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海軍
沿革
1950年9月,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軍部機關和海軍青島基地籌委會為基礎,正式組建海軍青島基地。
1955年,華東軍區海軍、中南軍區海軍分別改名為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後,青島基地成為唯一一個直屬海軍司令部的海軍基地。1955年,根據中蘇兩國的協定,蘇聯將旅順軍港交還中國。
1960年,在收回的旅順基地和直屬海軍的青島基地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司令部位於青島。至此,解放軍海軍完成了「近海防禦」布防,即將中國海域分為三個防區,利用「一水相通」的地理特徵,建立三個艦隊,平時各司其責,戰時可南北呼應。台灣海峽又是在陸基炮火的覆蓋之下。黃海、東海、南海雖然水相通,由於蔣介石憂心一旦三大艦隊「相通」後,對台灣形成夾擊包圍。所以,以炮擊威脅不允許大陸艦艇經過海峽,使南北艦艇無法「相往呼應」。中國造船工業集中在大連、上海等中北部沿海地區,造出的軍艦無法開到南海。1970年代,為了給南海艦隊配置051型導彈驅逐艦,不得不從大連、上海各大船廠抽調設備和人員到廣州去造船。這就是廣州造船廠(即現在的「廣船國際」)的由來。
1950年代,首次從蘇聯買來的4艘驅逐艦全部給了後來屬於北海艦隊的青島海軍基地。1954年10月13日,兩艘蘇聯海軍「記錄」號和「尖銳」號驅逐艦到達青島3號碼頭,10月26日,中蘇雙方舉行交接簽字儀式和命名授旗儀式。海軍參謀長周希漢宣布中央軍委命令:將「記錄」號改名為「鞍山」號,「尖銳」號改名為「撫順」號。在青島永安大戲院(現平度路22號青島市群眾藝術館址),海軍青島基地政委盧仁燦宣讀了中央軍委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驅逐艦大隊正式成立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由此誕生[1]。
1955年6月28日,第二批「果敢」號和「熱心」兩艘驅逐艦抵達青島並移交給中國海軍。海軍將這兩艘驅逐艦分別命名為「長春」號和「太原」號。在1970年代國產053H型護衛艦和051型驅逐艦誕生以前,北海艦隊這四艘買來的驅逐艦是當時中國海軍最先進、噸位最大的軍艦,是中國海軍的精銳。而當時東海、南海艦隊的主要作戰艦艇還是從中華民國海軍那裡接收的二戰前製造的舊軍艦或國產的魚雷快艇和百噸級的小炮艇。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20多年裡,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1950年代的朝鮮半島;1960年代的中蘇、中蒙邊界,再加上中國軍事傳統上重北輕南的傳統,海軍建設從一開始就按北-中-南的重輕順序配置軍艦,形成了當時北海艦隊強,南海艦隊弱的局面。 這個狀態直到1980年代才有所轉變。
2015年8月17日,中國北海艦隊通過日韓之間的對馬海峽與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日本海會合,並在8月20日至28日期間,舉行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內容包括聯合防空、聯合反潛、聯合反艦、聯合防禦、聯合登陸等。
2015年12月4日,中國北海艦隊編隊,自西向東通過日本南部的大隅海峽,隨後前往北部進行訓練,期間通過日本北部的千島群島進入鄂霍次克海,於12月25日自宗谷海峽通過,從日本海返航,顯示北海艦隊活動範圍已擴展至日本海,對日本周邊水道及航向也了如指掌。
2016年初,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以海軍北海艦隊機關為基礎,調整組建為北部戰區海軍機關。北部戰區海軍成立後,同時仍可沿用「北海艦隊」這一稱謂。儘管正式名稱已改用北部戰區海軍,與北部戰區陸軍、北部戰區空軍並列,但在提到海上戰役力量時仍可稱「北海艦隊」。
2017年12月3日,海軍第28批護航編隊從山東青島某軍港解纜啟航,奔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2]。編隊由北海艦隊導彈護衛艦鹽城艦、濰坊艦以及綜合補給艦太湖艦組成,攜帶艦載直升機2架、特戰隊員數十名。3艘艦艇此前均執行過護航任務。
視頻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海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人民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的光輝歷程,搜狐,2019-02-03
- ↑ 海軍第28批護航編隊啟航赴亞丁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