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元旦 | |
---|---|
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由於地理環境和曆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現在,公曆日益為世界各國所公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以公曆為曆法的國家,都以每年公曆1月1日為元旦日,舉國放假。[1]
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從漢武帝起,規定陰曆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新曆年」或「公曆年」。[2]
名稱來由
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由於地理環境和曆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現在,公曆日益為世界各國所公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以公曆為曆法的國家,都以每年公曆1月1日為元旦日,舉國放假。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3]
發展變化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夏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夏曆正月初一的前後,因此便把夏曆正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曆「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着2016年的到來,它只有「67歲」。
每年1月1日,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公曆年」、「陽曆年」或「新曆年」。
相關傳說
傳說一:中國的元旦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二: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據說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4]
習俗文化
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後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
各國新年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的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地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似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着一種「爬樹比賽」的過新年風俗,以示步步高升。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長長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他們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羅馬尼亞: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着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裝飾着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希臘: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遊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徵着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
元旦由來
參考文獻
- ↑ 元旦. [2019-11-22].
- ↑ 「新年元旦」最早出自南京 創造者為孫中山. [2019-11-22].
- ↑ 「元旦」是什麼意思 元旦由來及出處有什麼習俗. [2019-11-22].
- ↑ 中國元旦的傳說.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