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世界未來油區

於 2021年7月14日 (三) 21:41 由 Cov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作者简介

世界未來油區》,世界大油氣田形成與分布及闡述勘探、開發方法的專著。米·湯·哈爾布蒂主編。60位不同國籍的專家著文。1986年美國石油地質師協會出版。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石油地質師協會為紀念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前輩W.E.普拉特而召開的學術思想討論會的論文集錦。該書分4部分,計708頁。

第1部分為哈氏所寫的前言和導論,着重強調了為尋找更多的油氣資源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勘探人員必須遵循美國石油地質勘探先行者之一W.E.普拉特的勘探思想,即從勘探實際出發,在不斷更新勘探技術的同時,首先更新人的勘探觀念,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普氏的哲理名言:石油是在人的頭腦中發現的。普氏一生的巨大功績也充分證明了這點。第2部分亦為哈氏所寫,評述了世界含油氣盆地及新探區,從含油氣潛力出發重新評價了已知的成熟油區,並重點評價了沙漠、冰雪覆蓋區、深水域,以及邊遠內陸地區等一些待發現的可能含油氣區。指出了世界石油的潛力很大,今天的大油氣田過去也曾是待發現的新探區,只要樹立正確觀念,綜合且正確應用先進手段,就肯定會把今日的新探區轉變成明日的大油區。第3部分為S.W.卡爾馬爾特(S.W.Carmalt)和B.聖約翰(Bitt stJohn)所寫,以大量圖表和數字宏觀地分析了509個大油氣田的特徵、形成和分布規律,並指出了現有的大油氣田僅采出其可采儲量的1/3,以目前的采出速度,尚可連續開採至21世紀。大油氣田多形成於陸殼,常與板塊碰撞有關;其分布地區多是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帶,因而未來的勘探領域很廣;自60年代以來大油氣田的發現速率呈下降趨勢,作者認為這主要是經濟因素而不是地質因素造成的。第4部分是當今新探區的各論,由30篇文章構成,作者均是私營公司、政府機關或科學團體的知名專家。所述內容涉及世界油氣潛力的理性分析、已知大油氣田和未來待發現區、盆地力學分析、特種油氣田和著名產油盆地、低度勘探的邊遠盆地的潛力,以及在尚未勘探或少為人知的南極大陸進行勘探的可能性等問題。綜合考慮了各地區的含油氣遠景,使人們對未來大油氣田的發現充滿信心。

作者簡介

米·湯·哈爾布蒂(MichelThomas Halbouty,1909年— ),美國石油地質專家,哈爾布蒂能源公司領導委員會主席兼首席常務高級職員。1930年德克薩斯農業及機械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1931年獲碩士學位,1956年獲地質工程專業學位。1966年獲蒙大拿礦物和工程技術學院榮譽工科博士學位。美國石油地質師協會及休斯敦地質學會的榮譽會員,美國石油學會等16個學術性團體的成員。做過諮詢地質家、石油工程師、獨立生產者和作業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很高的理論修養,為專業同道所敬重。發表過若干專著和有關地質及石油工程的學術性文章,主要著作有《大油田地質學》(主編)、《1968—1978十年間發現的大油氣田》(主編)、《仔細尋找隱蔽圈閉》(主編)等。

工具書的分類

工具書[1]按內容分有綜合性的、專科性的;按文種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編輯體例與功用分有辭書、類書、政書、百科全書、年鑑、手冊、書目、索引、文摘、表譜、圖錄、地圖、名錄等[2]

視頻

世界未來油區 相關視頻

中國又發現新油區,相當於98個大慶油田,中國或成未來的石油大國
中國地質學家大喜!新疆發現大量油田,石油躋身前五!

參考文獻

  1. 常見的工具書術語,新浪博客,2008-11-29
  2.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中學生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