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花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花粉,本品為淡黃色的細粉,質輕易飛揚,手捻有滑潤感,不沉於水。氣微香,味有油膩感。 以勻細,色淡黃,流動性較強者為佳。[1]

名 稱

松花粉

拼 音

Song Hua Fen

英文名

POLLEN PINI

類 別

花類

功效分類

屬止血藥下分類的收斂止血藥。

別名

松花、松黃(《唐本草》)。

入藥部位

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

性味

甘,溫。

①《本草衍義》:味淡。
②《綱目》:甘,溫,無毒。

歸經

歸肝、脾經。

①《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沖服。外用:適量,干撒或調敷。

植物形態

1.馬尾松:喬木,高達45m,胸圍1.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規則長塊狀裂。小枝常輪生,淡黃褐色,無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有長尖頭。葉針形,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30cm,細長而柔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cm,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頂端,淡紫紅色。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徑2.5-4m,有短梗,下垂,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cm;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鱗臍微凹,無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連翅長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油松:喬木,高達25m,胸圍可達1m以上。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鱗甲狀裂,裂隙紅褐色。枝輪生,小枝粗壯,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先端尖,紅褐色。葉針形,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細齒,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漸變成暗灰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長7mm,紫色,着生於當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cm,有短梗,向下彎垂,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cm,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着,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連翅長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赤松: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5m。樹皮橘紅色,不規則鱗片狀脫落。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有白粉,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長5-12cm,徑約1mm,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5-12mm,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易脫落,有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mm,連翅長1.5-2m,種翅寬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黑松:喬木,高達30m,胸圍可達2m。幼樹皮暗灰色,老時灰黑色,粗厚,不規則塊裂。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頂尖,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有光澤,粗硬,長6-12cm,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有樹脂道6-11個,中生。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長1.5-2cm;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新枝近頂端,直立,卵圓形,淡紫紅色。球果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cm,徑3-4cm,有短梗,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鱗盾稍肥厚,橫脊顯着,鱗臍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mm,連翅長1.5-1.8cm,種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2]

產地分布

1.馬尾松:生於海拔1500m以下山地。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油松:生於海拔100-2600m的山地。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3.赤松:生於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
4.黑松:生於東部沿海山地。分布於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3]

主治功效

祛風;益氣;收濕;止血。主頭痛眩暈;泄瀉下痢;濕疹濕瘡;創傷出血。燥濕,收斂止血。用於濕疹,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外傷出血;尿布性皮炎。

①《本草匯言》:療久痢,解酒毒,清血熱。
②《綱目》: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③《四川中藥志》:收斂止血。治皮膚濕疹黃水瘡濕爛不結痂。
④《本經逢原》:除風濕,治痘瘡濕爛。
⑤《隨息居飲食譜》:釀酒主養血息風。
⑥《江蘇植藥志》:預防汗疹。外用作創傷止血劑。[4]

禁忌事項

血虛、內熱者慎服。

1.《本草衍義補遺》:多食能發上焦熱。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弱便結,溺黃者忌用。

採收炮製

春季開花期間採收雄花穗,晾乾,搓下花粉,過篩,收取細粉,再曬。

《本草匯言》:焙。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略烘。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鑑別項。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受潮結塊、蟲蛀。

藥物鑑別

.顯微鑑別 花粉粒橢圓形,長45-55μm,直徑29-40μm,表面光滑,兩側各有一膨大的氣囊,長25-37μm,寬20-40μm。外壁有明顯的網狀紋理,網眼多角形。[5]

藥理研究

松花粉中含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硒元素。

化學成分

松花粉中含油脂,並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鉀、鎂、硫、錳、鋅、鐵的含量較多。 赤松花粉中含去氫分支酸(dehydrochoismic acid)和多種酶 蘋果酸合成酶(malate synthas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異檸檬酸裂合酶(isocitrate lyase),羥基苯甲酸酯葡萄糖基轉移酶(hydroxybenzoate glucosyl transferase)。[6]  

臨床應用

①治風眩頭旋腫痹,皮膚頑急:松樹始抽花心(狀如鼠尾者佳,蒸細,切)二升,用絹囊裹,入酒五升,浸五日,空腹飲三合,再服大妙。(《元和紀用經》松花酒)
②治酒毒發作,頭痛目眩,或咽喉閉悶,或下利清水,日數十行,形神萎頓:松花一兩(焙),陳皮五錢,川黃連五錢,甘草二錢。俱微炒磨為末,與松花和勻。每早晚各服二錢,白湯調服。(《本草匯言》)
③治久痢不止,延及數月,纏綿不淨:松花每服三錢,食前米湯調下。(《本草匯言》)
④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便秘:松花粉一錢,沖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尿布皮炎:松花粉撒布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外傷出血:松花粉外敷傷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嬰兒濕疹:松花粉一錢,爐甘石粉一錢,雞卵黃三個。先將雞卵煮熟,去白取黃,再放金屬小鍋煎熬,即有卵黃油析出,取油去渣,用此油調松花粉、爐甘石粉塗患部,一至三次(已化膿者無效)。(《健康報》1955年10月28日)[7]

相關視頻

1.松花粉與人類健康[8]

2.松花粉含它含有世界上最佳搭配的營養成分,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藥材[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