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邑彝族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太邑彝族乡 </big>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s…”)
 
SYM對話 | 貢獻
 
行 3: 行 3: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太邑彝族乡 </big>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太邑彝族乡 </big> '''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23/8133a41a77a54e2d804654999f2f566a.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small>[https://www.sohu.com/a/249492722_99942787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行 16: 行 16:
 
|}
 
|}
  
'''太邑彝族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辖乡,地处大理市西南部,东与下关镇接壤,南与巍山相连,西北与漾濞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06.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邑彝族乡总人口6574人。  
+
'''太邑彝族乡''',[[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辖乡,地处大理市西南部,东与[[ 下关镇]] 接壤,南与巍山相连,西北与漾濞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06.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邑彝族乡总人口6574人。  
 
 太邑彝族乡原称下关市团结公社。1987年10月,改太邑乡,后改太邑彝族乡。 截至2020年6月,太邑彝族乡下辖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江星村七米桥。  
 
 太邑彝族乡原称下关市团结公社。1987年10月,改太邑乡,后改太邑彝族乡。 截至2020年6月,太邑彝族乡下辖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江星村七米桥。  
2011年,太邑彝族乡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1%。农民人均纯收入3498元。2019年末,太邑彝族乡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  <ref>[   (附图)], </ref>
+
2011年,太邑彝族乡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1%。[[ 农民]] 人均纯收入3498元。2019年末,太邑彝族乡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  <ref>[https://www.sohu.com/a/249492722_99942787   太邑彝族乡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附图)], </ref>
  
