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宫泽贤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Cova讨论 | 贡献2020年4月8日 (三) 20:57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宫泽贤治(1896年8月27日 - 1933年9月21日),出生于岩手县花卷市加治町,日本诗人、童话作家[1]

父亲宫泽昌次郎母亲阿一,宫泽贤治是家里的长子。他是富商之家的少爷。然而,这个富二代并不娇气,他在花卷农学校担任教职时,透过农民子弟的学生,窥见了农民生活的疾苦,从此特别关心农民的生活,长期致力于农业技术的研究,至死方休。

宫泽贤治在面对农民时,产生一种赎罪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让他更加奋力地想为他们留下点什么。

他所创作的作品,大都跟佛教和农民生活有关的作品。

他去世后,经过仰仗未曾谋面的文友草野新平等人的努力,才得以让遗稿问世。

他的诗作那首《不畏风雨》在近八十年后,激励了他挚爱的故里乡亲,宫泽贤治更不会想到日后自己会被称为“国民作家”,成为花卷市的代表人物、宣传大使。[2]

他的故乡岩手县花卷市也以他而闻名。[3]

生平

1903年,进入花卷川口小学(两年后更名为花木小学)。他的成绩非常好,六年来一直是全班第一名。

四年级的老师对学生讲了马洛的“ 无家可归的小孩 ”和“没有在海中盐”(民间传说 “ 海为什么辛辣的水让“)讲的童话故事。这对贤治有很大的影响 。[4]

1909年4月,他进入岩手县盛冈中学(现在的盛冈第一中学)。

1914年,他从岩手县立盛冈中学毕业那年读到《法华经》,深深为之感动,由此终生成为虔诚的法华信仰者。

1915年4月,进入农林盛冈学院(现岩手大学农学部进入最高荣誉的)。

1916年,他得到一个全额奖学金 。

1917年 7 月(大正6年),他与细坂小泉贤吉川本义行(川本绿史)合作出版了同人志《阿扎里亚》,而健二在里面发表了短歌和短篇小说。

1918年(大正7年),农林盛冈学院毕业,作为一个研究生留在学校。

1918年(大正7年)4月28日,征兵检查成为第二B类响应于军事服务豁免通过 。

1918年6月30日,他被诊断为胸膜炎,住进岩手医院。7月4日,出院在回到花卷的家 。八月他写了“蜘蛛和蛞蝓和浣熊”、“双子星”。

1918年12月26日,姐姐利子被送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小石川分院,母亲阿一移居东京。就近医院照顾他,接下来直到1919年3月3日都是发烧。最初怀疑是斑疹伤寒与肺炎诊断 。

1919年年1月,贤治开始考虑未来的工作,例如去图书馆。而他的父亲搬到东京,创业了珠宝和人造首饰家族企业。

1920年,加入信仰日莲宗(奉《法华经》为基础经典)的组织——国柱会,受宗教与艺术合一的启示,开始潜心从事创作活动。《法华经》的教义是宫泽贤治文学创作的根基之所在,他也因此被誉为宗教思想家。

1921年1月23日晚,从东京离家出走。第二天早晨,到达上野寄宿在父亲的熟人Rokutaro Kobayashi在Kikuzaka町的房子,同时,在东京大学Akamon之前的印刷店“Fuminobusha”工作 。在Kochio的推荐下,他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他每月写3000篇手稿。膳食是土豆在豆腐和炸。

1921年12月3日,他成为Hikenuki农业学校的老师(次年更名为岩手县花卷农业学校)。《雪行》刊登在12月的《爱国者妇女》杂志和1922年 1 月(大正11)杂志上。这时收到的5日元稿费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稿费。当时学校的薪资为80日元,

1922年 11月27 日,患结核病的姐姐利子病情突然恶化,于晚上8:30死亡。贤治把把一张脸藏到衣柜里“利子,利子”和哭泣,。他写了《永恒的早晨》、《松针》、《寂静的哀号》。

1923年 7 月(大正12日),他前往萨哈林岛(Sakhalin),他写了反映东芝的诗歌,例如“青森工房”和“唐人房工”。

1924年 4月20 日(大正13年),《奏泉泉和修罗》出版。他将其带到了花卷市的吉田印刷厂,并自费出版了1000册(价格2.40日元)。发行的出版商是东京的Sekine书店。

1926年3月31 日(大正15年)从花卷农业学校辞职。

1932年3月,儿童文学第二卷出版了《古斯科夫多里传记》。插图为宗作志子。在病床上贤治继续创作诗歌 。

1933年9月21日,下午1时30分,他的呼吸停止,好像潮水低了一样死了。年满37岁。葬礼在宫泽家族菩提寺举行。

1951年,宫泽家族转变为日莲教派,并将坟墓移至花卷市的新正寺。[5]

诗歌和童话集

“ 春和修罗 ”(1924年)

“ 有很多订单的餐厅 ”(1924年)

“ Ame Nimomakezu ”(1931年)

“ 银河铁路上的夜晚 ”(未详)

“ Kaze no Mataburo ”(1934年)

视频








为你读诗 宫泽贤治 【不怕风雨】

这时,一首诗抚慰了人们的不安,把人们从末日般的灾难带回了日常。

不怕雨

不怕风

也不怕冰雪和酷暑

拥有强健的体魄

没有贪欲

也绝不生气

总是微笑沉静

每天吃四合糙米

味噌和些许野蔬

遇到任何事情

都淡然处理

仔细观察、倾听与了悟

之后铭记在心

居所是偏远松林的树荫下

一间小小的茅草屋

当东边有孩子生病

便去照顾

当西方有母亲疲累

便去分担她肩上的稻束

当南边有人即将死去

便去安抚他的恐惧

当北边有人争执、兴讼

便去对他们说:“停止无聊的闹剧吧!”

为干旱流泪

为凉夏可能歉收而不安踱步

即使被人说自己一无是处

没人赞扬

也不以为意

我想成为

这样的人

这首诗便是作家宫泽贤治的《不畏风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