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土瓜 |
土瓜,多年生缠绕草本。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块根球形或卵圆形,表皮黄白色,口感清脆甘甜,有乳状粘液。茎细长,无毛。叶互生;柄长0.9~2.1厘米;叶宽卵圆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3~5厘米,宽1.4~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或具浅波状皱折,两面光滑无毛,或靠基部边缘有柔毛。花单生叶腋或哎聚伞花序;花梗长为叶柄的3倍,近顶端有小苞片2;萼片5,卵圆形;花冠黄色,漏斗状,径3~4.5厘米,长约4厘米;雄蕊5,花药白色,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基部附着黄色蜜腺,花柱长于花丝。蒴果扁球形,内具种子多粒。花期夏、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土瓜
别称; 地瓜
二名法; Ipomoea batata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豆科
属; Pachyrhizus Rich. ex DC.
种; 豆薯 P. erosus
分布区域; 南方
目录
1种植
2育苗选苗
3田间管理
4品种介绍
5食用禁忌
6药用
7食谱
8营养价值
9药用价值
种植
深耕
土壤板结会造成甘薯生长缓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难增产。深耕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强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对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或表土黏厚的应深翻,但一般不要超过40厘米,过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减产。一般深耕30厘米比浅耕15厘米增产20%左右。宜在晴天深耕,切忌在土壤粘湿时耕作,以免造成泥土紧实。深翻要结合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起垄
甘薯主要是起垄种植,垄作优点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时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
甘薯的起垄方式差异很大,各有优缺点,其中一种起垄方式是,起垄时,垄顶整平,有的在种植薯苗后,略在垄两边勾土垫高,中间做成沟形,这有利苗期淋水抗旱,也方便两边施肥,保水保肥好,在生长中后期方便逐渐多次盖土,防治象鼻虫。但要注意用此法种植甘薯时,一是容易插植薯苗过深,有深达10厘米的,二是后期盖土时,容易造成薯块覆土过深,当块根生长于垄心深层,处于板结贫瘠且水热和通风透气不良条件下,不利结薯和薯块膨大,造成低产。另外,就是多数垄距过宽,有些达1.5米,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因甘薯苗期长势慢,封行迟,也不利抗旱,且封行慢导致的除草工也多,另外,垄距过宽则每亩苗数少,不利获得高产。
育苗选苗
品种要纯
甘薯生产应尽量采用同一品种和种苗质量一致,当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易导致减产,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产劣质的主因之一。由于甘薯不同品种间和优劣种苗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前期生长旺盛,有的前期生长迟缓,有的品种耐肥,有的品种耐瘠,还有的品种蔓较长,有的品种蔓较短,那么,混栽后的部分植株获得优势,营养生长过盛,从而影响了另一部分弱势植株的生长,另外,有些优势植株的茎叶旺长,反而会导致薯块产量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就算两个高产品种混栽也会降低产量。
壮苗
要用壮苗,剔除弱苗,壮苗与弱苗的产量可相差20~30%。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根壮,吸收养分能力强。要求薯苗粗壮,有顶尖,节间不太长,无病虫害症状。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薯苗长度一般要达20~25厘米,具有六个展开叶较好,薯苗太长则带的叶片较多,蒸腾面积大,返苗迟,而苗太短,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正常苗的长度,薯苗过长过短都不利高产。
培育壮苗必须采用薯块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选择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薯块作种。先在1米宽的苗床排种育苗,当薯块长出的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并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在计划种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壮苗,当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应及时采苗种植。强调剪采第一段嫩壮苗作种苗,剪苗时应留头部5厘米内的数个分枝,但不可留得过长,从新发苗,如此循环剪苗。