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統計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統計標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統計標準,是指根據經濟社會管理現代化的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的統計工作規範,是關於統計指標、統計對象、計算方法、分類目錄、調查表式和統計編碼等的統一技術要求,是統計工作現代化、科學化的基礎,是實現統計信息交流的共同語言。制定統一、規範的統計標準,既是統計科學化的要求,也是統計數據準確性和可比性的技術保障。

中國統計標準分類

中國的統計標準由國家統計標準和部門統計標準組成。國家統計標準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標準化管理部門共同制定。部門統計標準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家統計局審批,用以補充國家統計標準。部門統計標準不得與國家統計標準相牴觸。

目前,中國的統計標準已基本與國際接軌。已經制定的國家統計標準主要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三次產業劃分規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體育及相關產業分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試行)、《統計上劃分信息相關產業暫行規定》、《科技統計相關分類》、《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零售業態分類》;《關於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編制規則》、《行政區劃代碼》、《國別(地區)統計分類》、《東西中部和東北地區劃分方法》;《統計調查單位臨時代碼管理辦法》、《統計單位劃分及具體處理辦法》、《組織機構類型》、《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制規則》;《居民消費支出分類(2013)》;《統計用產品分類目錄》;《關於劃分企業登記註冊類型的規定》、《個體經營登記註冊類型分類及代碼》、《關於統計上劃分經濟成分的規定》、《關於統計上對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經濟的分類方法》、《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單位隸屬關係代碼》、《輕重工業劃分辦法》等(國家統計標準的具體內容詳見《第二章中國統計調查制度》)。

現行的統計分類標準

(一)四上企業的劃分

「四上」企業是現階段我國統計工作實踐中對達到一定規模、資質或限額的法人單位的一種通俗稱謂。包括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築業和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確定以上法人單位的標準為:

1.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2.有資質的建築業:有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資質的建築業法人單位。

3.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單位。

4.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

5.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

6.規模以上服務業: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等行業;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二)統計用區劃和城鄉劃分

城鄉劃分是指將一個地域的行政區域如市轄區、縣級市、縣等劃分為城鎮和鄉村。科學地進行城鄉劃分是準確評價某一地區城鎮化水平、合理規劃城鄉布局、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高質量的城鄉劃分工作不僅是夯實統計基礎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時,對我省城鎮化發展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義。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分為兩段17位,其代碼結構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註:1-12位為統計用區劃代碼,13-17位為城鄉劃分代碼。各碼段的基本含義:

第1-2位:省級代碼

第3-4位:地級代碼

第5-6位:縣級代碼

第7-9位:鄉級代碼

第10-12位:村級代碼

第13-14位:城鄉屬性代碼

其中:第13位鄉級屬性代碼,第14位村級屬性代碼

第15-17位:城鄉分類代碼

(三)派生產業

派生產業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將行業重新組合的各行業生產活動的集合。如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

高技術產業分類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派生分類。高技術產業是指研發投入大、產品附加值高、國際市場前景良好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具備智力性、創新性、戰略性和資源消耗少的特點。高技術產業標準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為基礎制定的,不同的是它是大類、中類、小類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例如,「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就是35專用設備製造業和40儀器儀表製造業兩個大類中各挑選部分中類和小類組合而成的,在標準的國民經濟行業中並不存在一個大類與之直接相對應,所以在工業章節中找不到。而高技術產業中的「醫藥製造業」就是27醫藥製造業一個大類組成的,正好對應,所以在工業章節中也可以找到。總的來說,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是製造業的一部分,製造業是工業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說高技術產業是包含在工業中的。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標準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請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統計標準」欄目。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先進產業。它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現代服務產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具體來說,它既包括隨着歷史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和新服務方式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

統計標準的主要內容

統計標準,一般說來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一是統計代碼。為了便於電子計算機識別,為了使統計工作規範化,對所有統計事項都分別規定一定的編碼,作為此項統計的記號。

二是統計目錄。對於一些複雜的實物量統計,為了準確地規定其統計範圍、名稱、計量單位、分組體系和排列順序,要求制定統一的目錄供各單位、各部門使用。每一個統計目錄要求明確、科學、簡便。相關的統計目錄應力求銜接,形成一個科學的目錄體系。

三是分類標準。統計工作中一些通用的、重要的分類,為了便於信息共享和便於計算機處理,需要統一加以制定。像國民經濟的行業分類、經濟類型的分類、企業規模的劃分等都要統一划定,形成分類標準。

四是統計單位。實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必須科學地規定統計單位。統計單位應儘可能與國際接軌。國際通行的統計單位有兩種:機構部門單位——法人單位和基層單位。

統計標準的作用

目前國家統計局正在實施的統計分類標準有30多項,基本滿足了統計調查和數據加工整理的需要。當一家企業成為統計調查單位,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統計標準來界定它。舉個例子:一家新能源汽車制動器製造企業,從業人員400人、年營業收入1億元。

(1)確定企業的國民經濟行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採用經濟活動的同質性原則劃分,每一個行業類別按照同一種經濟活動的性質劃分,規定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使得統計調查範圍和對象更加規範準確。現行的2017版行業分類,共有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2個小類。

該企業主要生產汽車制動器,這是企業的主要業務活動,也是我們判斷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依據。在劃分時,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該企業所屬的門類為製造業,大類為36汽車製造業,中類為367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小類為3670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這家企業納統後,填報工業統計報表。

(2)確定企業規模。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依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將我國的企業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種類型。

按照《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從企業人員和收入規模看,該企業屬於中型企業。

(3)依據派生產業分類標準,更精準地為企業畫像。派生性統計分類,是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派生分類,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分類等。

從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看,從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件製造,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該企業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