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建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5:05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建中(945年-1013年),字得中,号岩夫民伯北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初授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升迁为著作佐郎,历监潭州茶场,改殿中丞通判道州、郢州。官工部郎中,曾任西京留司御史台,世称李西台。曾参与校定《道藏[1],判太府寺。大中祥符五年(1012)冬,奉旨至洄州,制《汴水发愿文》,就致设醮使,归时得疾,隔年(1013)卒。

李建中是书法家,得欧阳询法,“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黄伯思评论:“西台本学王大令(献之)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李斯之师荀卿也。然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2]宋高宗赵构:“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至太宗皇帝始搜罗法书,备尽求访,当时以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时誉,犹恨绝无异。”[3]传世墨迹有《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等。

主要作品

流传至今的李建中书法墨迹比较少,著名的有:

1.《同年帖》,藏故宫博物院,白纸本,行书,帖中有“略表西京之物”的话,应是景德至大中祥符初年所写。帖后又驸书《怀湘南诗》。

2.《宝宅帖》,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帖中有:“昨东封”等语,当是指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赵恒封祀泰山事,可知此帖也是李建中晚年所写,书法沉着朴厚,有唐人遗意。

3.《土母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深牙色纸本,行书,曾刻入清《三希堂法帖》中。3帖以《土母帖》最为精美,集中地表现了李建中书法艺术的造诣和风格,可以看出其书法笔画丰腴肥厚,结字端庄稳健及与唐代书法的继承关系。《三希堂法帖》还刻有李建中的《齐古帖》,据记载上述3帖和《齐古帖》、《贤郎帖》、《左右帖》,原合装在一起,名为《李西台六帖》,清初时被拆散,后3帖的墨迹已佚。

荣誉

大埔
杰志
香港代表队
个人

文献来源

  1. 释文莹《玉壶清话》载云:“李建中,后被诏与张君房集贤校勘《道藏》,时号称职”
  2. 黄伯思《东观余论》
  3. 赵构《翰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