 +
=位置境域=
 +
太邑彝族乡地处大理市西南部,东与[[下关镇]]接壤,南与巍山相连,西北与漾濞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06.5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
太邑彝族乡地处哀牢山横断山脉,地形分为高山峡谷。主要山脉有者么山、太保灵山、紫金灵山、正乙灵山、朝阳灵山。境内最高峰位于笔架峰,海拔2934米;最低点位于坦底摩,海拔1340米。
 +
 +
=气候=
 +
太邑彝族乡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其特点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寒暑适中,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干湿分明,气候垂直差显著。多年平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8.2℃,极端最低气温-4.2℃(1983年12月30日);7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34.0℃(1951年6月14日)。最低月均气温0.7℃(1965年1月,1982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7.9℃(1979年5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2.4℃,最大日较差15.6℃(1969年4月)。生长期年平均283天,无霜期年平均228天,最长达278天,最短为1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1小时,年总辐射140.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25天(一般为2月9日至12月26日)。年平均降水量1051.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5天,最多达159天(1990年),最少为91天(200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456.5毫米(195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50.2毫米(196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
 +
=水文=
 +
太邑彝族乡境内河道属西洱河大流域,流域面积106.6平方千米,河流总长度20千米。境内有大花箐、乌栖箐、桃树箐、者么箐及羊子江,除羊子江由北向南流入巍山县境外,其余均流入西洱河。其中乌栖箐流域面积为28.93平方千米,年径流水量为0.29亿立方米,长度为13千米;者么箐流域面积为18.90平方千米,年径流水量为0.1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西洱河,主要支流有漾濞江。此外红河的第一滴水发源于境内乌栖村,彝族群众把它叫做“额骨阿宝”(彝语,汉译为: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江的父亲)。
 +
 +
=自然灾害=
 +
太邑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低温霜冻、泥石流、山体滑坡、大风等。“倒春寒”平均约3年一遇,“八月低温”大致3年一遇。大风时达12—14米/秒,对农作物极为有害。最严重一次干旱发生在2011年,由于2010年、2011年连续出现冬春、初夏干旱,受灾人口达3984人,受灾面积达5205亩,绝收4890亩,3649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达181万元。
 +
 +
=自然资源=
 +
太邑彝族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萤石锑、铅锌、铜、铁、硫黄、[[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萤石储量4.6万吨。
 +
 +
=人口=
 +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877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人,城镇化率0.24%。另有流动人口296人总人口中,男性4281人,占48.80%;女性4491人,占51.20%;14岁以下1573人,占17.9%;15—64岁6422人,占73.2%;65岁以上77人,占8.9%;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达4867人,占55.48%;白族3472人,占39.58%;汉族274人,占3.12%;[[傈僳族]]143人,占1.6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7.4‰。
 +
截至2019年末,太邑彝族乡户籍人口9332人。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邑彝族乡总人口6574人。
 +
 +
=经济=
 +
===综述===
 +
2011年,太邑彝族乡[[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财政收入1368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498元。
 +
2019年末,太邑彝族乡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
 +
 +
===农业===
 +
太邑彝族乡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豆类、荞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562吨,其中玉米3478吨,水稻100吨,[[小麦]]119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2011年,核桃种植面积4.2万亩。
 +
太邑彝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400头,年末存栏8500头;羊饲养量2600只,年末存栏5000只;牛饲养量2400头,年末存栏1500头;家禽饲养量2.8万羽,上市家禽1.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015吨,其中猪肉1509吨,牛肉341吨,羊肉136吨;禽蛋362吨。
 +
截至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累计造林45310亩。其中防护林310亩,经济林42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6000株。
 +
 +
===工业===
 +
太邑彝族乡形成以风电、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江西桥工业小区。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
 +
 +
=社会事业=
 +
===教育事业===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小学5所,在校生452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5人,专任教师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
2011年,太邑彝族乡教育经费达405.32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05.322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77.475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77.4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2%、6.22%、0.64%、0.64%。
 +
 +
===科学技术===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专业技术人才23人;经营管理人才17人,技能人才34人,农村实用人才48人。
 +
 +
===文体事业===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业余文化队伍5支,队员60个;乡级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5个;民族文化广场1个,民俗展演广场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人,占全乡社会从业人员的1.4%。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村村通广播电台有13套电台广播节目,广播综合覆盖率56.96%,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4380小时。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有线电视用户2180户,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60小时。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体育场地5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赛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
 +
===医疗卫生===
 +
2011年末,太邑彝族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张,[[固定资产]]总值12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注册护士0.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210人次,出院病人15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0.84万人,参合率9%;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均为0。
 +
 +
===社会保障===
 +
2011年,太邑彝族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户,人数43人,支出10.82万元,月人均210元,比上年增长12%;城市医疗救助4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4人次,共支出2.9万元。
 +
2011年,太邑彝族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3户,人数1326人,支出153.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4人,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村医疗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80人次,共支出8.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临时救济120人次,支出5.32万元,比上年增长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发放其他救助及优抚资金14万元。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於 2024年6月22日 (六) 22:03 的最新修訂

太邑彝族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太邑彝族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太邑彝族鄉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轄鄉,地處大理市西南部,東與下關鎮接壤,南與巍山相連,西北與漾濞毗鄰。 行政區域面積106.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太邑彝族鄉總人口6574人。 太邑彝族鄉原稱下關市團結公社。1987年10月,改太邑鄉,後改太邑彝族鄉。 截至2020年6月,太邑彝族鄉下轄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江星村七米橋。 2011年,太邑彝族鄉財政總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11%。農民人均純收入3498元。2019年末,太邑彝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 [1]

位置境域

太邑彝族鄉地處大理市西南部,東與下關鎮接壤,南與巍山相連,西北與漾濞毗鄰。 行政區域面積10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太邑彝族鄉地處哀牢山橫斷山脈,地形分為高山峽谷。主要山脈有者麼山、太保靈山、紫金靈山、正乙靈山、朝陽靈山。境內最高峰位於筆架峰,海拔2934米;最低點位於坦底摩,海拔1340米。

