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望加锡海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芳香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24日 (一) 17:1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望加锡海峡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地点 '''望加锡海峡''',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段的海峡。位于加里…”)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望加锡海峡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地点 望加锡海峡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段的海峡。位于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两岛之间(东经117度30分,南纬2度零分),北通苏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国南海菲律宾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美国军舰来往于西太平洋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长约800公里,一般宽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

望加锡海峡(Makassar Strait),印尼语作Selat Makasar。

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段的海峡。位于加里曼丹与苏拉威西两岛之间(东经117度30分,南纬2度零分),北通苏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与弗洛勒斯海。既是南中国海、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美国军舰来往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长约800公里,一般宽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峡中多珊瑚礁。东岸乌戎潘当是优良的商港和军港。沿岸渔业发达。海峡是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北部之间的重要通道,为东南亚区际间近海航线的捷径。是世界上有重要军事和经济意义的八大海峡之一。

东北-西南走向,长800公里(500哩),宽130~370公里(80~230哩)。为深水航道,多岛屿,其中最大岛屿有劳特(Laut)岛塞布库(Sebuku)岛。海峡婆罗洲一边主要居住地为巴厘巴板(Balikpapan),西里伯斯一边最大居民点为乌戎潘当(旧称望加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荷联军于1942年1月在此与日本海军交战。[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望加锡海峡

外文名称 Makassar Strait

地理位置 位于加里曼丹与苏拉威西两岛之间(东经117度30分,南纬2度零分)


平均水深 967米

长 800公里

宽 130~370公里

目录 1地理位置 2战略地位 3经济作用 4军事作用 5爪哇之战 6海峡两岸 7周边国家 8航运航线 9海峡海盗 10旅游资源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太平洋中西部连接西里伯斯海与爪哇海的狭窄水道。位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岛(东)与婆罗洲(西)之间。东 望加锡海峡 望加锡海峡 北-西南走向,长800公里(500哩),宽130-370公里(80-230哩)。海峡婆罗洲一边主要居住地为巴里把板(Balikpapan),西里伯斯一边最大居民点为乌戎潘当(旧称望加锡)。

折叠编辑本段战略地位

望加锡海峡是亚洲和欧洲间的重要洲际海上航道,是从中国南海、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东南亚区际间航线的捷径,是世界上有重要军事和经济意义的八大海峡之一。它与龙目海峡相连,成为连结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北部的战略通道。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舰艇常常经由望加锡海峡和龙目海峡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争夺海峡控制权,日本联合舰队与盟军曾在1942年1月在望加锡海峡进行过闻名于世的望加锡大海战。望加锡海峡对海上交通运输有重要作用,对海军利用该海峡进行南北机动和两洋兵力互相支援亦有重大价值。因此,它们始终是各国激烈争夺与控制的海上要道。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作用 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90%的世界贸易运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尽管陆地运输和空运也 望加锡海峡 望加锡海峡 将快速增长,但是,据预测,到2010年国际海运集装箱的吨数还将翻一番。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折叠编辑本段军事作用 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朝鲜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巴拿马运河、佛罗里达海峡、阿拉斯加湾、非洲以南和北美航道等16个海峡是因为这些海峡,分别为经济发达 望加锡海峡 望加锡海峡 地区的洲际海峡、沟通大洋的海峡、唯一通道的海峡和主要航线上的海峡,它们均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可扼控舰船航行和缩短海上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在全球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望加锡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苏拉威西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北连苏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和弗洛里斯海,长740公里,宽120-407公里,大部分水深 50-2458米,平均深度为967米。望加锡海峡是亚洲和欧洲间的重要洲际海上航道,也是东南亚区际间航线的捷径。它与龙目海峡相连,成为连结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北部的战略通道。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舰艇常常经由望加锡海峡和龙目海峡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争夺海峡控制权,日本联合舰队与盟军曾在此进行过闻名于世的望加锡大海战。

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不仅在进行海上交通运输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海军利用该海峡进行南北机动和两洋兵力互相支援亦有重大价值。因此,它们始终是各国激烈争夺与控制的海上要道。

折叠编辑本段爪哇之战 1942年1月间,南下入侵的日军以东、北、西三面向荷属东印度进攻。1月10日,天刚破晓,荷属东印(印尼)这块被19世纪作家爱德华·杜韦斯·德克尔称之为"环状绿宝石"的风水宝地呈现不祥之兆。日本对荷属东印度早已垂涎三尺,因为此地位于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是控制两大陆两大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日本能在这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天然资源,特别是他们进行战争所迫切需要的石油。

此役,日军俘虏荷印军和美澳军约8万人,缴获飞机177架,夺取了170万吨的石油,并得到了破坏不很严重的油田设施,为其战略进攻提供了急需的石油。在印尼登陆作战期间,还发生过望加锡海战、巴塘海战和爪哇海战,同盟国损失巡洋舰5艘、驱逐舰7艘,日军仅有运输船4艘、扫雷舰1艘和巡逻艇1艘被击沉。

折叠编辑本段海峡两岸 东岸乌戎潘当港

乌戎潘当(UJUMG PANDENG)是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旧名"望加锡",华人简称"锡江"。人口70.9万(1980)。位于苏拉威西岛西南端,扼望加锡海峡、弗洛勒斯海和爪哇海的咽喉,当首都雅加达与东部各岛航线的中途,亚澳两大陆之间的交通枢纽。距马辰港328海里,至苏拉八亚港440海里,至三宝垄港596海里,至雅加达775海里。港区沿海岸南北伸展,外有小岛和防波堤保护。南部为哈塔码头,长475米,沿边低潮水深9.5米,码头上有5座仓库,每座3400平方米。北部为苏加诸码头,长1370米,沿边低潮水深8.5-9.5米。全港码头线总长1840多米,10多个深水泊位。除南北码头外有14个系泊浮筒,一字排开。内锚地低潮水深11米,可供锚抛。

