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511/3353edb24fb24a68832eb77b752df1dd.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74566332_12112433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於 2024年7月1日 (一) 22:35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規模收益不變是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重要假設,即假定廠商無論生產多少數量的產品,每多生產一件產品,增加的成本總是不變的,即邊際成本不變。或者說,投入增加一倍,產出也增加一倍。事實上,現代許多工業部門具有規模經濟特點,即收益遞增、成本遞減。規模經濟愈大生產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產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舉例來說,生產10輛汽車用150萬元的資本投入,生產25輛汽車用300萬的資本投入,投入增加一倍,產出增加了1.5倍,這就是規模經濟。很多工業產品的生產具有規模經濟的特點,它們多為資本、技術集約的大壟斷公司經營。

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與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場結構與對外貿易》(1985)一書中提出了規模經濟貿易學說。其主要觀點為:規模收益遞增為國際貿易直接提供了基礎,當某一產品的生產發生規模收益遞增時,隨着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品成本遞減而取得成本優勢,由此導致專業化生產並出口這一產品。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的兩個假設條件:

1、企業生產具有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企業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如,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隨着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品的成本呈下降趨勢。這種規模經濟的取得,使企業增強了競爭力,提高贏利水平。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為各國企業的市場觀念和經營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模經濟產生規模經濟效應,企業便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更加專業化地進行產品的大規模生產。

2、國際市場的競爭是不完全的

不完全競爭即壟斷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一種壟斷和競爭並存的市場結構。在實際國際貿易中,大量的市場結構是壟斷和競爭混合併存的市場,而這類市場又可分為:壟斷競爭市場或寡頭壟斷市場。

在「規模經濟」和「壟斷競爭」的條件下,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囊括一行業的全部產品,從而使國際分工和貿易成為必然。某國集中生產什麼樣的產品,沒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自由發展,也可以協議分工。但發達國家之間工業產品「雙向貿易」的基礎是規模經濟,而不是技術不同或資源配置不同所產生的比較優勢。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認為,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着產量增加而下降,企業面對的是市場需求曲線,市場需求量會隨着價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參與國際貿易以前,企業所面向的只是國內的需求。由於國內市場需求有限,企業不能生產太多,從而使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不得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產品所面臨的市場就會擴大,國內需求加上國外需求,企業生產就可以增加。由於生產處於規模經濟階段,產量的增加反而使產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了競爭能力。規模經濟效應使資源稟賦即使無差異的國家之間也能憑生產規模大的優勢形成競爭力,取得貿易利益。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的價值

1、規模經濟因素導入國際貿易,標誌着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向新貿易理論的轉變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格局的形成取決於各國的資源稟賦、技術水平甚至需求偏好這類基本的經濟特徵,各國為了充分發揮以這些基本特徵的國際差異為基礎所形成的比較利益而進行貿易。[2]但實踐表明,發達工業化國家之間的貿易,特別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並不是以這些基本經濟特徵的差異為基礎的。從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看,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產品差異已躍居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主導因素。特別是在區域內、產業內貿易中,規模經濟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常規的比較利益,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規模經濟因素被抽象出來作為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在理論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它標誌着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向當代新貿易理論的轉變。

2、說明了當代國際貿易越來越普遍的產業內貿易現象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約一半甚至更多的國際貿易屬於發達國家間的產業內貿易或水平貿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產業間貿易或垂直貿易的比重在下降,用規模經濟貿易學說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現象。

通過國際貿易,廠商可以面對更為廣闊的市場,生產規模可以擴大,規模經濟使擴大生產規模後的廠商的生產成本、產品價格下降,生產相同產品而規模不變的其他國內廠商就會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規模經濟的某一產業部門內,各國將各自專於該產業部門的某些差異產品的發展,再相互交換(即開展產業內貿易)以滿足彼此的多樣化需要。國家間的要素稟賦越相似,就越可能生產更多相同類型的產品,它們之間的產業內貿易量就越大。正是有了越來越多的產業內貿易現象,規模經濟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3、解釋了當代國際貿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兩國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決定了兩國相對要素報酬的差異,這又直接導致了兩國相對商品價格的差異並進行交易,從而形成國際貿易,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是貿易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兩國不存在相對要素稟賦差異,兩國間的貿易就不會發生。但從當代貿易的發展來看,發達工業化國家之間的貿易,特別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並不是以要素稟賦差異為基礎的。

