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垛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垛镇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市区南侧,相传在唐开元年间即有灶民在此烧盐。

简介

梁垛镇,明初设置盐课司,有九桥十三巷三十六个庙堂之说。旧时“梁垛八景”,曾使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水陆交通便捷,沈海高速、204国道、352省道、610省道、新长铁路穿镇而过,南距南通港120公里,通榆河串场河南北贯通。江苏磊达集团公司座落在镇内,车流、物流十分便畅。这里是东台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对外开放重点卫星乡镇之一。

梁垛镇地势东高西低,为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5℃左右,年降水时1100mm,无霜期220天左右,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是苏中、苏北地区百强乡镇之一。

2014年9月,梁垛镇临塔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也是该村继获得首届“江苏省十大最美乡村”和“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后的又一殊荣。

地名含义

梁姓人家居住的一个冲积平原(俗称垛子),故得名。[1]

历史沿革

唐开元十年已有灶民在此烧盐,至明嘉靖梁垛始设盐课司,而真正的行政单位起于清朝。至民国16年成立梁垛市行政局,民国18年撤销行政局并入东台2区,1948年成立安梁办事处,1949年1月改为安丰区政府,1951年改称区公所,1958年取消区乡制,成立安丰人民公社,1959年安丰公社划分,梁垛公社成立,1983年撤社建乡,1987年10月改乡建置为镇建置。 2010年4月与台南镇合并,成立新的梁垛镇。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显示,该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下辖30个行政村、1个社区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水产场,8.3万人。[2]

经济发展

2013年,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0%和25.73%。

梁垛是一个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的乡镇,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等粮食和大棚蔬菜、棉花、油料、生猪、肉禽、蛋禽、蚕茧、水产品、食用菌等。各类专业大户不断涌现,专业村已成规模。种植业上,堤东以旱粮、蚕桑为主,堤西以水稻、小麦、水生蔬菜为主,通榆线以大棚蔬菜、药材、花卉等特经作物为主。

梁垛镇是东台市工业发展先进乡镇,也是苏中“建材强镇”。已初步形成以建材为主体,轻纺、冶炼、机械等为支柱的工业格局。全镇企业主产品有3A、4A级白厂丝、拉链、粘胶绒毛、尼龙绒毛、各种砂轮制品、金银提炼等。拥有工业企业40多家。其中磊达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1.1亿元,主产建筑材料、精铸件、钢帘线等。梁垛年产水泥90万吨,红标砖1.1亿块。公司年纳税超1亿元。“梅花鹿”水泥为省乡镇名牌产品,获IS09002质量认证。

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建材、机械铸造、纺织服装等支柱特色产业群迅速崛起,赢得“建材之乡”、“精铸之乡”等美誉。名列江苏水泥行业头强、全国八强的江苏磊达集团为该镇的骨干支柱企业,该公司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创树“磊达”、“梅花鹿”两大全国免检品牌,形成年产水泥550万吨,销售12亿元,利税2亿元的产业规模。全镇拥有14家精铸企业,东威公司研发的7匹、10匹压缩机填补国内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登陆日韩。振翔、美伦、金东缘等一批丝绸服装企业的产值效益都比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一批中小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后发赶超的强劲态势。[3]

基础建设

梁垛镇小城镇建设有长足发展。集镇沿老204国道分为西部旧区和东部新区。镇区2平方公里,集镇总人口1万人。镇区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政府、金融、建设、电信、公安、广电、计生、教育、卫生等近20栋大楼全部东迁至集镇新区,个体私营园区、市场贸易区正加快招商引资和建设步伐。整个集镇新区高楼林立、道路宽畅、布局合理、功能明晰、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程控电话全面普及,移动、联通等无线通讯加入国际互联网。建有35千伏变电所,电力充沛畅通。村级公路全面砼质化,交通网络沟通周边八镇。工业集中区内,“五通一平”已然完成,载体集聚功能日益凸现。老204国道沿线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集镇对外展示的亮点窗口。河道整治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被东台和盐城两级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河道整治工作先进镇。全面实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和“法治梁垛”建设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然,全镇上下社会秩序井然,村风正、民风淳。

该镇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入户达80%以上。[4]

