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紫楊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烏紫楊梅是象山縣特產。是地方特色品種,因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而得名,該品種果形大,平均單果重18.5克,最大30克以上,果面紫黑色,果肉厚,果汁多,甜酸適口,味濃,可溶性固形物11.5%以上,最高可達14.6%,可食率94.2%,出汁率83.4%。果核稍大,較粘核,質地硬,耐貯藏,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象山縣正在逐步推廣。

中華飲食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是各民族[1]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各民族飲食文化交流互動,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

特產簡介

烏紫楊梅是象山縣的地方品種,因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而得名,是當地的通俗叫法,又稱「家梅」。據傳在象山已有500餘年的栽培歷史。象山烏紫楊梅樹勢強健,果實圓球形,中大,平均單果重18.5g,最大30g以上,略小於東魁楊梅,果面紫黑色,有光澤,果肉厚,果汁多,甜酸適口,味濃,可溶性固形物11.0%以上,最高可達14.0%,含酸量1%左右。果核稍大,較粘核,質地硬,耐貯藏,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比東魁楊梅約早5天。

象山烏紫楊梅由於果大、質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並獲得了廣大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2003年被評為浙江省「十大精品楊梅」、寧波市綠色農產品。

相關資訊

人間美色,烏紫楊梅。

當品嘗到那鮮嫩欲滴的楊梅,便感受到夏天真正的到來。它宛如一顆烏紫珠玉,散發着誘人的香氣。漫街都瀰漫着誘人的紅色,櫻桃紅得欲燃,荔枝艷麗奪目,楊梅也毫不遜色,恰到好處地展現着它的妍麗曼妙。

自從我幼年時第一次從媽媽手裡接過楊梅,初識其味,便仿佛上了癮。也難怪曾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蘇東坡,在吃過楊梅後「變了心」,又寫下「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的詩句。

與甜美的荔枝相比,楊梅獨具魅力,讓人無法抗拒其酸甜盈口的誘惑。「眾口但便甜似蜜,寧知奇處是微酸」,與其他糖分濃厚的水果不同,楊梅以其甜中攜酸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將微深染紫的楊梅放進鹽水中泡製,放進口中輕輕一咬,口腔就被清郁的甜汁所填滿,舌尖留下一絲俏皮的酸味,瞬間消弭了夏日炎炎的熱氣。

看幽幽的楊梅園中,青碧的枝頭掛滿嫣紅的鮮梅,每一個都令人垂涎欲滴。

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舌尖上的中國》里的一幕:在寧靜的農家小院裡,家人圍坐在桌旁品嘗着鮮美的螺肉,口中瀰漫着江南水鮮的香氣,而頭頂上則散發出楊梅的迷人芬芳。簡直活在人間仙境中。

咬碎果肉,瞬間汁液四濺,果香在口中瀰漫,強烈芬芳,每一口都仿佛千軍萬馬涌動,穿越味蕾的時刻充滿濃郁的滿足感。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

自古以來,嬌小的楊梅不僅是江南人夏日餐桌上的珍果,更是蘇州農耕文化的象徵。明代文人王鏊曾深情讚美洞庭楊梅,稱其為吳中地區的佳品,堪比閩地的荔枝之美。

東山位於太湖之濱,三面環湖,一面臨陸,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靠近海洋,再加上太湖微氣候的調節,使得這裡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水豐沛,陽光充足。

在太湖的氣候以及東山老百姓辛勤勞作的孕育下,楊梅成為了一顆顆珍品。它們色彩鮮紫,果肉豐厚細膩,口感迷人,甜度與酸度恰到好處,汁液豐富,滋味濃郁。

楊梅的嬌柔稍縱即逝,因此也常常被熬製成醬或浸泡在酒中,保留其丰韻。我奶奶常常會做楊梅酒,每逢夏天,她都會製作一些,只需用清香的白酒和黃冰糖,輕輕釀上一個月,就能品嘗到楊梅酒香甜、微酸、醇柔的清爽。

細如絲線的酒意奔涌而來,時而低回,時而升騰,體內涌動着溫暖的氣息,讓人陶醉其中。

楊梅還可用來製作酸梅湯。與乾燥並帶有煙火氣的烏梅不同,楊梅的鮮嫩增添了清爽的果香。將山楂干泡軟,與楊梅、甘草和冰糖一同煮沸,冷卻後冰鎮,飲用時別有一番暢快。

午後的陽光灑落,人與楊梅球都懶洋洋地漂浮在一片嫣紅之中,盛夏就這樣在美好中悄然離去。

「初疑一顆值千金」,豐盈的楊梅,一口下去,果香怡人,宛如清風拂面,朗朗夏日般美好。

天空蔚藍,夏日的微風吹起。在這個充滿熱烈和希望的夏天里,希望你也能找到同嘗楊梅、共飲梅酒的人。讓往後每一個晴朗的日子,再憶起這酸甜,也能添上幾許愉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