規模經濟貿易學說可以解釋國際貿易形成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只要有規模經濟的因素存在,即使是兩個技術水平和資源條件完全相同的國家,也同樣可以發生專業化分工和貿易。由於規模經濟的存在,兩國相對商品價格的差異就不能由要素價格差異直接得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兩國規模經濟的不同就會導致生產成本的差異,也就影響到商品的價格。商品相對價格差異決定的機制是: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決定了相對要素價格差異,相對要素價格的差異和國家間的規模經濟差異(具體說是產出水平的差異)共同決定了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所以,相對要素稟賦差異與相對要素價格差異是等價的,但兩者與相對商品價格差異不再是等價的。相對要素稟賦差異與國家間規模經濟差異的共同作用才是貿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可以這樣說,即使兩國間沒有要素稟賦的差異,由於規模經濟的不同也會出現貿易。這就解釋了傳統貿易理論面臨的發達國家間存在大量貿易這一難題。

一國一旦以獲取規模經濟為目標開始在一個行業進行大規模生產,哪怕啟動之初的規模優勢很微弱,這種優勢也會隨着生產擴張而滾雪球式地增大,最終達到專業化生產和相互貿易。許多貿易(尤其是資源、技術相似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是這種以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專業化分工的產物,而不是以比較利益為依據的專業化分工的結果。例如,飛機製造業的最低限度的規模經濟是很大的。據估算,美國波音公司在銷售一架777噴氣式飛機前須投資3O億美元,銷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與收益,這樣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規模經濟,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場容量只能支持三家這樣的寡頭壟斷公司。可見,世界市場只能容納下屈指可數的達到有效規模的生產廠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數幾個廠家便能完全滿足世界市場的需要,為了使這些廠家為世界市場服務,國際貿易勢在必行。

4、修正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關於要素價格效應的觀點

赫克歇爾一俄林一薩繆爾遜模型(H—O—S定理)指出,在某些嚴格的假定條件(包括不完全專業化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轉)下,國際貿易不僅會使商品價格均等化,還會使要素價格均等化。但從規模經濟學說來看,如果存在規模收益遞增,哪怕具備了上述嚴格的假定條件,要素價格均等化一般也不會發生。這是因為,在具備規模經濟的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價格既取決於生產規模的大小,也取決於H—O—S定理成立所必 需的若干因素。

因此,在滿足了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某些嚴格的條件之後,如果各國並不是以同樣的經濟規模進行生產,貿易還是不會使要素價格的國際差異趨於均等化。在規模經濟使國際專業化分工的基礎日益擴展的今天,情況更是如此。可見,在關於國際貿易中要素價格效應的分析上,規模經濟學說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

5、揭示了當代貿易利益的又一重要來源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國家的貿易利益主要是由生產要素稟賦的國際差異孕育而成。規模經濟學說則提示了規模收益遞增是貿易利益的又一重要來源。規模收益遞增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兩個經濟情形相似的國家之間也可以從貿易中獲利,這種新型貿易利益可以區別於任何利益而獨立存在。

國際經驗也表明,一國缺乏規模經濟或只在國內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產業,在開展貿易後都能獲得國際規模的遞增收益,本國製造業和某些服務業會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多的福利。前面說過,兩國進行汽車貿易,每一國生產100萬輛在國內消費,如果進行貿易,兩個市場形成一體化,共有200萬輛汽車,這樣的市場對廠商和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於一些西歐小國,規模經濟是它們從區域貿易一體化中獲利的主要來源,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常規的比較利益。就算是大國,規模經濟因素同樣也是很重要的。有學者論證到,當貿易雙方絕對規模不等時,大國能夠獲得更多的來源於規模收益遞增的貿易利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