,赤坎属合浦郡徐闻县。

南北朝时期,齐永明年间,分徐闻县设齐康郡,辖乐康县,赤坎属乐康县;梁普通五年(524年),分齐康县地置齐康、扇沙、椹县,赤坎归椹县辖。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椹县为椹川县,赤坎属椹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合州为合浦郡,分置徐闻,并椹川县入扇沙县,赤坎属椹川县。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椹川县,赤坎复属椹川县;贞观二年(628年),椹川、扇沙两县并入开皇十年设置的铁杷县(今遂溪县),赤坎归铁杷县辖;天宝二年(743年),铁杷县更名遂溪县,赤坎属遂溪县辖。

宋朝,开宝五年(972年),撤销遂溪、徐闻县,其地并入海康县,赤坎即归雷州军海康县辖;绍兴十九年(1149年),复置遂溪县,赤坎复属遂溪县辖。

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雷州军为雷州路,领海康、遂溪、徐闻县,赤坎归属雷州路遂溪县;至正十五年(1355年),遂溪县地大震,麦伏来、张子三等率众起事,破郡占县,遂溪县为所占;至正十九年(1359年),化州枢密院同佥罗福领兵平定。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征南将军廖永忠攻占广东,改雷州路为雷州府,赤坎隶属雷州府遂溪县。

清代,顺治十三年(1656年),颁布了《禁海令》,至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屡次"海禁"、"迁界",赤坎埠几近废弃;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宣布"开海贸易",赤坎埠等10个港口设立贸易口岸;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批准《广州湾租借条约》,租期99年。从此,赤坎沦为法租借地,被划为广州湾"四区"之一;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湾颁布《东法总督改组广州湾行政及司法之命令》,废除区制,采用"代表制";废麻斜市,设西营、赤坎市,赤坎市长由法人担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军攻占赤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政府成立湛江市国民政府,同时成立赤坎区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1月,赤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派出机构)成立;1953年9月,湛江市撤销中共赤坎区委和区政府,把东山、调顺、百姓3个乡划归湛江市潮满区管辖;撤销中山、海萍两个行政街办事处,成立赤坎中心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湛江市人民委员会设赤坎办事处;1983年9月1日,湛江实行地市合并,赤坎区为市辖区,按正县级建制设置办事机构;1984年,赤坎区升格为湛江市辖县级区。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据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编纂的《雷州府志》记载,今赤坎区境内,称赤坎埠,建有文章东村、文章西村,距县城20里。

清代,赤坎渐成繁华港埠,自然形成大通、福建、高州、潮州、南兴、药行等街区。同时成立高州、潮州、雷阳、闽浙、广府5大会馆以及商务分会、同乡会、行业公会等民间组织,处理朝廷民间商务及朝廷行业之间的关系事宜。

广州湾殖民时期,赤坎初为区置,设赤坎公局,未划下辖单位。宣统三年(1911)改赤坎区为赤坎市,设置市政厅,统辖中山(法国大马路)、福建、潮州、南兴、大通、药行、胜利和"三民"(民主、民权、民族)商业街区以及百姓、海萍、沙湾、东园、文章西、陈屋港村和调顺岛。

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国民政府收回广州湾,设立湛江市,分置赤坎区公所,实行保甲制至1949年12月,期间,赤坎共设41保457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1月,成立赤坎区人民政府,下辖中山、海萍、民主、寸金、鸡岭行政街道办事处和东山、百姓、调顺乡。1953年9月,东山、百姓、调顺乡划归湛江市潮满区,赤坎区政府易名为赤坎中心街道办事处,辖民主、寸金、鸡岭行政街。1954年10月,撤销赤坎中心街道办事处,恢复中山街道办事处。次月,中山、鸡岭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中华街道办事处。1956年5月,原属遂溪县的文章村划归赤坎管理。

1958年伴随"大跃进"运动,设湛江市人民委员会赤坎办事处,划分4个行政街道办事处、28个居民委员会。

1960年6月,成立赤坎人民公社(与市人委赤坎办事处并存),改中山、中华、民主、寸金街道办事处为街道管理区。同时设地专、农业2个管理区。

1965年麻章公社的百姓乡划回赤坎管辖,分别成立百姓、文章农副业生产大队。其时赤坎辖4个街道管理区和2个农副业生产大队。

1972年2月,市郊麻章公社的调顺大队划回赤坎区,此时赤坎辖寸金、中华、民主、中山街道管理区和东山、海萍、文章、百姓、调顺5个农业生产大队。

1977年11月,市革委会把海萍、东山大队划回麻章公社管理,设赤坎蔬菜公社,辖文章、百姓、调顺农副业生产大队。1978年2月,寸金、中山、中华、民主街道管理区改为街道办事处,1979年10月22日成立沙湾街道办事处。1980年3月,撤销赤坎革命委员会,成立赤坎区人民政府,为副县级行政单位,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和文章、金田、百姓、南桥、调顺5个农副业生产大队。

1983年9月地市合并。1984年6月,赤坎区升格为县级政权市辖区,郊区麻章镇的东山乡、海萍乡和海头镇的龙潮乡、草苏乡划归赤坎管辖。1986年10月建立赤坎区调顺街道办事处,1987年4月,增设南桥、北桥涉农街道办事处。赤坎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37个居委会和14个农村管理区。1988年龙潮管理区划归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赤坎增设文保管理区。2000年,赤坎区划分5个城区街道办事处、42个居民委员会和3个涉农街道办事处、13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坎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在雷州半岛东北端,地跨东经110°20'-110°21'、北纬21°14'-21°19'之间。陆地面积79平方公里。东与坡头区隔海相望,南与霞山区紧密相连,西与麻章区界铁路相接,北与遂溪县黄略镇相邻。

地质地貌

地质

赤坎区地质构造,分为新生代构造和基底构造。新生代构造,有褶纹、断裂或断层。褶纹,表现在地质时代第四系湛江组地层中发生平缓弯曲,形成背斜和向斜。断裂或断层,表现在岩石岩层发生位移或断开错动,长度小于2公里,断裂小于10米,有时平行排列,形成小型地垒。基底构造断裂较多,并控制了新生代地层沉积。断层分布于赤坎东南部的南三圩一带,凹陷包括湛江凹陷和东海凹陷,沉积厚度大于1公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