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20日) |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元朝画家。
生平
黄公望曾任小吏,延拈二年(1315年)九月因张闾貪污事被牽連入狱,开释后入了全真教出家,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隐居在常熟小山头(今虞山西麓)[1]。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常熟逝世,葬虞山西麓。
身世之謎
黄公望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被尊为「元四家」之首。由于成名时已是全真道士,浪迹江湖,所以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没有讲清他的籍贯和逝世时间、地点。关于黄公望的籍贯,目前有着多个版本的说法,分别有杭州、松江、常熟、富阳、衢州、徽州、莆田和永嘉等说法:
- 元明间,黄公望的朋友常州人王逢认为黄公望是「杭人」,他在《题黄大痴山水》诗中写道:「大痴名公望,字子久,杭人……」;
- 元朝钟嗣成认为黄公望是松江人,他在《录鬼簿》中写道:「黄子久,名公望,松江人。」;
- 元代末年绘画鉴藏和史论家夏文彦认为黄公望是常熟人,其在《图绘宝鉴》里写明:「黄公望……平江常熟人。幼习神童,科通三教,旁晓诸艺,善画山水。」;
- 同是夏文彦的《图绘宝鉴》神州国光社本则认为黄公望是衢州人;
- 1461年成书的《明一统志》卷三十八:「黄公望,富阳人」,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也持富阳说,但明万历陈善《杭州府志》则又增加了「徽州人」的说法;
-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九写道:「黄公望,莆田人」,乾隆《娄县志》卷三十中也写道:「……相传莆田巨族,一云常熟陆神童之弟。」
- 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义认为黄公望是永嘉人(今温州市),他《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里写道:「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常熟,继永嘉黄氏」。
自从元末明初的陶宗义认为黄公望是「常熟陆姓出继永嘉黄氏」之说后,后人似乎对此备为推崇且广为流传。然而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仅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直至清初,曹楝亭刊本《录鬼簿》更为添枝接叶,说黄公望本姑苏陆姓,名坚,“髫龄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清钱陆灿《常熟县志》又把黄公望的继父黄公说成居住在常熟小山。称黄公望:本陆氏子,少丧父母,贫无依,永嘉黄氏老无子,居于邑之小山,见公望姿秀,异之,乞以为嗣,公望依焉,因用其姓。但据黄公望晚年仍坚持自称“平阳黄公望”,并且不顾年老体迈,返回浙东老家事实来看,继子之说,实为臆测之辞。
成就
黄公望学识渊博,工书法,通音律,能诗文,钟嗣成说他:“公之学问,不在人下,天下之事,无所不知,薄技小艺亦不弃。”50岁才开始学绘画,曾得到赵孟頫的指教,陶宗仪说他“画山水宗董、巨”[2]。黄公望自称为“松雪斋中小学生”,重视写生,常在风景名胜地随笔摹写,其水墨山水尤为出色,創立了淺絳山水,代表作为《富春山居图》,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其著作有《山水诀》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理论著作。
黄公望和吴镇、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四大家”[3],“以黄公望为冠”[4],是元代的著名画家,其中倪瓒和王蒙都曾向他请教过,他的画风对宋代以来的画法有创新,对明清的山水画发展有很大影响。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评论说他的画法“无笔不灵,无笔不趣,于宋法之外,又开生面。”山水画于“大痴、黄鹤(王蒙)又一变也。”
傳世作品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