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第二、三段苗),主要原因是甘薯常常携带黑斑病、根腐病菌及线虫病等,薯块中携带的病原物会缓慢向薯芽顶部移动,而顶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携带病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动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长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滞留在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带病的可能性比较小。有些地方如海南农民很少用薯块育苗,习惯用茎蔓多年连续繁苗,有的还用第二段苗,造成甘薯品种种性退化和产量下降,这是海南甘薯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甘薯脱毒育苗
脱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甘薯内的病毒清除出来,并培育出无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组培育苗"的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后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试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灭菌杀虫
【灭菌】: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方法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把薯苗基部6~8厘米段浸泡10~15分钟。
【杀虫】:杀灭种苗虫源,可用乐果等杀虫剂先喷杀准备采苗的甘薯田地,种前,可用乐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头部1-2分钟。
栽插
【栽插时间】
南方夏秋薯区,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夏薯一般在5月间栽插,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南方秋冬薯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
海南由于气候优越,全年可种,但以稻田冬种甘薯为佳,其优势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其时气候由热逐渐转凉,符合甘薯全生长期的要求,后期有利淀粉积累,且水旱轮作的土壤有利甘薯生长,减少病虫害,容易获得高产优质甘薯,二是由于反季节生产,鲜食甘薯可销往大陆和出口日韩等国。
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不宜在大雨后栽插甘薯,这易形成柴根。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较高,但薯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原因在于土壤呈现水分饱和状态,且土温偏冷,同时,土壤也变得比较紧实,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妨碍了根系发展,生长缓慢。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成活。如栽苗后才淋水,则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湿。
合理密植
每亩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薯,容易销售。一般以垄宽1米,垄高25~35厘米,每亩插3300株左右最为适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此法结薯条件基本一致,各节位大多能生根结薯,很少空节,结薯较多且均匀,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各地大面积高产田多采用此法。但其抗旱性较差,如遇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环境条件,则容易出现缺株或弱苗。此外,由于结薯数多,难于保证各个薯块都有充足营养,导致小薯多而影响产量。如是生产食用鲜薯,则小薯多反而好销。
【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特点是栽插简单,薯苗入土的上层节位结薯较多且大,下层节位结薯较少且小,结薯大小不太均匀。优点是抗旱性较好,成活率高,单株结薯少而集中,适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可通过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争取薯大而获得高产。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由于入土节位多,具备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优点。缺点是入土较深的节位,如管理不当或土质黏重等原因,易成空节不结薯,所以,注意中部节位不可插得过深,砂地可深些,黏土地应浅些。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优点是大薯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优点是由于插前去尖,破坏了顶端优势,可使插条腋芽早发,节节萌芽分枝和生根结薯,由于茎多叶多,促进薯多薯大,而且不易徒长。缺点是抗旱性能差,费工,只宜小面积种植。
栽插注意事项