乌戎潘当港也是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开放的四个海港之一。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的最大港口、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港外小岛罗列,并建有长堤;港内水深,设备优良,可泊万吨海轮,为优良的商港和军港,货物集散范围除苏拉威西本岛外,到达小巽他与马鲁古群岛。市内有食品、纺织、皮革、印刷、造船等工业。商品种类繁多,用藤、棕榈和马鬃等为原料编织的日用品精巧细致,闻名遐迩。有良好公路联系岛内,与雅加达、泗水、万鸦老、安汶及古邦等地有航空线。城里有现代化住宅和旅馆,还有17世纪荷兰式建筑,有哈桑努丁大学。附近马罗斯县的石灰岩洞穴,有5000年前的石器、壁画及生物化石,已辟为列昂列昂史前期公园。

西岸巴厘巴板港

巴厘巴板港(Balikpapan)位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东部沿海,濒临望加锡海峡的西侧,北踞打拉根港387海里,山打根港563海里,东南距乌戎潘当港302海里,西南距马辰港322海里,至丹戎不碌港764海里,至新加坡港1052海里。是加里曼丹岛东南部的石油输出港。附近有近海油田。港口距机场约8km。该港属热带雨林气候,盛行北风,年平均气温为29~32℃。每年雾日有4天,雷暴雨日有32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约3000mm以上。本港为半日潮港,平均潮差1.5m。经纬度:01°16'S,116°48'E。

巴厘巴板是印度尼西亚城市。在加里曼丹岛东岸,西临巴厘巴板湾,东滨望加锡海峡。人口28万(1980)。东加里曼丹石油生产中心,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有炼油厂,出口石油及其制品。与南北两头的丹戎和贝卡萨油田有油管联系。

巴厘巴板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12个,岸线长2159m,最大水深12m,其中油泊位占10个,可靠3.5万载重吨的油船。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及拖船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能力为25吨,拖船功率为1765kW,还有直径为152.4~254毫米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仓库库容达8.5万吨。装卸效率:原油每小时1000吨,航空油每小时500吨,石脑油每小时为1200吨,煤油每小时800吨。主要出口货物除原油及油制品外,还有木材、粗石腊、藤条、废铁等,进口货物主要有大米、水泥、机械、布匹、铁、玻璃器皿及面粉等。

折叠编辑本段周边国家 望加锡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段。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面积1904443平方公里,人口2.15亿(2004年 望加锡海峡 望加锡海峡 印尼国家统计局数据),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7.5%,马来族7.5%,其他26%。民族语言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海岸线长54716 公里,领海宽度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世界银行数据)。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气温25-27℃。首都是雅加达(JAKARTA),人口838.5万(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重要节日有伊斯兰教开斋节、宰牲节;5月20日民族觉醒日(纪念1908年印尼民族运动组织"至善社"成立);8月17日独立日。

折叠编辑本段航运航线 望加锡海峡涉及两条重要航线:

远东-澳大利亚航线

中国、日本至澳大利亚西海岸航线需要经民都洛海峡、望加锡海峡以及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

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

此条航线以石油运输线为主,此外有不少是大宗货物的过境运输。该航线东经马六甲海峡(20万吨载重吨以下船舶可行)或龙目,望加锡海峡(20万载重吨以上超级油轮可行)至日本。

折叠编辑本段海峡海盗 望加锡海峡是从亚洲前往澳大利亚的重要通道之一,地形复杂,近年来该海峡包括海峡前方的爪哇海海域已成为国际海盗活动猖獗的地区之一,过往商船遭遇抢劫、船员遭遇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多年海上航行经验、曾经数次经过这一带海域的船长说,望加锡海峡的海盗主要有两大类十多个帮派。其中一类是组织严密的职业海盗,已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团伙。他们一般持有高科技的犯罪工具,对海上航行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协力打击下,势力已日见衰弱。第二类海盗通常是海峡附近岛屿上的渔民。他们平日为民,夜间成匪,每当有船只经过其机动小艇的"作战半径"时,他们就会驾驶摩托艇,趁夜色爬上大船甲板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一旦被人发现就跳海逃走,很多商船不堪其扰。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魅力之城--印度尼西亚望加锡。

地理:位于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苏拉威西 望加锡海峡 望加锡海峡 (SULAWESI)岛西南沿海,濒临望加锡(MAKASSAR)海峡东侧南端的入口处,是印度尼西亚的主要港口之一。该港扼亚澳两洲间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它还是印尼东北地区内外贸易的集散中心。主要工业有纺织、香料、鱼罐头及农产品加工等,港口距机场约20km,每天有定期航班飞往雅加达及苏腊巴亚等地。该港属热带雨林气候,盛行东风。年平均温度最高30℃,最低22℃。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000mm。属日潮港,平均潮差0.7m。临近的地方有可以休闲地修养的岛屿与美丽的山坡,乌戎潘当的码头与机场渐渐发展成连接印度尼西亚东部和西部的重要纽带。大多数游客们为了到答纳托拉雅(Tana Toraja)而经过这里,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这里消磨时间。

历史:望加锡(Makassar)在1971年被改为乌戎潘当,据说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一种叫潘当的椰子树。相传约在1000年前,望加锡人从印度尼西亚西部各岛和中南半岛陆续迁来。15世纪曾建早期封建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1607年后受荷兰殖民统治,曾不断进行反抗斗争,1945年与国内各族人民一起获得国家独立。望加锡人由20~40户组成一个村落。住房多为高脚茅屋。附近马罗斯县有石灰岩洞穴,有五千年前的石器、壁画及生物化石,已经被辟为列昂列昂史前期公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