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田寅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a/a0/%E5%AF%BA%E7%94%B0%E5%AF%85%E5%BD%A6.jpeg)
寺田寅彦(1878年~1935年):物理学者,夏目漱石名著《三四郎》的主人公原型。寺田多才多艺,有“诗情画意的科学家”之称。随笔多以吉村冬彦的“假名”发表,文章晶莹剔透,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洞穿事物本质的超越直感力”。画作以油绘和水彩为主,风格独树一帜。
贡献
物理学
在物理学方面,寺田寅彦曾提出用“水的毛管电位理论”来解释地光成因。他最早在物理学上感到了生命的气息与物理学方法的限度,提出了“自然的缟模样”的问题,如:池冰之棱纹竟会是这样的好看,用科学的方法依据气流风向、温度与水压等来计算,到底也不能说明其故,云霞的形态变化亦是如此;几株树每隔些时便落叶一阵子,差不多是同时落,又同时停止,彷佛是大家约好的,其时完全没有风。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方法所可解说的。他还多次成功地预告过地震和海啸,结合“宗教”与“科学”的结论,提出了“天灾总是在被遗忘的时候来到”的名言,以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1917年,他的《关于劳厄电影的实验方法及其说明的研究》一文,曾获得日本学士院奖。另写有《自然界的条纹花样》、《数学和语言学》、《神话与地球物理学》、《海的物理学》、《海啸和人类》、《咖啡哲学序说》、《科学家和艺术家》和《天文和俳句》等。
绘画
此外,寺田寅彦还擅长绘画,以油绘和水彩为主,风格独树一帜,作品有《自画像》等。由于他多才多艺,故有“诗情画意的科学家”之称。夏目漱石的著名作品《我是猫》和《姿三四郎》中的主人公,就是以他为原型的。1935年12月31日,他因患转移性骨肿疡在东京去世,终年57岁。
怎样成为科学家
成为科学家的一个标志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1],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必需有参与科学研究,发表,交流等活动的自主性。而如何赢得这种自主性呢?这种自主性是和成果挂钩的,说白了所谓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文章或获得专利权[2]。这对于一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家是至关重要的。
视频
寺田寅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庄小威:独立研究者的道路,科学网,2012-09-24
- ↑ 专利权是指什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什么?,法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