氣候

太邑彝族鄉屬北亞熱帶高原氣候,其特點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寒暑適中,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無霜期長,雨量豐沛,乾濕分明,氣候垂直差顯著。多年平均氣溫14.9℃,1月平均氣溫8.2℃,極端最低氣溫-4.2℃(1983年12月30日);7月平均氣溫19.9℃,極端最高氣溫34.0℃(1951年6月14日)。最低月均氣溫0.7℃(1965年1月,1982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7.9℃(1979年5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2.4℃,最大日較差15.6℃(1969年4月)。生長期年平均283天,無霜期年平均228天,最長達278天,最短為19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28.1小時,年總輻射140.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25天(一般為2月9日至12月26日)。年平均降水量1051.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5天,最多達159天(1990年),最少為91天(2009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456.5毫米(195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50.2毫米(196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太邑彝族鄉境內河道屬西洱河大流域,流域面積106.6平方千米,河流總長度20千米。境內有大花箐、烏棲箐、桃樹箐、者麼箐及羊子江,除羊子江由北向南流入巍山縣境外,其餘均流入西洱河。其中烏棲箐流域面積為28.93平方千米,年徑流水量為0.29億立方米,長度為13千米;者麼箐流域面積為18.90平方千米,年徑流水量為0.1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西洱河,主要支流有漾濞江。此外紅河的第一滴水發源於境內烏棲村,彝族群眾把它叫做「額骨阿寶」(彝語,漢譯為:一條彎彎曲曲的大江的父親)。

自然災害

太邑彝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低溫霜凍、泥石流、山體滑坡、大風等。「倒春寒」平均約3年一遇,「八月低溫」大致3年一遇。大風時達12—14米/秒,對農作物極為有害。最嚴重一次乾旱發生在2011年,由於2010年、2011年連續出現冬春、初夏乾旱,受災人口達3984人,受災面積達5205畝,絕收4890畝,3649人飲水困難,經濟損失達181萬元。

自然資源

太邑彝族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螢石銻、鉛鋅、銅、鐵、硫黃、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螢石儲量4.6萬噸。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877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人,城鎮化率0.24%。另有流動人口296人總人口中,男性4281人,占48.80%;女性4491人,占51.20%;14歲以下1573人,占17.9%;15—64歲6422人,占73.2%;65歲以上77人,占8.9%;總人口中,以彝族為主,達4867人,占55.48%;白族3472人,占39.58%;漢族274人,占3.12%;傈僳族143人,占1.6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長率7.4‰。 截至2019年末,太邑彝族鄉戶籍人口9332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太邑彝族鄉總人口657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太邑彝族鄉財政總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1368元,比上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3498元。 2019年末,太邑彝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

農業

太邑彝族鄉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豆類、蕎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562噸,其中玉米3478噸,水稻100噸,小麥119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核桃。2011年,核桃種植面積4.2萬畝。 太邑彝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400頭,年末存欄8500頭;羊飼養量2600隻,年末存欄5000隻;牛飼養量2400頭,年末存欄1500頭;家禽飼養量2.8萬羽,上市家禽1.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015噸,其中豬肉1509噸,牛肉341噸,羊肉136噸;禽蛋362噸。 截至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累計造林45310畝。其中防護林310畝,經濟林42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000株。

工業

太邑彝族鄉形成以風電、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江西橋工業小區。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小學5所,在校生452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5人,專任教師8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太邑彝族鄉教育經費達405.32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05.322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77.475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377.4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22%、6.22%、0.64%、0.64%。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專業技術人才23人;經營管理人才17人,技能人才34人,農村實用人才4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業餘文化隊伍5支,隊員60個;鄉級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5個;民族文化廣場1個,民俗展演廣場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7人,占全鄉社會從業人員的1.4%。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村村通廣播電台有13套電台廣播節目,廣播綜合覆蓋率56.96%,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4380小時。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有線電視用戶2180戶,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體育場地5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7人。每年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賽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太邑彝族鄉有衛生院1所;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固定資產總值12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註冊護士0.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210人次,出院病人15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0.84萬人,參合率9%;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太邑彝族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戶,人數43人,支出10.82萬元,月人均210元,比上年增長12%;城市醫療救助4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4人次,共支出2.9萬元。 2011年,太邑彝族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3戶,人數1326人,支出153.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4人,支出6.1萬元,比上年增長15.8%;農村醫療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80人次,共支出8.28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臨時救濟120人次,支出5.32萬元,比上年增長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5萬元,比上年增長19%。發放其他救助及優撫資金14萬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