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亨利·莱特·哈葛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亨利·莱特·哈葛德
图片来自gerenjianli

亨利·莱特·哈葛德爵士,KBE(Sir Henry Rider Haggard,1856年6月22日-1925年5月14日),英国小说家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受欢迎的小说家,以浪漫的爱情与惊险的冒险故事为题材,代表作为《所罗门王的宝藏》。林纾最常翻译哈葛德的小说。哈葛德常年住在非洲,担任过南非纳塔尔省省长秘书。

写作生涯

哈葛德一共写了五十七部小说。他的小说最著名的为《所罗门王的宝藏》(King Solomon's Mines)及续集《艾伦·夸特梅因》(Allan Quatermain),和《》(She, 旧译《三千年艳尸记》)以及续集《阿霞》(Ayesha),霸道冒险小说设置在争夺非洲的背景下。其他的作品还包括《百合娜达》(Nada the Lily,旧译《鬼山狼侠传》)和 《埃司兰情侠传》 (Eric Brighteyes)。

林纾一共翻译了哈葛德小说二十五部,其中有两部未刊。林纾说哈氏之书,“多荒渺不可稽诘”。他的作品《迦因小传》在英国文学史上并没受到关注,文笔生硬,只是一部二流的小说,却因为迦因被坏人诱奸生了一个私生子的情节,在中国造成极大轰动[1];林译小说较原文优美动人,使得《迦因小传》在中国广为流行,人人争读,足见林纾的古文功力之深厚。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谈到《迦因小传》,将其与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相提并论。

虽然他的小说描写往往带有殖民主义的成见,但是在描绘土著人的时候带有不寻常程度的同情。小说中的非洲人往往为英雄角色,虽然主角是典型的欧洲人,但是并非一成不变。哈葛德还描写农业和社会改革,部分灵感来自他在非洲的经历,也基于他在欧洲看到的情况。在他生命末期,他和他的朋友鲁德亚德·吉卜林坚决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由于观点共同,他们在1889年吉卜林抵达伦敦后成为好友,并保持了终生的友谊。

参考文献

  1. 鲁迅在《祝中俄文字之外交》说“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德的小说了,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之缠绵和非洲野蛮之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