浅栽。由于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因此,栽插时薯苗入土部位宜浅不宜深,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宜实行浅栽。浅栽深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以5~7厘米为宜,在旱地深栽也不宜超过8厘米。
但在阳光强烈且地旱的条件下,要注意如果过浅栽插,因地表干燥和蒸腾作用强烈,薯苗难长根,茎叶易枯干,导致缺苗,应考虑适当深栽等措施。增加薯苗入土节数。这有利于薯苗多发根,易成活,结薯多,产量高。入土节数应与栽插深浅相结合,入土节位要埋在利于块根形成的土层为好,因此以使用20~25厘米的短苗栽插为好,入土节数一般为4~6个。
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茎叶不与地表接触,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从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干旱季节可用埋叶法栽插。埋土时,要将尽可能多的叶片埋入土中,埋叶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产,由于甘薯的叶面积较大,通常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其生长,特别是薯苗栽插后对水分需求较高。此时如果将大部分叶片暴露在土壤表面,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其生理调节,但刚栽插的薯苗没有根系,仅靠埋入土中的茎部难以吸收足够的水分,结果造成叶片与茎尖争水,茎尖呈现萎焉状态,返苗期向后推迟,严重时造成薯苗枯死。而将大部分叶片埋入湿土中可有效地解决薯苗的供水问题,叶片不仅不失水,还可从土壤中吸收水,保证茎尖能够尽快返青生长。
田间管理
许多地方的甘薯多种在干旱、土层薄、肥力低的差地,有些地方则是连年种植甘薯,土壤得不到轮作和休闲,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的水肥条件满足不了高产甘薯的生长要求,这是甘薯低产劣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施肥
甘薯的根系发达,且茎蔓匍匐生长,茎节可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强。甘薯主要吸收氮、磷和钾肥,其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
氮能促进甘薯茎叶生长,扩大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增加光合能力,直接增加茎叶产量。早施氮肥能促进甘薯早生快发,多分枝,茎叶快长,尽早封垄,为高产打好基础。如氮肥供应不足,则茎叶生长缓慢,叶面积小,颜色淡,植株生长不良,最终影响产量。但施用氮肥过量或过晚,则容易造成茎叶贪青疯长,结薯不良,影响产量。
磷能加快甘薯养分的合成与运转,提高薯块品质,缺磷茎细叶小,叶片颜色暗绿没有光泽,老龄叶片出现黄斑,以后变紫脱落。
钾能促进甘薯根部的形成层活动,从而使块根不断膨大,在生长中后期,钾肥能起到提高甘薯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能力,促进块根膨大、增重和改善品质的作用。生长前期缺钾,植株节间短,叶片小,叶面不舒展;生长中后期钾素不足,茎叶生长缓慢,严重的叶片黄化。
据研究,甘薯生长期长、所需养分较多,每亩目标产量3吨鲜薯,约需15公斤纯氮(N)、12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24公斤氧化钾(K2O)。总的施肥原则是平衡施肥,促控并重,掌握前期攻肥促苗旺,中期控苗不徒长,后期保尾防早衰,具体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又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一般来说,由于甘薯多种在沙壤土或瘦地,所以,要注重早施重施,并多施有机肥和草木灰等,并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合理密植,可提早封垄以增强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推荐施肥方法
苗肥:在犁耙地或起垄时,每亩施足火烧土等有机肥1~3吨,亩施磷肥20~30公斤。插薯苗前,可在垄心施尿素和复合肥,然后盖土,插或放薯苗,再盖土,这样比较省工,且薯苗既不接触肥料防止伤苗,苗期又能及早吸收肥料营养,早生快发。如备耕和插苗时未施肥,也可在植后7~15天,当苗和叶直立回青,马上早施苗肥,一般可适当淋施人粪尿,或施尿素和复合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20公斤复合肥(15:15:15)。
⒈种后1个月,重施壮薯肥,一般亩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钾20~30公斤,可两边开沟施肥。有条件可在垄面适当撤施草木灰或火烧土。
⒉种后3个月,看长势适施壮尾肥,迟熟品种或后期长势差的甘薯才考虑,一般不施。
灌溉、除草、松土、培土、翻蔓
灌溉、除草、松土、培土好处在于:充足水分和通风透气有利甘薯高产优质,且可防治病虫害。当天气干旱蒸发量大,主要根据垄面干燥开裂来判断灌水,一般半个月灌一次水。灌水要灌透全垄,一般当水浸过垄的一半以上,观察水是否能逐渐湿润到垄顶即可,淋水喷水则要观察是否湿透垄。
等灌水后垄沟稍干不沾泥,即要除草、松土和培土,用松土盖好垄面裂逢,防止象鼻虫和茎螟等地下害虫钻入垄中蛀食块根和藤头,影响产量和品质。不论在灌水后或不干旱灌水的甘薯全生长期,都可随时用畦沟泥盖好畦面裂逢,防治病虫害。
栽插前后,要适当浇水保活促长。在苗期封垄前,结合施肥,松土1~2次,切断地表毛细管,减少地表蒸发。当甘薯茎叶基本覆盖垄面后,则不要扯动薯藤,防止打乱茎叶的正常分布和损伤根系,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并可利用薯蔓的不定根吸收水分抗旱。
