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語詞語,讀音是zhì dùn,意思指遲鈍。 中文名 滯鈍 拼音 zhì dùn 出處 《與卜益泉知縣書》 釋義 遲鈍 注音 ㄓˋ ㄉㄨㄣˋ .
目錄
1 解釋 .2 出處
解釋
遲鈍。 [1]
出處
明唐順之《與卜益泉知縣書》:「偶少年時隨一二友人強習世間綺語,以才力滯鈍,兼復懶病,加以疎拙於身心,而欲求工於筆札,竟不能工而罷。」 茅盾《動搖》四:「一個幻象,也在他的滯鈍的眼前凝結起來。」葉聖陶《李太太的頭髮》:「如果你的嗅覺不算滯鈍,你一定不喜歡巴黎的上等香水,卻愛把鼻子埋在你旁邊的頭髮叢中飽嗅一頓。」
示例
以貌取人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宰予,很有辯才。孔子起初很賞識他,但接觸時間一久,孔子就發現宰予非常懶惰,大白天竟然躺在床上睡大覺。孔子很生氣,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我見他能說會道,以為他學識淵博,是個好苗子,誰知道這麼不思上進。唉,根據一個人的言語判斷他的行為,真是靠不住啊。」孔子另有一個學生叫澹臺滅明,字子羽,長相醜陋。他慕名來拜孔子為師,孔子不太喜歡他,認為他未必會有出息。但子羽並不介意,他刻苦學習,踏實做事,學問進步很快。子羽畢業後,南遊到長江流域,廣泛傳播孔子的學說,一時名聲大振,在各諸侯國威望很高,跟隨他的弟子達到三百人。孔子得知後,感慨地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他憑言辭判斷人的品格和能力,結果高估了宰予;他又憑相貌判斷人的資質和天賦,結果對子羽又看走眼了。以貌取人,意思是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一個人品質能力的好壞。很多人都知道以貌取人是片面的,但連孔聖人都不免犯這種低級過錯,遑論他人?更為可笑的是,清代竟然就有一項「以貌取人」的制度,稱為「大挑」,是專為參加會試三科不中的舉人開闢的捷徑。大挑不考察文章和書法,而是專挑相貌,標準是「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八個字。「同」指面孔方長;「田」指面孔方短;「貫」指頭大,形體直長;「日」表示胖瘦、高矮適中,身體端直。「身」指身體歪斜不正;「甲」指腦袋大,身子小;「氣」指兩肩不平,一高一低;「由」指腦袋小,身子大。符合「同田貫日」的標準,就可以入選;但不幸屬於「身甲氣由」之列,一般都會被淘汰。大挑六年舉行一次,選中的舉人分為一、二等。挑選時,每二十個舉人站成一排,從中挑出一等三人,二等九人,剩下的八個人就是落選者,俗稱「八仙」。承擔這項工作的王公大臣一般都是先選出最丑的八個人,指着其中一個喝一聲「起去」,其他七個人也就明白自己已淪為「八仙」,灰溜溜跟着出去。而順利通過大挑的舉人,一等放知縣,二等做學官,從此端上了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