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株洲市解放西街基督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风雨同舟讨论 | 贡献2022年7月5日 (二) 05:3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株洲市解放西街基督教堂源于100多年前,在解放西街还满是麻石的时候,美国牧师德慕登(音译)和中国牧师游鹏久从长沙赶到株洲,在解放西街租了一间民房作为临时“教堂”传教。

历史沿革

1940年,美国基督教遵道会牧师戴一真先生为纪念其妻子戴文利加夫人(在华因病离世)在华传道,将其遗款600多银元,加上当时信徒捐赠的300多银元在株洲市解放西街购买土地,利用当时的旧屋木料,建造教堂和牧师楼,并于当年交付使用。

株洲市志记载,民国时期,市区和株洲县范围内有基督教福音堂7座,经过战火的洗劫,只剩下2座。其中一座便是戴一真先生捐建的解放西街教堂。

1946年,罗永图牧师来到株洲,成为这座教堂的“主人”。但建国后,宗教界开展“自治、自养、自传”为内容的“三自革命运动”,不再接受外国教会和牧师的“援助”,也不接受外国教士的传道,原来的7名外国牧师被限令出境。文革时期,教堂房屋收归国有,相继被株洲建宁办事处和郊区红卫电机厂使用,所有聚会被停止,教堂功能随之消失。

直到1985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拨资万余元修复教堂后,80多岁高龄的罗永图回归教堂,在这之前,他已停止传教工作22年。直到4年后,接班人龙省蛟的到来,他才逐渐退居幕后。

1989年,25岁的湘乡人龙省蛟来到株洲,协助垂垂老矣的罗永图开展教会工作。“我来的时候,教堂已经非常破旧了,但相比解放西街上的其他房子,这座楼房还是很气派的。”龙省蛟说。

但在几年后,教堂被鉴定为危房。1996年,龙省蛟和信徒们拆除了原来的旧房子,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教堂。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9平方米,高31米,耗资300万元的新教堂于1998年5月18日落成。教堂礼拜堂设在三、四层,一、二层为株洲堂开办的综合性医院,五、六、七层为株洲堂的主日学用房。

但作为教堂的第二代传人,罗永图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切,他在1993年去世了。2004年,解放西街纳入老城改造动工后,这座“耀眼”了60多年的基督教堂,逐渐被新兴的大楼遮蔽。“一、二楼的医院是为自养和救助他人而设立的,但市民只知道有医院,不知道有教堂,大概是外观不太显眼吧。不过当时教堂还得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并没有考虑太多。”龙省蛟说。

“株洲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文化底蕴的需求加强,人们也开始为自己的精神寻找寄托了。”龙省蛟介绍,教堂上世纪80年代末还只有一个神职人员,至今已经发展教牧人员8人(其中5人为专职),信徒2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会经常来教堂做礼拜、祈祷、唱诗。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1]之一,其影响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2]。基督教创立于公元一世纪,最早发源地位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