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19 MSTA-S自行火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2S19 MSTA-S自行火炮(俄語:2С19 «Мста-С»,拉丁化:2S19 "MSTA-S")是蘇聯研製的152毫米自走炮,於1989年在蘇聯陸軍投入服務並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俄羅斯陸軍繼續使用[1]。它是基於T-80底盤的車輛,但是使用T-72的柴油發動機。
研製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行火炮發展迅速,僅蘇聯就發展了5種口徑、9個型號的自行反坦克炮,三年生產了31000輛,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戰後強調機動性、火力、防護力的有機協調,自行火炮的發展倍受重視。
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為了消除在自行火炮領域與西方強國的差距,研製出「花卉」系列自行火炮,其中1971年裝備了2S3「金合歡」152毫米自行榴彈炮。該炮以D-20型152毫米牽引加榴炮上的身管火炮為基礎研製(自行式為D-22),主要目的是保證2S3能使用為ML-20和D-20及D-1牽引式火炮生產的各種152毫米彈藥、新型OF-25殺傷爆破彈甚至當量2千噸級的核炮彈。儘管彈藥威力強大,但其射程並不突出,只有使用3BV3特種炮彈時射程才達到17.4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的射程為24千米。為反炮兵作戰而進行了優化的同口徑「風信子」,火炮在炮兵對決中實現蘇聯自行火炮的優勢。該炮的自行式型號2S5「風信子」S於1975年列裝,射程達到28.4千米,而使用增程火箭彈時射程達到33.5千米。因此,該型火炮(裝備1200多輛)成為射程最遠的該級別(包括2A36「風信子」B牽引式火炮)的蘇聯火炮。
發展
2S19 MSTA-S自行火炮是蘇聯為了進行現代化榴彈炮部署計劃而設計的,蘇聯將2A65榴彈炮(152毫米)牽引炮安裝在T-80坦克的底盤上產生了「MSTA-S自行火炮」[2](俄羅斯國防部火箭炮兵裝備總局將其命名為「2S19自行火炮」)。
2S19自行火炮的研發(費爾馬項目)從1985年開始,原型被稱為317工程。 2S19自行火炮的標準設備包括一個1P22半自動裝彈系統、NBC防護系統、被動夜視設備、涉水套件、推土鏟和81毫米煙霧彈發射器、1V116對講系統和一個16千瓦的AP-18D發電機。在2008年,俄軍着手改進其自動化火控系統模組以提高生存存性。
2S19自行火炮可以發射以下類型的彈藥,包括:高爆榴彈(24.7公里)、底排彈(28.9公里)、火箭增程彈(36公里)、煙霧彈、化學彈、戰術核武器、照明彈,甚至是短程彈道導彈。也可使用激光制導的「紅土地」(9K25系列)與射程較短的「紅土地-M」炮射反裝甲導彈。
視頻
xxx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俄新型自行榴彈炮悄然列裝 2S19M1將成為新一代「戰爭之神」 ,搜狐,2019-07-30
- ↑ 俄軍展示2s19'MSTA'型152毫米自行榴彈炮(圖),中國網, 200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