由于目前的甘薯新品种选育目标多是短蔓和茎蔓少发根的良种,所以,一般不提倡翻蔓。但在连续大雨后或连绵阴雨天,会引发甘薯茎蔓徒长和滋长新根,这会增加营养损耗,并且中后期的新根难结薯,就算成薯也小,应适当翻蔓控长和抑制茎蔓长根。翻蔓应是提蔓断根,轻放回原位,不可翻乱茎叶的原有正常分布,特别是茎叶反放,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红薯的需肥规律
红薯吸收三要素的数量:红薯是喜钾作物,据研究,每生产1000公斤鲜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速效氮3.5公斤、五氧化二磷1.8公斤、氧化钾5公斤。2.红薯不同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特点:红薯在整个生长期吸收钾比氮多,吸收氮又比磷多。红薯对三要素的吸收以茎叶生长盛期至薯块膨大后期为主,其中对钾的吸收以茎叶生长期至回秧期较多,对氮的吸收以茎叶生长盛期较多,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吸收比较均衡,但在回秧前略有增加。3.三要素肥料的增产效果:据研究,钾对红薯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和磷。因此,红薯要优质高产,必须增施钾肥,还要配合施用氮肥、磷肥。
折叠病虫害 甘薯的主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软腐病、薯瘟病、甘薯疮痂病、甘薯蔓割病、甘薯根结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紫纹羽病等。甘薯的主要害虫有象鼻虫、蝼蛄、金龟子、地老虎、甘薯天蛾等。甘薯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目前主要以象鼻虫危害最大。
象鼻虫 - 红薯害虫
象鼻虫,又称甘薯蚁蟓或甘薯小象甲,属鞘翅目,蚁象虫科,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通常使甘薯减产20~50%,损失严重,甚至绝收,是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全年发生6~8代,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从甘薯幼苗到收获,象鼻虫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甘薯,而以幼虫蛀食薯蔓和薯块为主,使茎叶生长缓慢,同时,大量幼虫蛀入薯块,使薯块变黑,气味辣臭,人和家畜均不能食用。基因,至今仍没有培育出高抗象鼻虫的品种。
由于象鼻虫多在地下块茎为害,世代重叠,给人工和药物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该虫还没有较理想的防治方法。控制甘薯土壤害虫的方法主要有生态防治及化学防治等。一般用化学农药防治成本高,且因残毒等问题,较少应用。此外,有推荐象鼻虫性诱剂,各地反映防治效果不一,象鼻虫性诱剂是象鼻虫雌虫分泌的一种挥发性的无毒的化学物质,不存在残毒及抗药性问题,用于诱杀雄虫,使雌虫找不到雄虫交尾,不能繁殖后代,从而大量减少田间象鼻虫害虫密度。但也有反映难以杀尽雄虫,就算残余少量雄虫,都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象鼻虫大危害。
建议综合防治象鼻虫措施:
(1) 水旱轮作;
(2) 对甘薯病虫害多的田地,进行灌水杀灭虫源,充分犁耙翻晒土壤,并用"好年冬"和"杀虫丹"等土壤处理剂处理;
(3) 杀灭种苗虫源,可用乐果等杀虫剂先喷杀准备采苗的甘薯田地,种前,可用乐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基部1~2分钟,种后1星期,打一次乐果或敌百虫(正常用药量),对准薯苗和藤头喷,或用80%敌百虫500倍液浇灌蔓头1~2次,可杀小象鼻虫。以上防治措施不必全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乐果等农药均按正常用药说明使用。
甘薯的其它主要害虫有卷叶虫、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可用乐果、敌敌畏和杀螟松等杀虫药,按正常用药说明使用,在午后喷杀。
主要防治甘薯病害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注意种薯和种苗的病害检疫;
(2) 培育无病壮苗,从无病区选留无病种薯和种苗,或选用脱毒种苗;
(3) 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甘薯藤2分钟以上,凉干后种植;
(4) 大田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
(5) 收获时彻底清理病残植株,注重水旱轮作,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透气,适当增施草木灰和石灰,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种介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收集引进100多份国内外甘薯新种质,是全国甘薯新品种南方片区试点之一,现筛选推广的部分高产优质食用和高产饲用新品种,在水肥条件良好和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种植4个月的平均亩产鲜薯可达2~3吨。今后,将继续引进国内外的高产优质和特异甘薯新品种,通过"农民参与式"、"科技入户"、"科研+政府"、"科研+企业"等试验推广方法,建立多种形式的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组成的合作推广网络,加快促进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
