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吴郭鱼照片来自
黑边吴郭鱼照片来自

吴郭鱼 (Tilapia) 外观酷似海水鲷类,又名吉利慈鲷,原产于非洲,现于台湾全岛低海拔的河川湖泊皆可见。属于慈鲷科 (Cichlidae) 之热带鱼类,全世界共有 100 多种,其中可以当做养殖对象的约有20 种。

吴郭鱼不但是目前台湾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种,目前约有 85 个国家地区从事养殖,在提供全人类动物性蛋白质的舞台上,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1]


目录

分类阶层

分类阶层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称

  • 界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abrata
  • 纲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 科 慈鲷科 Cichlidae
  • 属种 吴郭鱼 Tilapia zillii[2]


命名由来&引进

吴郭鱼属慈鲷科(或口孵鱼科),本科原产于非洲,全世界共有一百多种。而后进入印度及锡兰再引进东南亚印尼、泰国等地。1946年由吴振辉及郭哲彰二位引进本省试养,故名之为”吴郭鱼”,后来各单位陆续引进许多不同种的慈鲷鱼类,并透过杂交而培育出许多品系,发展至今为重要之淡水养殖鱼。[3]


形态特征

体侧扁,有8~9条横纹,其主要特征是背鳍后方具黑斑。体色呈棕绿带虹彩,腹部前端为红色。尾鳍呈截形。


生态习性

为次级淡水鱼,属广盐性鱼类,对环境适应力强,污浊的水质也能存活。由于吴郭鱼都是杂食性、繁殖力强且成长快,所以容易迅速繁衍。又因吴郭鱼耐污染、或广盐性或耐低温,几乎可以生存于台湾各地的中下游河川。再加上有护卵和护幼鱼行为、领域性强且通常比台湾溪流原生鱼种的体形大,因此一旦进入养殖池外的水域,往往伤害当地水域的原生鱼种,并迅速发展族群,进而改变原有水域的生态。例如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aeformis) 为日月潭最具经济价值的鱼种,但因亲鱼没有护卵行为,卵及幼鱼极易被吴郭鱼所掠食。因此近年已不易捕获原生的翘嘴红鲌,只得每年放流鱼苗来挽救。[4]


分布

吴郭鱼在1980年代时即广泛分布于台湾中下游河川,根据台湾特有种生物保育中心的调查报告,台湾目前50条重要河川,除枫港溪及和平溪外,馀者遭受吴郭鱼的侵入,在有些河川中甚至已经成为优势种。如东港溪的鱼类个体数量,吴郭鱼即占了37.1%。换言之,在台湾各地的溪流、池塘、沟渠及沿海地区,几乎都能发现吴郭鱼的踪迹。[5]


特性

 
吴郭鱼的生殖行为照片来目

吴郭鱼属于口孵鱼类 (mouth breeder),大多数吴郭鱼的母鱼会将受精卵含在口中,并不断的吸水使口中的卵保持滚动以获得充足的氧气,如此卵才得以正常孵育。大约在 10-14 天左右可孵出仔鱼,由于孵出的仔鱼在 1 周内的游泳能力很差,所以当仔鱼在母鱼附近泳动时,如果遇到惊扰,母鱼会将之吸入口中予以保护,直至幼苗具有健全的游泳能力为止 。这段长达约 3 周的时间,母鱼是无法摄饵觅食的,由此可见其母爱〝慈性〞光辉的伟大,因此,将它归属于慈鲷科,实在当之无愧。[6]

吴郭鱼的生殖行为

1.雄鱼建筑巢其形状依种类而异

2.雄鱼挖筑巢后,雌鱼产卵于内与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3.产卵后之吴郭鱼并不离去,而继续照顾其卵或将其含于口中直至孵化为止。产卵数因种类及亲鱼而异,通常每次产卵少则数百,多则数千,最后可能育成数百尾鱼苗。

4.产卵后约6天孵化,孵化后的小鱼仍由亲鱼保护,随著小鱼成长而渐渐分散,约10天后小鱼完全分离且成群结队游动。[7]


产地

吴郭鱼主要产地依序为台南县嘉义县云林县,分别占全台湾的28%、27%及 26%。而随著繁养殖技术改进,除鱼体大型化,鱼肉品质也大幅提升,优质吴郭鱼不仅深得国内消费者青睐,也成为我国很重要的外销水产品之一。[8]


原种品系吴郭鱼

台湾地区一般常见的吴郭鱼,不外乎都是由下列几种原生品系所繁殖或交配而成

946年 : 莫三比克种吴郭鱼

吴振辉及郭启彰两位先生从新加坡引进原产于非洲的“莫三比克种吴郭鱼﹙Oreochromis mossambica﹚”种系,又称“南洋鲫仔”、“南洋鲐仔”、“黑鲫仔”,民国38年正式命名为“吴郭鱼”,这也就是台湾吴郭鱼类的始祖,而吴振辉先生更被尊称为“吴郭鱼之父”。

