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方东美 的原始碼
←
方东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方东美 | 图像 =[[File:方东美.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4.jpg 原图链接]]] | 图像说明 = '''<big></big>'''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 '''方东美'''(1899年-1977年),名珣,字德怀,后改字东美,曾用笔名'''方东英''',[[安徽]]桐城人(今铜陵市枞阳县人) ,一代哲学宗师,也是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史上的"东方诗哲" 、现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系(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 。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方东美一生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始终能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他曾自我评价,从家庭传统来说他是一个儒家,从气质上说他是一个道家,从教养上说他是西方的。他把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印度佛学、新儒学看成中国哲学的四大传统。 ==人物简介== 方东美与哲学家[[方以智]]、桐城派始祖[[方苞]]有旁系宗亲关系(并非方以智、方苞直系后裔)。 方东美年幼丧父母,依赖兄长抚养成人。 十六岁毕业于桐城中学。 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24年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后回国,任职于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 1925年应聘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教授,学校几经更名,几易校长,方东美一直执教于中央大学。 1948年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 1966年夏以前为第二阶段,由西方逐渐返回到东方,代表这个阶段成就的著作是《哲学三慧》; 1966年夏以后进入第三阶段,其主要代表著作为《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方东美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 方东美不同意宋儒所强调的"道统论"。他认为现代世界因高度物质化而丧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学智慧,主张落实儒家的人生价值,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达到拯救现代人类的目的。 ==主要著作== 1、《中国人生哲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科学哲学与人生》,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0 3、《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3 4、《中国人生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0 5、《生生之德》,方东美先生全集编纂委员会编辑,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6、《新儒家哲学十八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 7、《方东美先生演讲集》,4版,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4 8、《哲学三慧》,台北三民书局,1984 9、《坚白精舍诗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 10、《实验主义》,(英)莫越(D.Murray)著,方东美译,上海中华书局,1920 11、《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上),孙智燊 译,台北成均出版社,1984(《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全书由匡钊译出,2009年5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12、《华严宗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6 13、《中国人的人生观》(中文),台北幼狮文化,1980 14、《方东美先生全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2005 15、《生生之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人物评价== 在中国现代哲学家中,方东美是一位独具一格的人物。他的独特贡献,在于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现代转折指点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他深入中西哲学的堂奥,融汇百家,又最终回归于中国文化本位,并创造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哲学系统。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可谓《易经》的创造性诠释与发展。方东美以生命为中心建构他的本体哲学架构,是与《易经》"生生之谓易"的原理相契合的。方东美在《哲学三慧》里,由"无名之指"衍生出"情理二仪",此由"太极无名"而显现的"情理二仪"实为本体所涵泳,两者各自体现了本体系统的原始意象。"无名之指"作为生命与世界的根源可彰显为不同的本体观念,换言之,人类心灵中蕴涵一种本体智慧,世界各民族的哲学创造与文化精神即为此种智慧所范导。他重点论述了中国、希腊与欧洲三种文化类型,加之后来论到的印度,他基本上把世界文化剖分为这四大传统,并断认世界文化的前途在于诸种文化多途并进和浑融互洽的演进中。方东美欣慕于中国古代哲学所臻至的完美与高度,力主中国哲学与文化应回复先秦儒家道家健康饱满的生命精神。他吸纳中国古代的生命哲学思想,又揉合现代西方柏格森、怀特海哲学,乃至古代华严哲学,并以儒家的《易经》哲学贯通之。 [[Category:哲学家]] [[Category:儒家人物]] [[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210 宗教學總論]] [[Category:140 西洋哲學總論]] [[Category:110 思想、學術概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方东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