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頭份溪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下頭份溪橋是一座海線鐵路橋樑位於台灣苗栗縣中港溪上,連接苗栗縣竹南鎮竹南車站與造橋鄉談文車站,1991年重建通車。[1]
沿革與設計
下頭份溪橋上部結構為上承式預力混凝土梁,下部結構為單柱懸臂式混凝土橋墩,全長是435.6公尺(1,429英尺),屬於是雙線橋梁,最大跨度19.8公尺(65英尺),跨數為22,橋墩數為21。
第一代橋
台灣鐵路海線自1919年8月1日開工興建,該鐵路中港站(今竹南站)至淡文湖站(今談文站)區間跨越中港溪的「下頭份溪橋」,建設於山線鐵路頭份溪橋下游側一旁,為16孔每孔跨度19.2公尺的上承式鋼鈑梁橋,長307公尺,基礎為9.47至10.82公尺之沉箱,工程由技師島崎二郎負責,1922年4月完成鋼鈑梁架設,並隨著海線鐵路於同年10月11日全線通車而啟用。
第一代橋橋台與橋墩採用紅磚砌築,橋墩墩身為橢圓形;鋼鈑梁採用大阪汽車製造合資會社的產品。橋梁下部結構完成後,以架梁列車牽引吊掛鋼梁放置橋墩頂端,費數日即完成上部結構。
第二代橋
台鐵局自1980年代起,辦理大規模舊橋重建,其中下頭份溪橋因梁底高度不足,洪水來襲時岌岌可危,橋墩長期經水流沖刷有淘空之虞,影響穩定性,且橋梁南端路線為半徑400公尺彎道,需予以改善,於是納入「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計畫中重建。[2]
第二代橋配合海線鐵路雙軌工程,重新選線遷建於第一代橋下游側約330公尺之處,由退除役官兵輔導會榮民工程處承包興建,下部結構為單圓柱懸臂式橋墩及直徑6公尺開口圓形沉箱基礎(平均深20公尺)、上部結構則為上承式預力混凝土簡支梁,橋梁全長435.6公尺,計22孔橋孔,每孔19.8公尺,橋寬採複線化設計,自1988年8月7日開工,期間遭遇用地問題、民眾抗爭陳情、沉箱挖掘遭遇毒氣等阻礙,至1991年3月13日始完工切換西主正線通車,並停用第一代橋,橋面鋪設傳統道碴式軌道。
二代橋完工後,台鐵於北橋台路線西側設置大理石橋名牌,北面題「下頭份溪橋」,南面則題有「頭份山水」四字。
其他紀事
第二代下頭份溪橋工程,一併改建了該橋前、後路段的下南港溪橋與若干小橋。 二代橋啟用後先維持單線行車,至2008年1月24日竹南車站至談文車站間複線化工程鋪設東主正線通車後,本橋始成為雙線行車之橋梁。
參考文獻
- ↑ 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ETtoday旅遊雲,2014-08-28
- ↑ 掌握自己的人生,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杜風 4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