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4.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濬墓下作 的原始碼
←
王濬墓下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王濬墓下作》</big> ''' |- | [[File:4872166041B265E8AF41D57FB1E368B255FBD017 size22 w390 h429.jpg|缩略图|居中|[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410/4872166041B265E8AF41D57FB1E368B255FBD017_size22_w390_h429.jpeg 原圖鏈接][http://www.ifeng.com/ 《王濬墓下作》]]]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王濬墓下作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 者: 李贺 创作年代: 中唐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 '''《王濬墓下作》'''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此诗描写王濬墓地的荒芜、凄凉,以寄托诗人的哀思。 ==诗词原文== 人间无阿童②,犹唱水中龙③。 白草侵烟死④,秋藜绕地红⑤。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⑥,坟科马鬣封⑦。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⑧! ==作品注释== ①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卒,葬柏谷山。 ②阿童:王濬的小名。 ③水中龙:指王濬。《晋书·羊祜传》:“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祜曰:此必水军有功。知王濬小字阿童,因表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濬终灭吴。” ④白草:草经霜而白。 ⑤藜:一年生草本植物。 ⑥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 ⑦坟科:坟冢。一作坟斜。 ⑧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白话译文==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讨伐东吴 功在千秋 五百年悄然过去 王浚的容颜在历史的云烟中朦胧 人间的童谣还在唱响 不畏岸上虎 但畏水中龙 在奔赴长安的旅途 是王浚的草墓牵我的脚步 烟雾笼罩,枯草流白 秋藜经霜,颜色猩红 经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 镌刻的碑文已经失去了力度与深度 我想随葬的青铜宝剑也早已锈蚀腐蠹 翻耕的农田犹如鱼鳞紧挨在墓边 坟头隆起,封土象马鬣毛向四边伸延 野菊花沾着露水,是百年的吊唁 干枯的篷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边 松柏的清涩幽香在飘散 借着夜风冷冷,飘散在南原 王浚已死南原,南原已经没有风光 只有童谣在传唱: 阿童复阿童 衔刀游渡江。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 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 [[韩愈]]、 皇甫湜,并和 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 昌谷集》。[[File:537ac361e8dc45798319aa867cbf4208.jpg|缩略图|居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14/537ac361e8dc45798319aa867cbf4208.jpeg 原圖鏈接][https://www.sohu.com/a/204259686_587814 李贺]]]<ref>[https://www.sohu.com/a/230910862_100127566 少年写诗,一挥而就,从而惊倒诗坛大家韩愈 ],搜狐网,2018-05-09 </ref>。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ref>[https://www.sohu.com/a/314091165_99924500 唐代诗人的母子情 ],搜狐网,2019-05-15 </ref>。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ref>[https://www.sohu.com/a/301706233_100152307 诗鬼李贺写一千古绝句,唐朝无人能接,两百年后才出现下半句! ],搜狐网,2019-03-16 </ref>。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去世。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濬墓下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