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西省遂川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14/0a6db64b34d54daab3a80f4d45765b52.jpe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294577308_66070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江西省遂川中学'''雄踞于[[遂川县]]县城东面泉江河畔。1938年秋,留日学者徐苏中设立“上海私立江西中学遂川分校”,是为遂川中学之创始人。1940年7月14日学校改名为“遂川县立中学”。 10月18日呈准[[江西省]]政府备案,补行成立典礼,此日定为该校校庆纪念日。1953年7月15日学 校改名为“江西省遂川中学”。1968年11月1日学校改名为“遂川共大二部”。
 
'''江西省遂川中学'''雄踞于[[遂川县]]县城东面泉江河畔。1938年秋,留日学者徐苏中设立“上海私立江西中学遂川分校”,是为遂川中学之创始人。1940年7月14日学校改名为“遂川县立中学”。 10月18日呈准[[江西省]]政府备案,补行成立典礼,此日定为该校校庆纪念日。1953年7月15日学 校改名为“江西省遂川中学”。1968年11月1日学校改名为“遂川共大二部”。

於 2024年5月20日 (一) 22:15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西省遂川中學雄踞於遂川縣縣城東面泉江河畔。1938年秋,留日學者徐蘇中設立「上海私立江西中學遂川分校」,是為遂川中學之創始人。1940年7月14日學校改名為「遂川縣立中學」。 10月18日呈准江西省政府備案,補行成立典禮,此日定為該校校慶紀念日。1953年7月15日學 校改名為「江西省遂川中學」。1968年11月1日學校改名為「遂川共大二部」。

歷史沿革

江西省遂川中學1969年11月1日改名為「遂川縣『五七』中學」。

1978年12月復名為「江西省遂川中學」,沿用至今。學校經 過了抗日初創、解放發展、文革劫難、改革崛起等四個時期,幾經坎坷,幾經曲折,經過一代又一 代遂中人的不息努力,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建設成為一所辦學歷史久、校園環境美、教學設施全、師資力量強、教育教學[1]質量好的省、縣重點中學。

校內設施

教學行政用房223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7855平方米。教學教研設施較完備,圖書 8.5萬冊,多媒體[2]4間,語音室1間,實驗室10個,建有大型體育運動場,其中籃球場6個,排 球場1個,羽毛球場2個。更有第一教學樓,第二教學樓,第三教學樓,科技館,多媒體大廳,實驗樓,禮堂,圖書館,植物園等建築。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38人,專任教師193人,其中在職高級教師74人,中級教師89人,全國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教育碩士10人,碩士研究生課 程班結業6人,農村碩士研究生3人,本科學歷173人,共產黨員87人,縣市學科帶頭人12人。

教學目標

圍繞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中心目標,學校不斷強化領導班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狠抓教學常規,倡導教研創新,在「教會做人」的基礎上「教人求知」。

校園文化

辦學思想

「一切為了師生,一切依靠師生」

辦學宗旨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

校徽

遂川中學校徽反映了遂中建校以來艱難而又奮進的歷程,體現了「團結、文明、求實、奮進」的遂中精神。「五峰」、「拱橋」是井岡山下泉江河畔的五峰書院的象徵,也是遂中人繼承和發揚井岡山革命精神的象徵;「太陽」及「四周線條」象徵着遂中在黨的陽光下成長、發展,也是遂中人團結的象徵;「天鵝展翅」象徵遂中的騰飛,奔向未來。

校訓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校風

團結、文明、求實、奮進

教風

精:精講、精練、精益求精

新:教學上有創新精神,做到因材施教

實:講課實、訓練實、評改實、輔導實

活:教法活、學法活

學風

嚴:嚴格要求

勤:勤奮學習

鑽:刻苦鑽研

恆:持之以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