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卢若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钢丝讨论 | 贡献2019年4月17日 (三) 17:30的版本 参考资料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若腾

卢若腾(1600年-1664年),闲之,一字海运牧洲福建同安颜厝(今金门贤聚)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崇祯朝

崇祯九年(1636年)中福建乡试丙子科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进士[1]。授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当时,督师杨嗣昌以「河北山东俱若旱魃」,上明思宗刊布华严经祈福,求雨杀,卢若腾上疏参杨嗣昌“怪诞”。皇帝认为“一个新进小臣,何以妄加诋毁国之重臣?”下旨严责其为沽名钓誉之辈,然而,舆论却一边倒的支持卢若腾。不久,卢若腾迁本部郎中兼总京卫武学,又三上疏弹劾定西侯蒋惟禄;皇帝认为卢若腾实在耿直得令人讨厌,便把他派往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司巡海道。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卢若腾辞朝赴任,循水路到山东,途中发现宦官田国兴专揽民船、滥用民夫,再度上疏纠田国兴“挠关政、妨漕运、辱朝廷、违明旨、戕民命”等五大罪状,朝廷下旨礼监察明,不许漏纵,结果田国兴被撤调,论罪抵法。卢若腾任职浙江期间,爱民洁己,剔奸除弊,抑制势豪,峻绝馈赠,轻省赎锾,风裁凛凛,并荡平巨寇胡乘龙等,使势豪绝迹。乡里承平,人人讚颂;浙江人生祠奉祀,称之为“卢菩萨”[2]

隆武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都南京,擢卢若腾为凤阳巡抚。卢若腾见马士英阮大铖等奸臣擅权,因而託辞不赴任。次年,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京(今福建福州),下旨徵辟卢若腾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东四州,若腾单骑赴任。

南明隆武元年(1646年)九月,卢若腾到赴温州上任,统帅军队北伐。以总兵贺君尧统靖海营水师,扼守要害。以族弟游击将军卢若骥守盘山溪,为屏障。并上奏唐王开科取士,以取人才,收复众望。是年温州饥荒,卢若腾捐资赈济、抒民于困,隆武二年(1646年)得旨嘉奖,加授兵部尚书衔。

鲁王朱以海起兵,监国于绍兴,鲁臣不奉福王命令,派兵窥视温州,有兼併的意味。贺君尧部署兵力拒绝。而宁绍道于颖亦受命巡抚浙东。卢若腾遂上疏表示官多民少,号令不一,恐误封疆,希望能够退回自己的浙江巡抚一职,但明绍宗不允许。永胜伯郑彩兵部尚书熊汝霖,众臣畏惧其权势,不敢言明;惟有卢若腾直接揭发其罪,朝臣震惊。

隆武二年(1647年)六月,清兵攻克绍兴,七月迫近温州,当时,卢若腾与贺君尧率师驻平阳力守,粮绝达六月,卢若腾七次上疏请援,均杳无音讯。城内居民意欲投降,卢若腾悍然拒绝,表示愿以身殉国。不久城破,卢若腾率亲兵、家人巷战,背中三箭,遇靖海营水师救出,遂藉由水路返回福建,并上疏弹劾自己。卢若腾回故乡后,和傅象晋屯兵望山,号召起义,图谋夺取陷于的武安县,然而望山起义终因粮饷不继而兵败。

永曆朝

桂王朱由榔肇庆即位,改元永曆,卢若腾上表祝贺。刚好这时候郑成功设立思明州,延揽明朝遗老,卢若腾便前往投靠。郑成功以上宾待之,任何军国大事,也时常询问其意见[3]永曆十七年(1663年)金门厦门相继沦陷,卢若腾奔走南澳永曆(1664年)东渡台湾,至澎湖,旧病复发,遂寓居澎湖。三月十九日,卢若腾夜梦一黄衣神仙持名刺谒见,惊问今是何日,侍候的人回答:“三月十九日”;卢若腾矍然道:“是先帝殉难之日也。”悲恸号哭,不久便辞世[4]

着作

卢若腾晚年一心致力着述;上自天文地理,下到虫鱼花草,宏通博雅,益显灿然文采。其着作有,《方舆图考》三十馀卷、《留庵诗文集》二十六卷、《浯洲节烈传》、《学字与耕堂值笔》、《岛噫集》一卷、《岛居随缘》、《岛上閒居偶寄》、《制义》一卷、《印谱》各若干卷[5],可惜大多散佚未存。