莫三比克种吴郭鱼虽然肉质佳,不过因为较不耐寒,成鱼尺寸并不十分硕大,且取肉率较差的关系而逐渐被淘汰,现今已无人养殖,各地也很少能发现这些原生种吴郭鱼了。

1963年 : 吉利种吴郭鱼

1963年,唐允安先生自非洲引进较耐寒的“吉利种吴郭鱼(Tilapia zillii)”,但因体型较莫三比克种更逊一筹,生性好斗,嗜食动物性食物,肉味亦不佳,且种性强不易和其他品种交配,因此该种鱼也已渐被淘汰,目前只在少数地方偶而还能发现。

1966年 : 尼罗种吴郭鱼

由水产试验所邓火土所长及海洋大学游祥平教授自日本引进的“尼罗种吴郭鱼(Oreochromis nilotica)”,具有耐寒性较佳、杂食性、体型大、成长快速、换肉率佳等的特性,商品价值高,为消费者所喜爱,目前仍有部份业者养殖。  

1974年 : 欧利亚种吴郭鱼

廖一久、曾文阳、黄丁郎等人,自以色列引进“欧利亚种吴郭鱼(Oreochromis aurea)”,具有耐低温,且能生存于半碱水之中之特性,加上杂食性、繁殖力强的特点,虽然体型不若尼罗吴郭鱼,但本种与尼罗种杂交可育成 100%雄性子代,具有符合养殖上需求之特性。

1975年尼罗种雌吴郭鱼与欧利亚种雄吴郭鱼杂交后可控制产生“单雄性吴郭鱼”,成为目前广被养殖的种类,使得吴郭鱼的养殖迈向商业化时代。

1981年 : 贺诺鲁种吴郭鱼

由黄丁郎先生自哥斯大黎加引进的“贺诺鲁种吴郭鱼(Oreochromis hornorum)”,形态与生殖力与莫三比克种近似,不耐寒,生长速度缓慢,但本种雄鱼与雌性莫三比克种、尼罗种及欧利亚种吴郭鱼杂交,皆可获得完全雄性之鱼苗,为本种之特色,可利用于生产雄性鱼苗之繁殖。

1981年 : 黑边吴郭鱼

由廖一久院士自南非引进的“黑边吴郭鱼(Tilapia rendalli)”,与吉利吴郭鱼生态习性相近,体型不大且成长缓慢,不适合推广养殖,目前仅在少数地方可发现。[9]


常见改良种吴郭鱼

为了改良品种,使鱼长得更快、肉质更佳,且更容易饲养,所以在吴郭鱼之后,专家们又引进了上述不同品种的吴郭鱼。有些不同种的吴郭鱼,在互相交配后所繁衍出的混种鱼,长得比纯种鱼更好,于是,许多原来放养吴郭鱼的养殖池纷纷改放入混种鱼苗。

目前,传统市场上较常见的改良吴郭鱼约有下列三种:

1968年:红色吴郭鱼

红色吴郭鱼(Oreochromis sp., Red Tilapia)”,俗称红尼罗鱼、红郭鱼、及埃及红鱼,由郭河所长选种杂交成功并开始繁殖。因为它的肉质、颜色均佳,而引起日本的注意,“红色吴郭鱼”也因此为台湾开启了吴郭鱼外销的大门。不过要买到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大型超商外,目前在传统市场上的可见度依旧不高。

1969年:福寿鱼

本种为莫三比克种雌吴郭鱼与尼罗种雄吴郭鱼杂交所改良而成的品种,被称为“改良种吴郭鱼”,也就是俗称的“福寿鱼”,它也是由郭河所长杂交成功后推广养殖,从此,台湾吴郭鱼的养殖开始真正发展。

1975年:单性吴郭鱼

在福寿鱼杂交成功后,台湾吴郭鱼的养殖从此快速发展成以单雄性吴郭鱼为主(尼罗种雌吴郭鱼与欧利亚种雄吴郭鱼杂交)。俗称的“单性吴郭鱼”,因具较佳的耐寒力、抗病力,且换肉率亦佳,成体较大又易饲养,所以在杂交成功后即推广养殖,从此台湾吴郭鱼养殖进入商业化养殖时代。[10]


吴郭鱼的营养价值

吴郭鱼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DHA,而DHA是人体脑部眼睛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它具有预防忧郁症、减轻痴呆症状,以及促进孩童脑部正常发展的功效。吴郭鱼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助于增强体力,同时还含有胶原蛋白,可使肌肤保持光滑。含量较高,可降低血压,富含铁,可改善贫血[11]


视频

吴郭鱼养殖

草地状元-全球唯一海水吴郭鱼达人(20190415播出)careermaster

吴郭鱼火烤锅夯 “先吃鱼后涮肉”老饕吃法│三立新闻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