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豺(学名:Cuon alpinus)有11个亚种,大小似犬而小于狼,体长85-130厘米,尾长45-50厘米,体重10-20千克。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红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较浅淡。下臼齿每侧仅2枚。
豺既能抗寒,也能耐热,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为其主要的栖息地。群居性,少则2-3只,一般7-8只,甚至10只或结成更多只聚合成群,雄兽居多,性比为2︰1。集体猎食,常以围攻的方式,几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兽类它们都能对付。寿命约10余岁。虽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广泛分布于整个北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大陆地区。
形态特征
豺的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大于赤狐,体长95-103厘米,尾长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20千克左右,大的豺王可以勉强30千克左右。头宽,额扁平而低,吻部较短,耳短而圆,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整个面部显得鼓起来,不像其他犬类那样较为平直或凹陷。四肢也较短,体毛厚密而粗糙,体色随季节和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棕色,尾较粗,毛蓬松而下垂,呈棕黑色,类似狐尾。尖端为黑色或棕色。下颌每侧具2个臼齿,豺是最强的犬科动物,也是最凶残和灵活的犬科动物,体型虽小于狼,但是战斗力要高于狼。
栖息环境
豺喜群居,但在各个地区的密度均较为稀疏,数量远不如狐、狼等那样多。栖息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无论是热带森林、丛林、丘陵、山地,还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亚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带,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它居住岩石缝隙、天然洞穴,或隐匿在灌木丛薮之中,但不会自己挖掘洞穴。
生活习性
性喜群居,多由较为强壮而狡猾的“头领”带领一个或几个家族临时聚集而成,少则2-3只,多时达10-30只,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当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会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鲜血淋漓,有时甚至连耳朵也被咬掉。听觉和嗅觉极发达,行动快速而诡秘。稍有异常情况立即逃避。豺以群体围捕的方式猎食。食物主要是鹿、麂、麝、山羊等偶蹄目动物,有时亦袭击水牛。
豺性凶猛,胆大,凡与之遭遇的大小动物无不畏惧。平时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觉,但在捕猎的时候能发出召集性的嚎叫声。捕猎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也在白天进行。善于追逐猎物,也常以围攻方式捕食。行动敏捷,善于跳跃,原地可跳到3米多远,借助于快跑,能跃过5-6米宽的沟堑,也能跳过3-3.5米高的岩壁、矮墙等障碍,其灵活性胜于狮、虎、熊、狼等猛兽,而接近于猫科动物中最为灵活的猞猁和云豹。由于牙齿的锋利和坚硬度以及头骨的构造,使得豺的咬合力也非常强,达500磅。豺的嗅觉灵敏,耐力极好,猎食的基本方式与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穷迫不舍和集体围攻、以多取胜的办法。
豺是典型的山地动物,好群居,善于围猎,是集体主义始终不渝的实践者。围猎时,它们首先把猎物的眼睛抓瞎,然后设法予以消灭。一般的狗类爪子并不如刀,但豺亮出它们的指爪时,会发现这不但是一把利刃,而且还带了倒刺。一旦发现猎物,其中一头豺狗就会连吓带哄尽量拖住猎物,不让猎物胜利逃亡,而其它的豺狗就从两侧快速包抄,堵住逃路。这时候,猎物进退两难,靠近其尾部的豺狗就会乘机跳上猎物的背部,然后用利爪掏出猎物的肠子,当猎物负痛亡命狂奔时,被掏出来的肠子会夹挂在树枝上,肚空血尽而毙命时,豺狗便一涌而上,抢拖撕咬,将猎物吃得干干净净。
能够体现“豺智”的场面是它们豺狗搏杀体格威猛的牛。一只豺狗就会跑到牛的面前嬉戏,另一只豺狗则跳到牛背上用前爪在牛屁股上抓痒。当牛感到无比舒服而翘起尾巴时,豺狗就会对准牛的肛门痛下杀手。这种“黑虎摘桃”的独门武功是它们智慧的显形:在最薄弱的阴私地带打击敌手,这固然十分奏效,但就阴鸷而黑暗了。[2]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泰国、越南。
中国:黑龙江,吉林,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西藏。[3]
繁殖方式
豺的交配季节一般发生在9至2月,在繁殖季节,雄兽和雌兽多成对活动。雌兽的妊娠期约为66-69天左右,产仔则在冬季,每胎产4-6仔,最多为9仔。初生的幼仔背有深褐色的绒毛,1-1.5岁性成熟,寿命为15-16年。
种群现状
由于自然环境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失去了栖息和隐蔽条件,各类被食的野生动物数量日渐减少,捕食困难。迫使它们的活动范围向村落扩展,盗食家畜,人们常以害兽加以捕杀,致使各地都处于濒危状况。
过去各地把豺都以害兽对待未予保护。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豺列为Ⅱ类,禁止任意捕猎。随着森林类型保护区的增加,豺的社群部分地得到了恢复。如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随着居民迁出保护区,植被恢复,已能见到10余只的社群活动。它们主食羚牛、鬣羚、斑羚和毛冠鹿等衰老个体,对平衡和复壮有蹄类种群起到了一定效应。部分山区,由于野猪、猪獾和狗獾等危害玉米作物,把豺视为神豺,帮助他们控制了野兽对作物的危害,有了朴素的保护意识。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