【新农一号】:由本中心1999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叶片较大,深度缺刻,顶叶紫红色,蔓长1米,终生不翻蔓,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皮浅红色,肉黄白,淀粉含量高,含糖量可达15%,面甜适口,属兼用型品种,春薯亩产可达7000公斤,夏薯亩产3500公斤。
【新农四号】:由北京553、S52-7、日本黄金薯三元杂交而成。它继承了北京553的优质、S52-7的高产、日本黄金薯的营养及薯型美观的特点。其叶形为五齿形,叶色深绿,蔓长50-80公分(特短蔓),开粉色花,薯型为长纺,皮色黄褐,肉色杏黄,结薯早产量高、亩产可达万斤左右,耐旱耐肥,较耐瘠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糖含量高,熟食味甜面,香味浓郁,是鲜食、蒸烤、加工薯脯的优良品种。
【黄皮苏薯八号(黄皮)】: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病的红薯新品种,由红皮苏薯八号选育而成。特点:短蔓型,平均蔓长70-80cm,结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黄褐,肉色桔黄,春薯亩产15000斤,夏薯7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干率23%,品质极好,生食、熟食均可。
【脱毒北京553】:顶叶紫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形,皮色黄褐,肉色杏黄。萌芽性好,鲜薯产量6000斤,切干率25%,结薯早、膨大快、整齐集中,较抗黑斑和茎线虫病,耐旱耐肥,较耐瘠薄。熟食软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种。
【日本黄金薯】:从日本引进,叶五齿形,叶色深绿,蔓长70公分左右,桔黄皮,深红肉。特点:特抗重茬,抗病性高,维生素含量高,口感极好,亩产万斤左右,是当前红薯珍品。
【西农431】:属烤薯型加工早熟品种,由西北农业大学朱光俊教授培育。中蔓长11.5米,分枝57个,茎长不定根少,不易徒长,不用翻蔓。薯块纺形,蔓皮光滑,橙黄色,肉深桔红色,食味香甜面沙,口感极佳。适应性强,春薯亩产8000斤,夏薯亩产4000斤以上。
【新引1号】:该品种由新乐市新农薯业中心2005年最新引进,高产高干口感好,亩产7000-8000斤。薯形纺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浅黄色,切干率33%,比徐薯18高3个百分点。叶形心带齿,叶色顶叶茎均为绿色,分枝多、茎蔓长,长势壮,抗旱性好。结薯多而集中,春夏种植均可。熟食甜面,香味浓郁,该品种适应性好,不择土壤,适宜性广。
【脱毒徐薯18】:叶绿色,叶形心脏形至浅裂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2.5米,基 部分枝多,薯形长纺形,皮色紫红,肉白色。切干率30%,结薯整齐集中,抗根腐病,耐旱耐肥,亩产6000斤左右。
【京薯8号】:该产品种蔓长1.2米左右,茎叶粗壮,一般分枝3-5条,叶心脏形,全绿色、叶脉、柄基微紫,一般结蔓3-5块,纺形。黄皮红肉,蒸烤品质较好,抗脊耐旱,一般亩产7000斤以上。
【黑薯特色品种-美国特短蔓黑薯】:该薯纺型,薯皮紫红近黑色,肉紫黑鲜艳,比"川山紫"颜色更深,熟后成黑色,香甜面沙,食味极佳,营养成分比其它红薯高一倍,含硒量高,属抗癌食品,亩产6000斤左右。
折叠编辑本段食用禁忌 ⒈ 不宜食用有黑斑的红薯,有黑斑的红薯黑斑病毒不易被高温破坏与杀灭,容易引起中毒,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可导致死亡。
⒉ 不宜和柿子同时食用红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进食以后会产生大量果酸,如果与柿子同时食用,果酸可与柿子的单宁、果胶起凝聚作用,形成胃结石。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如果同时食用,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量多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如果感觉胃部不适,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溃疡。
药用
《滇南本草》
【别名】土蛋(《遵义府志》),滇土瓜(《植物名实图考》),山土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土瓜的块根。
【植物形态】土瓜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球形或卵圆形,表皮红褐色或黄白色,有乳状粘液。茎细长,无毛。叶互生;柄长0.9~2.1厘米;叶宽卵圆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3~5厘米,宽1.4~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或具浅波状皱折,两面光滑无毛,或靠基部边缘有柔毛。花单生叶腋或哎聚伞花序;花梗长为叶柄的3倍,近顶端有小苞片2;萼片5,卵圆形;花冠黄色,漏斗状,径3~4.5厘米,长约4厘米;雄蕊5,花药白色,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基部附着黄色蜜腺,花柱长于花丝。蒴果扁球形,内具种子多粒。花期夏、秋。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洗去泥沙,切片,晒干。
【药材】干燥的块根多已切成厚约5毫米的圆片,切面黄白色,呈粉性,质地较疏松,有干缩皱纹。周围根皮菲薄,外表面红棕色或黄白色,粗糙。气微,味微甜。以干燥、色白、不碎为佳。
