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史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國史館
Academia Historica

圖片來源:國史館
基本資訊
  • 所屬部門  總統府
  • 員額    149人
  • 授權法源  國史館組織條例
主要官員
  • 館長     吳密察
  • 副館長    何智霖
  • 主任秘書   卓琇琴
  • 任命者    總統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  1912年
聯絡資訊
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館本部;臺北館區)
  • 新北市新店區北宜路二段406號(新店館區)
https://www.drnh.gov.tw


國史館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為總統府直屬機構,以修纂國家歷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採集,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由於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部分中華民國政府史料及檔案保留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國史館簡介

國史館1947年成立於南京,1957年在臺復館。2001年,修正公布《國史館組織條例》,設修纂、審編、采集、秘書四處,並於2002年將原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納入轄下。2004年,制定公布《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明訂本館為總統副總統文物業務主管機關。

本館典藏機關及私人移轉、捐贈的檔案、史料及總統副總統文物。館藏中最著名者即是一般俗稱「大溪檔案」的蔣中正總統檔案,又如資源委員會、農業委員會等機關之檔案亦是見證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文獻。館藏珍貴檔案中,〈日本國向同盟國投降書〉、〈中華民國接受日本國投降文件〉、《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已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國寶,〈香港地區日軍向同盟國投降降書〉、〈孫文手繪民生主義圖〉則列為重要古物。

本館典藏之檔案、文物,均依據藏品屬性進行管理,其作業包括除蟲、修護、裱褙、整編、數位化等,以提供後續開放應用。

秉持開放政府的原則,本館建置的「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提供線上查詢檔案史料文物目錄的服務,便利民眾應用館藏。使用者先由系統查詢所需的檔案文物後,根據查詢結果指引,可直接閱覽線上開放的檔案;或線上查調申請後,至本館臺北館區數位檔案閱覽室、新店館區原件檔案閱覽室應用。臺北館區另設有圖書室,提供民眾閱覽服務。

臺北館區設有展場,常設展主要展出總統副總統文物,其中「總統的禮品」主題,展出友邦及民眾餽贈總統之禮物,有萬餘件館藏品不定期更展;另有「建築的歷史」主題,講述臺北館區這棟始建於1924年的古蹟建築。此外,還有不定期推出的館藏特色檔案史料特展。

本館臺北館區定期舉辦檔案、文物、歷史主題演講,另不定期舉辦研討會、新書發表會、座談會等推廣活動。

本館持續出版檔案、文獻、歷史主題的紙本與電子書,以促進館藏之推廣應用,包括典藏檔案概述、總統副總檔案目錄叢刊、史料彙編等。同時編輯發行電子報及歷史研究學術期刊《國史館館刊》,後者已被列入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

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成立。 1912年3月17日,胡漢民黃興等97人聯名具呈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請設國史院,編纂《中華民國建國史》;孫中山對此表示贊同,並且指出“民國開創,為神州空前之偉業;不有信史,何以照耀宇內、昭示方來”。半個月後,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臨時大總統為袁世凱。 1912年12月11日,袁世凱任命王闓運國史館館長,並且在12月29日公佈了原南京臨時政府擬訂的《國史館官制》。但是延至1914年5月25日,國史館才正式宣告成立。 1915年1月9日,袁世凱又任命楊度為國史館副館長。 1915年11月,在袁世凱稱帝前後,王闓運、楊度辭職赴外地,國史館館事中斷。 1917年4月,段祺瑞政府以經費拮据為由,將國史館停辦,1917年6月併入北京大學,在文科中國史學門內附設國史編纂處,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兼任國史編纂處主任。 1919年6月,大總統徐世昌以“國史有關製作僅由學校附設機關,不足以昭鄭重”為由,於1919年8月30日由國務院公佈《國史編纂處簡章》,使國史編纂處改為直隸國務院,“掌編纂國史並徵集保存關於國史之一切材料”,以國務院參事塗鳳書兼任國史編纂處處長,以[[王樹枬] ]任總編纂。 1927年9月21日,張作霖組織的安國軍政府頒布《國史館制》,恢復國史館。 1928年,隨著張作霖在北伐戰爭中倒台,安國軍政府覆滅,國史館也隨之消亡。 [1]

1931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教育部呈準行政院設立國史館籌備處,並公佈了《國史編纂處組織規程》,規定該處受內政部、教育部指揮監督,負責籌備國史館。 1934年1月,邵元沖居正等人在中國國民黨四屆四中全會上提出“從速重設”國史機關的提案。 1934年4月28日,行政院制定了《整理國史及檔案辦法》。 1934年6月1日,行政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內政部共同草擬了《國立檔案總庫籌備處組織章程草案》。 1934年11月2日,設立行政院檔案整理處,由行政效率研究會籌備處主任兼任行政院檔案整理處處長,統一各院、部、會整理檔案辦法,為籌設國立檔案庫與國史館奠定基礎。 1935年3月,行政院檔案整理處成立,但是不足半年便因行政院經費困難而遭裁撤。