历史文化

一望平川的东台市境内素有“三山”之美谈,唯梁垛镇的“土山”是真山。从市区南下10公里,“土山即历历在目。山脚下的梁垛镇系全国百强县(市)——东台市的经济强镇之一。贯穿南北的204国道、通榆运河、串场河与西傍的安时公路、安时河以及越境的新长铁路,自然组成了两个“川”字形的水陆通道,由此连接大江南北和全国各地。地理交通条件和潜在的发展优势,使梁垛镇成为苏中沿海地区的咽喉重镇。 “木车吱吱过青石”是古老集镇运盐送货的写照,如今的梁垛已是镇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梁垛镇古称“南梁”,相传成陆时乃一望斥卤之地,隅有一带垛。唐开元(713年)时始有徙民“就垛结卢,网渔煮卤,聚居生息”。洪武元年(1368年)建场设课,谓“梁垛场”,属泰州辖下十场之一。至嘉庆时(1796年)有灶户7225家,灶丁20474人,卤池1560口,灶房1161所。盐业兴盛,商贾云集,徙来定居者不绝,或经商,或工艺,集市大兴,集镇形成。时“大市通衢,蕃以砖石,南北三里”,在九桥十三巷、三十六庙堂和古堰观涛、长桥望月、贤祠古荫、柳浪闻莺、玉井流甘等名胜,垛筑土山(又名涌泉墩)至今尚存,土山高三丈余,顶宽十余丈。相传古无此山,近垛地有一泓积水洼地,水味甘美,天旱不涸,取之不竭,似有涌泉。远近灶民多到此担水饮用,清顺治年间,灶民浚塘垒土成墩,名曰“涌泉墩”。上建观音阁,以感观音赐水之恩。嘉庆十四年,灶民公捐重建土山,上建大殿三楹,前殿三楹,西厢四楹,进山牌楼一座,遍植松柏银杏,名曰“观音山”,至此称“山”。山下三面环水,银塘叠翠,山头庙宇耸立,钟鼓常鸣。山山水水,交相辉映,实为古梁垛之一大胜景。[5]

历史名人

自古幽境多雅士。明嘉靖二十四年,范文正公嫡传十代孙时新公迁居南梁,其子孙誉端为先人建祠十八间(现梁垛镇梁东村四组),称之“范公享堂”。

清嘉庆名士周庠,著有《海燕堂诗集》四卷,东台市区内文昌阁(即魁星楼)之《建文昌阁记》亦为所撰。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郑板桥)亦曾驻足梁垛。

清名士吴嘉纪墓(号野人)在镇南1公里开家舍(现梁垛镇梁南村六组)。其友程岫(字云家)善诗工画,与世人多有咏和,著《江村诗》,并有“蒹葭并立图“传世,图中绘吴程二人。

近代名士卢少芗借诗骂世:“看尔才得吹灰力,便觉轻狂欲上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驻马尼拉领事馆主事卢秉枢先生(即卢少芗之子),拒为日军募集捐款,为国殉难,后安葬于南京菊花台。

现代著名地理学者、美籍华人江映澄教授,心系华夏,为子女取名为“念华”、“慕唐”。1972年,日本与我国领土钓鱼岛主权归属发生争端,以江教授为首组成“中国人民保卫钓鱼岛主权行动委员会”,用确凿的证据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6]

资源产业

梁垛镇是一个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的乡镇,每年产粮3万吨,油料1300吨,出栏生猪4万头,出笼菜禽70万只,产茧300吨,水产品400多吨,生产食用菌l00多万方。各类专业大户不断涌现,专业村已成规模。种植业上,堤东以旱粮、蚕桑为主,堤西以稻麦为主,通榆线以蔬菜、药材、花卉等特经作物为主。多种经营上,形成了蚕茧、乌骨鸡、山羊、生猪、禽蛋、青虾、大棚蔬菜、果园、花卉药材、食用菌等十大种养基地。 梁垛镇是东台市工业发展先进乡镇,也是苏北“建材强镇”。已初步形成以建材为主体,化工、轻纺、冶炼、机械等为支柱的工业格局。全镇企业主产品有:425#、525#硅酸盐水泥、红标砖、各种精铸件、电机、家纺。现有工业企业上百家。其中磊达建村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1.1亿元,主产建筑材料、精铸件、编织袋等。梁垛年产水泥90万吨,红标砖1.1亿块。公司年销售2亿元,利税3000万元。“梅花鹿”水泥为省乡镇名牌产品,获IS09002质量认证。其他企业的产品产量,如白厂丝近100吨等。[7]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梁垛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2月,梁垛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