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风险偏好体系」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风险偏好体系'''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文化术语。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530/9cd3726c3e42417bb79253490cd86b0f.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80187007_12168741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风险偏好体系'''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文化术语。
 
'''风险偏好体系'''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文化术语。

於 2024年6月28日 (五) 07:21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風險偏好體系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風險偏好體系是圍繞風險偏好,建設一套完善的配套機制確保董事會的意志貫徹到具體的業務層面。

風險偏好體系的內容

風險偏好體系包括風險偏好陳述、風險容忍度、風險限額三個層次,分別在不同層級作用公司業務與管理,並涵蓋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

風險偏好是指公司在實現其經營目標的過程中願意承擔的風險水平。風險偏好是公司對風險的基本態度,為戰略制定、經營計劃實施以及資源分配提供指導。

風險容忍度是對風險偏好的細化,是指在公司經營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針對既定風險水平出現的差異的可接受程度。風險容忍度是風險偏好的具體體現,一般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與風險偏好保持一致,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都是針對特定的業務經營目標而設定的。

風險限額是對風險容忍度的進一步量化和細化,是更為細化的、日常的業務和風險管控中運用的指標要求。通過風險限額管理,確保公司風險控制在風險容忍度範圍內,同時風險限額需要在不同風險類別、業務單位、產品類型特徵等維度上細化設置。

風險偏好標體系設定的原則

風險偏好體系設定遵循以下原則:

1、體現銀行各個相關利益方(股東、監管機構和債權人)的期望;

2、與銀行發展戰略協調一致;

3、充分考慮銀行目前的實際風險管理能力及風險暴露情況;

4、風險偏好陳述書的生成應遵循由上至下的原則,並由董事會審議通過;

5、保持風險偏好的相對穩定,定期對風險偏好陳述書的具體參數進行修訂。

風險偏好體系運作機制

完整的風險偏好體系的運作包括四大機制:形成機制、傳導機制、跟蹤機制和調整機制。

風險偏好調整機制是對風險偏好定期修改和優化,是對風險偏好的回顧和校驗以及對相關描述和指標的動態調整。主要的重檢和調整需要結合公司業務領域的戰略調整、市場定位的變化、評級目標的變化、監管要求的變化以及公司的風險狀況變化等。

1、風險偏好形成機制

第一步,利益相關方分析。

在風險偏好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識別主要的利益相關方並分析評估他們對公司經營的期望。這既包括內部利益相關方,也包括外部利益相關方。

第二步,風險偏好及容忍度體系的制定。

風險偏好、容忍度和限額體系的起草中,公司應基於實際風險狀況,形成對風險偏好要求,從可行性的角度進行評估和調整,以保證公司所確定的風險偏好能夠將公司的現實風險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同其要承擔的目標風險水平有效結合。

2、風險偏好傳導機制

風險限額指標是在風險容忍度指標要求之下的細化。公司實踐中,通常對限額類指標實行分類管理,由於對某些風險無法嚴格細分,或者某些新計量指標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還有待觀察,無法對所有指標提出嚴格約束,通常將指標分為指令性、指導性和觀察性指標進行分類管理。

3、風險偏好及限額體系的跟蹤機制

風險偏好、容忍度和風險限額指標確定後,公司將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指標納入日常風險監控要求,定期通過系統或手工統計對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指標進行跟蹤。

根據指標監測結果,公司形成相應的指標監測和跟蹤情況報告向管理層呈現,對於發生異動或超出限額指標的情況,報告中會作異動原因分析,並提出管控及整改舉措。

4、風險偏好和限額體系的檢視與調整

風險偏好指標在執行實施一段時間後,需要進行重新檢視。通常,這項工作與公司的預算管理及業績考核一併進行,即體現為一個財政年度為重檢周期。當然,在遇到突發事件和市場或監管巨變時,也需要及時對風險偏好陳述的適當性和合理性進行檢視,必要時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