1939年1月,中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召開,張繼吳敬恆鄒魯等13人又提出建立檔案總庫、籌設國史館的提案。 1940年2月1日,國史館籌備委員會在重慶李子壩成立,張繼、鄒魯、葉楚傖鄧家彥胡毅生王伯群楊庶堪7人任委員,張繼任主任委員。籌委會下設:總幹事、副總幹事及一、二兩組。第一組負責設計國史體例和史料整理方法、起草有關法規並採訪事宜;第二組負責文書、會計、庶務等事項。 1946年9月,國史館籌備委員會自重慶遷至南京,張繼等人提議將國史館籌備委員會改為國史館,經國防最高委員會會議通過,並經立法院審議,完成了相關的立法手續。 1946年12月23日,南京國民政府公佈《國史館組織條例》。 [1]

1947年1月20日,國史館在南京正式開館,直屬國民政府(1948年5月後改隸總統府),張​​繼任館長,但燾任副館長。館內設有三處二室:史料處(內分檔案科、圖書科)、徵校處(內分時政科、實錄科、徵集科、校對科)、總務處、會計室、人事室。此外還設有兩個非常設機構:史料審查委員會、國史體例商榷委員會。另外還設有纂修、協修、助修各若干人,負責中華民國史編纂事宜。

當時,國史館和國防部史料局都是參與中華民國史編纂工作的重要機構。 1946年6月,國防部成立(部長白崇禧),同時成立國防部史料局(局長吳石)。 1947年4月,國防部史料局改稱國防部史政局,吳石仍任局長。 [2]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配合戰鬥內閣縮編人員,國防部史政局縮編為國防部史政處。 1957年7月,國防部史政處再度擴編為國防部史政局。 1973年5月1日,國防部史政局與國防部編譯局合併為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3]後來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縮編,改爲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1948年冬,國史館將館藏重要檔案360箱、重要圖書86箱、國史館所編史稿20箱運往上海。 1949年除夕前夜,國史館副館長但燾等十餘人離館赴上海。攜已運到上海的464箱檔案資料遷往廣州,後遷桂林、重慶等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四川前夕,“國史館未及撤出,館務乃告停頓”。 [1]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原國史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接管,後來移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代管。 1950年底,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決定在南京設立史料整理處。 1951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王可風等人會同南京市文教局、中國科學院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在南京市淮海路31號(原國史館辦公地址)完成了接收原國史館的交接手續;共接收原國史館員工37人,檔案290881宗、8457捆、177箱、14櫥,圖書雜誌6547冊、348捆,房屋155間。 1951年2月1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在淮海路31號正式成立。 [1]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前身。 [4]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灣時,因久無館長主持館務,國史館檔案人員大多未能隨政府遷來臺灣,國史館業務暫由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代行。

1957年,國史館在臺灣復館,初設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

1973年3月5日,行政院秘書處「臺62檔字第1881號函」通報行政院各機關,「各機關大陸運臺舊檔案及在臺已失時效案卷、文牘,移送國史館珍藏」。

2002年1月1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改隸國史館,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搬離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改由國史館使用。

2007年11月,國史館加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甲種會員[5]

2010年4月29日,國史館本部遷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2010年10月10日,國史館「總統副總統文物館」於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1樓揭幕。2010年11月1日,國史館總統副總統文物館開放免費參觀。

2010年12月,國史館館長林滿紅時期,因為舉辦「民國百人誌」網路票選活動,在投票選項列入中國共產黨政治人物,包含毛澤東與鄧小平,而引發政治爭議事件,林滿紅因此請辭。[6][7][8]

2016年8月1日,《國史館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施行,國史館檔案典藏由完全開放更改為僅對具備中華民國國籍僑民及部分外國人開放,並採審查預約制,引發學界連署反對[9]

組織架構

  • 館長
  • 副館長
  • 主任秘書

內部單位

  • 修纂處
  • 審編處
  • 采集處
  • 秘書處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附屬機關

歷任館長

北洋政府時期
姓名 就職時間
王闓運 1912年12月11日(未就職)
蔡元培 1917年4月(國史編纂處處長)
涂鳳書 1919年9月(國史編纂處處長)
柯劭忞 1927年9月21日
國民政府時期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張繼 1946年12月18日 1947年12月15日
行憲後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戴傳賢 1948年6月5日 1949年2月12日(因病未就職)
居正 1949年4月12日(未就職)
在臺復館後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羅家倫 1957年6月29日 1969年2月26日
黃季陸 1968年8月26日 1984年6月6日
朱匯森 1984年6月6日 1990年9月19日
瞿韶華 1990年9月19日 1995年3月16日
潘振球 1995年3月16日 2000年4月1日
張炎憲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19日
林滿紅 2008年5月20日 2010年12月15日
劉寶貴 2010年12月16日 2011年1月19日(代理)
呂芳上 2011年1月20日 2016年5月19日
吳密察 2016年5月20日 現任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