产云南。
【性味】《滇南本草》:"甘,平。"
【归经】《滇南本草》:"红土瓜入脾、胃二经。白者入肺经。"
【功用主治】清肝利胆,润肺止咳。治黄疸,慢性肝炎,肺热咳嗽,下血,乳少,带下,小儿疳积。
①《滇南本草》:"有红白两种。红者治妇人赤白带下,通经解热;治咳嗽,肺经结热成痈,亦治妇人乳结不通,阴阳不分,子宫虚冷,男子精寒;又健脾胃而生津液,生食止呕疗饥;补脾,解胃热,宽中,利小便,止大肠下血:白者治肺热,消渴,利小便;治肺痈咳嗽,通乳汁。"
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平肝,清肝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钱;或生啖。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慢性肝炎:红土瓜一两。红糖或蜂蜜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②治膀胱偏坠气疼,或一子大硬:土瓜皮点水酒煎汤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儿疳积,疝气:红土瓜三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火烫伤:鲜红土瓜根捣烂外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首先来介绍一下土瓜:又称公公须。因为它像葡萄藤一样,长出卷卷的胡须,攀缘在其它物品上。果实椭圆形像红色的、黄色的鹅蛋。但我们今天用的是它的根。也就是土瓜根了,它是植物葫芦科王瓜的根。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因为土瓜根含丰富脂肪酸,含山柰甙、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等。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14、大鼠瓦克癌-256、 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败毒抗癌、泻热祛淤、消肿止痛,痈疮肿毒。
土瓜根粉具有抗老化、皱纹及斑点促进肌肤供氧的能力,可以促进皮脂分泌杀菌、消除瘢痕,防止水分散失具有消炎作用, 使粗糙的肌肤变柔嫩紧致肌肤,并有收敛效果 ,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抑制过剩的皮脂分泌,清除肌肤的老旧废物、收敛毛孔的效果。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土瓜根可治"面黑面疮"。因为它含有蛋白氨基酸、胆碱淀粉等。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面部黑点治疗痘痘及痘疤有奇效。唐代官府竹纸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上芥有记载土瓜根能滋润皮肤,去皱增白,活血化淤,消肿,清热排毒等功效。
医学研究发现,土瓜根中有40多种对人体肌肤有益的植物因子,是最为理想的化妆品成分之一。因此日本、韩国各大品牌化装品生产厂家,纷纷把土瓜根作为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之一,土瓜根就这样随着全球化绿色本草趋势蔓延开来。
食谱
发糕
取面粉1000克,沙葛粉300克,白糖300克,苏打8克及适量温开水调拌均匀,发酵完全后放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熟。离火晾至温热程度时,在其表面适当涂抹香油,撒上青红丝、芝麻,切块食用。若配料时适量增加些食用色素、红枣等,则成为花色发糕,或红枣发糕,其色好看,松软可口。
葱饼
将土瓜洗净蒸熟,去皮后捣成糊状,加等量的面粉和适量的温水、葱、花椒面、食盐等拌匀,成手掌大小圆饼,放进平底锅,用油烙熟即成。该饼色泽金黄,葱香扑鼻,口感甜美。
清炒
地瓜适量洗净,撕开表皮,切成条状或片状,锅热淋入植物油,倾入地瓜爆炒,加水焖锅。起锅前加入盐即可,也可适量放入白糖。
营养价值
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
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量,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红薯叶,即秋天红薯成熟后地上秧茎顶端的嫩叶。测试表明,每百克鲜红薯叶含蛋白质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矿物质钾16毫克、铁2.3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6.42毫克、维生素C0.32毫克。将其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因此,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红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称其为"蔬菜皇后"。
研究发现,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红薯叶热"。用红薯叶制作的食品,甚至摆上了酒店、饭馆的餐桌。
在中国,城市超市里见不到有红薯叶出售,农民收获红薯后将红薯叶,连同茎一起丢在地里,或用作喂牲畜的饲料,这是非常可惜的。红薯叶的吃法很多,这里略做介绍。选取鲜嫩的叶尖,开水烫熟后,用香油、酱油、醋、辣椒油、芥末、姜汁等调料,制成凉拌菜,其外观嫩绿,能令人胃口大开。还可将红薯叶同肉丝一起爆炒,食之清香甘甜,别有风味。此外,还可将红薯叶烧汤,或在熬粥时放入。日本市场有罐装腌制的红薯叶小菜出售,我们也可加盐将其制成咸菜、小菜,供佐食用。
药用价值
暂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