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5:58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女則》一書為唐太宗的妻子長孫皇后所著。卷數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記載,按長孫皇后列傳記載書中內容是採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跡匯聚在一起。[1]

重兵思想

李覯深知軍隊、戰爭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故對軍隊的建設十分重視,並有具體而精闢的見解,於中可見其救世之意。我們知道,戰爭是由來已久之事,亦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大事。所以它引起中外歷代的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的高度重視,因而從古及今都在人們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認為:「戰爭是普遍的。[2]」、「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自由人。」 戰爭不僅是普遍的,而且是神聖的,它可以決定人和宇宙萬物的一切。所以他又說:「戰死的靈魂比染疫而亡的靈魂純潔。」 因此「神和人都崇敬戰爭中陣亡的人。」戰爭中陣亡的人,是「更偉大的死」,應當「獲得更偉大的獎賞」。就是說把戰爭視為頭等大事。在中國古代先皙中,把「兵」(或戰爭)視為國之大事,尤為普遍、突出。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有關兵戎、戰爭在人們社會生活中所占重要地位的論述,真可謂史不絕書,屢屢可見。

內容簡介

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位賢德的皇后,她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為後世皇后之楷模。長孫皇后曾編寫一本書,名曰《女則》。書中採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跡並加以評論。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宮女把這本書送到唐太宗那裡。唐太宗看後慟哭,對近臣說:「皇后此書,足可垂於後代。」並下令把它印刷發行。

貞觀十年是公元636年,《女則》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這一年,也可能稍後一些。這是我國文獻資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而雕版印刷發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則》出版的年代更早。

舊唐書·長孫皇后傳》:後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又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閒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

新唐書·長孫皇后傳》:後嘗采古婦人事著《女則》十篇,又為論斥漢之馬後不能檢抑外家,使與政事,乃戒其車馬之侈,此謂開本源,恤末事。常誡守者:「吾以自檢,故書無條理,勿令至尊見之。」

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四卷》 :後嘗采自古婦人得失事,為《女則》三十卷,又嘗著論駁漢明德馬後以不能抑退外親,使當朝貴盛,徒戒其車如流水馬如龍,是開其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女則要錄》卷數有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多種說法。

作者生平

長孫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小字觀音婢。13歲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爭取李淵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她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後冊封為皇后。少好讀書,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論著駁東漢明德馬後,採擇「古夫人善事」,撰《女則要錄》,

丹青與張妙淨、朱淑真管道升等諸位女書法家並稱。

視頻

女則 相關視頻

一代賢后長孫無垢,為李世民撐起大唐半壁江山
紀錄片,中國歷史最強盛時期,唐太宗恢復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