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伤咳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
原图链接

英文名称 :endogenous cough

就诊科室 :内科

常见病因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常见症状 :反复咳嗽、咳痰等

内伤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中医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五气所病……肺为咳”。明代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内伤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有肺脏自病,也有他脏先伤而病及于肺者,最终均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引起咳嗽,内伤咳嗽尤以肺、肝、脾三脏的失调最为常见。病程一般较长,起病缓慢,病势緾绵,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1]

病因病机

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身两类。《素问》书: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它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者,可因嗜食烟酒,烟酒辛温燥烈,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酿湿生痰;或因平素脾运不健,饮食精微不归正化,变生痰浊,肺脉连胃,饮邪上干,乃生咳嗽;或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肺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为咳。《医学心悟》:“咳嗽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鸣。”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多为“痰”、“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因咳嗽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正气不足,脏气多虚,故病机上又有虚实夹杂,正虚与邪实并见。

痰湿咳嗽

由饮食生冷,嗜酒过度,损伤脾胃,或过食辛辣刺激,伤及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壅遏肺气,肺气不利而发为本病,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

痰热咳嗽

也可由饮食不洁或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食物,损伤脾胃,酿湿生痰,又可因外邪犯肺,痰湿合邪,久蕴化热,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于阳盛体质之人更多见。

肝火犯肺

因肝脉布胁肋,上注于肺。肝气生发,肺气肃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因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郁化火,火气循经上逆犯肺,肺失肃降,则致咳嗽,即常说的“木火刑金”。

阴虚咳嗽

咳嗽日久,或过食温燥之品,或素体阴虚之人,肺阴不足易致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而咳,或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肃降无常。

气虚咳嗽

久咳伤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肺气日虚。肺气亏损,肃降失司上逆为咳。肺气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易受外邪侵袭,内外合邪,则咳嗽易发。

阳虚咳嗽

素体畏寒怕冷之人,阳虚不运,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上逆犯肺而为咳,或肾气虚弱,气失摄纳而上逆为咳。 [2]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也可由外感而诱发。不同的证型咳嗽有不同的特点:有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有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有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者;有咳而声低气怯者,有洪亮有力者;有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有情志抑郁加重者。其次痰的色、质、量、味:有咳而痰少者;有咳而痰多者;有痰白而稀薄者;有痰白质黏者;有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状者;有咯吐血痰者;有脓血相兼者;有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有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者等。 内伤咳嗽若失治误治,反复病久,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发展成为喘证、肺胀。 [3]

辨证施治

痰湿咳嗽

(1)证候咳嗽多痰,痰白而黏,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或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治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3)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燥湿化痰;炙麻黄、杏仁、紫菀、款冬花宣肺化痰止咳。 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橘红、苡仁、杏仁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加莱菔子、苏子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痰热咳嗽

(1)证候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2)治则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3)主方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栀子、知母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射干、海蛤壳清肺化痰止咳。痰热壅盛,咳吐脓痰的,加金荞麦、鱼腥草、冬瓜子、石膏、葶苈子等清热化痰排脓。痰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肝火犯肺

(1)证候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2)治则清肝泻肺降气止咳。

(3)主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常用药:青黛、海蛤売、丹皮清肝火化痰,桑白皮、黄芩、地骨皮清泄肺热。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贝母、枇杷叶等,咳嗽气逆,胸闷不舒,可加旋覆花、枳壳降气平逆;火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阴虚咳嗽

(1)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则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3)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养阴润肺,桑白皮、杏仁、枇杷叶降气止咳。口干舌燥甚者,百合、生地养阴润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咳而气促,加五味子敛肺止咳。热伤血络,咯血者加丹皮、白及、茜草、藕节凉血止血。

气虚咳嗽

(1)证候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质淡,脉弱。

(2)治则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3)主方补肺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补脾益肺气;熟地,补肾滋水亦化痰之妙品也;五味酸温,能敛肺气;桑白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化痰止咳。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术、茯苓、款冬花,以增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阳虚咳嗽

(1)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2)治则温阳散寒,利水止咳。

(3)主方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味。常用药:附子、桂枝温阳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化痰;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白芍缓急养阴,防桂附之燥。若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补虚。 [4]

预防

  • 1.平时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感冒流行季节小心防护,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 2.如出现感冒的症状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或到医院诊治,以防感冒诱发咳嗽。
  • 3.内伤咳嗽的治疗要坚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咳嗽经治疗好转后,应继续坚持中医中药的治疗,如中药内服、穴位贴敷、灸法等,通过在缓解期“补虚固本”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去除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
  • 4.内伤咳嗽的患者,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的类型,针对体质的偏颇有针对性地加强调养,如气虚质的人平时可服用党参、黄芪类中药煮水;阳虚质的人可服用肾气丸或桂附理中丸;痰湿质的人可服用参苓白术丸,坚持服用相应的疗程以改善体质,减少内伤咳嗽的发作和病程。

[5]

学术论文

  • 陈桂锋.   从邓铁涛五脏相关学说探析内伤咳嗽的病机. 《 CNKI;WanFang 》 , 2010  
  • 王禄.   内伤咳嗽辨治八法. 《 CNKI;WanFang 》 , 2011  
  • 王康东.   体质辨识治疗小儿内伤咳嗽初探. 《 CNKI 》 , 2009  
  • 刘敏,马玉玲,曾秀娣,曹勇.   五脏与内伤咳嗽辨治. 《 吉林中医药 》 , 2014  
  • 杨明高,张旗,刘艳玲,杨仁旭.   杨仁旭主任医师治疗内伤咳嗽经验. 《 四川中医 》 , 2004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