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Jxwx/sandbox

Cova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30日 (一) 14:59的版本
老舍头像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父亲因抵御八国联军而殉国,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2018年2月8日-14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老舍话剧《西望长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目录

生平简介

老舍家贫,幼年因满族贵族的资助,才得入私塾读书,后考入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完成了五年学业。1918年至1922年间,毕业后的老舍先后任国民小学校长、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和天津南开中学教员。

1924年秋,老舍应聘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讲师。这里为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有了创作的冲动。在伦敦四年多的时间里,《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先后问世。这些作品以活泼文风和嬉笑怒骂的人生态度,为文坛刮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1929-1937年,老舍回国,先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后专职写作,期间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成为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

七七事变后,老舍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他在这段时期创作了七个话剧剧本、两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诗,向抗战献礼。

1946年3月,老舍赴美讲学,后因国内内战爆发而滞留,不得已在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和《鼓书艺人》。

1949年,老舍喜悦地回归祖国的怀抱。出身贫寒的他深知民众的需要,开始了自己的剧作创作时期。十六年下来,他一口气写了26部戏剧,成为新中国主要的剧作家,很受观众爱戴。但厄运却悄悄走来。

文革初期,老舍被当成是资产阶级知识份子的代表,遭到批判、蹂躏。

1966年8月,不堪受辱的老舍投湖自尽。

作品与影响

老舍一生都在探索各种文艺形式,曾写过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等,堪称是位文学多面手。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名气最大的一部,心理描写细腻,文字浅白,是白话文中的上佳作品,为老舍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猫城记》的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大胆揭露,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知名度仅次于《骆驼祥子》,被誉为世界三大讽剌名著之一;《四世同堂》是最长篇的百万巨著,由七七事变写到抗战胜利,恰似一部抗战的人生百科全书。老舍是位擅写悲剧的能手,在他的众多悲剧中,《月牙儿》中的母女和《我这一辈子》中的巡警堪称男女悲剧主角之最,极具震撼力。

话剧《龙须沟》上映时在全国引起热潮,风靡一时,北京市政府因此给他颁发了“人民艺术家”的奖状。话剧《茶馆》被誉为是“东方舞台上的一朵奇葩”。透过这些经典,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一生的追求和独特风格,贯注其中的元素有:充满讽刺性的幽默、对人性丑陋的批判、毕生都在怀念北京的情感,以及活泼和京味的口语化表达。

老舍也是一位非常能干的文学活动家。他生前担任过的职务和拥有的社会头衔共有124个之多。他的主要贡献是使文艺界团结起来,和文学普及工作上的卓越成绩。

1978年,老舍平反,社会上渐渐掀起了老舍热潮。他的各种著作不断出版,每年都有新品种面世。他的话剧又陆续被搬上舞台,得到比他在世时更高的评价。根据他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电影已有14部,老舍成为了最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的作家。与此同时,他的作品更广泛地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广受欢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