陈洪谧蔡肱明、张朝綖、吴韩起、黄锡衮、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杨明琅、沉佺期许吉燝何运亮、史赞圣、苏国瓓王命岳、施显等人并称“鲁东同朝十八名士”。

后人评价

为人秉性忠贞,仁慈爱民,深得百姓爱戴,遂有"卢菩萨"之称。卢氏在贤厝可说是大姓氏,如今子孙已传第十四代,现在还居住在卢氏故宅。卢氏故宅正屋为马背式,属于一落四榉头格局之金门传统建筑。故宅又称"留庵故居"。

注释

  1. 诗词索引明卢若腾 - 搜韵
  2. ·蒋毓英季麒光杨芳声,《台湾府志》(卷9):“卢若腾,字闲之,号牧州,同安县人,明进士。召对称旨,授兵部主事。甫筮仕,抗疏劾督辅杨嗣昌,升本部郎中兼总京卫武学。又劾定西侯蒋惟禄,疏上事三。嘉其敢言,将不次擢用。有恶其太直者,沮之,乃除宁绍兵备道。赴任,在水程中,参内使由国兴,韪其奏,国兴伏辜。旣莅任,兴利去弊,绩不胜书,二府军民有「卢菩萨」之谣,至今屡祝焉。”
  3. 民国·连横,《台湾通史》(卷29):“福王立南京,擢凤阳巡抚。若腾以马、阮当国,纲纪大坏,辞不赴。及唐王立福京,下旨徵辟,单骑赴召。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特荐宿将贺君尧为水师总兵,募靖海水兵,扼守要害。以族弟游击将军若骥守盘山溪,为藩卫。奏简学臣考试,以取人才、收士望。从之。是岁温州大饥,捐资赈济,得旨嘉奖,加兵部尚书衔。鲁王起兵绍兴,号监国,其臣不奉福京之命,以兵窥温州,有兼併意。贺君尧勒兵拒之。而于颖亦有抚浙之命。若腾疏言十羊九牧,号令不一,恐误封疆,请自撤。不许。郑彩之杀熊汝霖也,众畏其势,莫敢言;若腾直揭其罪,朝士振悚。帝英明果断,有知人鉴;而郑芝龙专权,日事骄奢,大学士黄道周嫉之,奏请出师,窥江西,途次以门生为託。若腾复书相勉许。已而道周殉难,绍兴之师亦溃,清军迫温州。若腾与君尧力守,粮绝不继,七上疏请援,不报。城民议款,拒之,愿以身殉。城破,率亲兵巷战,背中三矢,为靖海营水师所救,乃由海回闽,上疏自劾。而关兵已撤,芝龙降矣。若腾归里后,与同志傅某等结社,举兵图恢复,所谓望山之师也。既以粮尽而罢。桂王立肇庆,改元永曆,若腾上表贺。温谕下答。方是时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开府思明,招徕遗老,若腾依之。礼为上客,军国大事,时谘问焉。。”
  4. ·林焜熿、林豪,《金门志》(卷10):“康熙三年,将渡台湾。至澎湖病亟,梦黄衣神持刺来谒。忽问今是何日,侍者以三月十九对;矍然曰:『是先帝殉难之日也』。一恸而绝。”
  5. ·林焜熿、林豪,《金门志》(卷10):“若腾风情豪迈,当时士夫幸博一第,则近地山海之饶,率拥为世业;或以为言,夷然不屑。晚一意着述,自天文地理、下逮虫鱼花草,宏通博雅;品藻古人成败得失,反覆淋漓,断制严谨。至于身世感遇、忧愁愤懑之什,皆根于血性注洒。人比之蔡忠毅道宪。所着有「方舆图考」、「浯洲节烈传」、「留菴诗文集」、「学字与耕堂值笔」、「岛噫集」、「岛居随录」、「岛上閒居偶寄」各若干卷。”

参考文献


鲁东同朝十八名士
卢若腾 - 陈洪谧 - 蔡肱明 - 张朝綖 - 吴韩起 - 黄锡衮 - 辜胤奇 - 丁胤甲 - 梁玉蕤 - 郭符甲 - 杨明琅 - 沉佺期 - 许吉燝 - 何运亮 - 史赞圣 - 苏国瓓 - 王命岳 - 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