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釵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鸞釵記》,又名《白蛇記》,明末昆班藝人改明初鄭國軒《劉漢卿白蛇記》而成。
劇目介紹
崑劇《鸞釵記》明末《遠山堂曲品》著錄《鸞釵記》說:「傳為吳下一優人所作。」全本已失傳,僅存藝人演出的折子戲。而鄭國軒的《白蛇記》原本卻有傳本,共三十六出,有《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富春堂刊本。
劇情是:成都府書生劉漢卿,父親早逝,繼母張氏有親子漢貴。漢卿妻王氏(藝人演出本改為嚴氏),有一雙兒女,兒名延珍。新春佳節,值張氏壽誕,全家擺宴慶賀,未請房叔。房叔懷恨在心,就離間漢卿母子,張氏中計。漢卿欲赴科場,張氏依房叔挑唆,命他去南莊催債。因荒年,漢卿只討得十兩銀子。回家路上,見人圍打一條白蛇,漢卿想起前夜夢中白衣童子求救之事,便用十兩銀子買下白蛇放生。回到家裡,張氏不信漢卿之言,定要他賠。後來張氏又要漢卿去徐州做買賣,讓房叔交給他一百兩假銀。在徐州,客商發覺銀兩有假,將他告官。太守明斷,放回漢卿,假銀充公。漢卿回家後,有口難辯,為免不孝之名,決定投水自盡。他向延珍囑咐了後事,然後投水。王氏聞信,肝腸寸斷,張氏要將王氏母子趕出家門。漢貴求情,王氏母子在南莊棲身。漢卿投水竟未死,原來他所救白蛇是東海龍王三太子,太子遣夜叉救了漢卿,為報恩,又送他三件寶貝上京求官。果然漢卿被封為監築長城的總管。一日巧遇當民伕的漢貴。原來漢貴到南莊看望侄兒,臨走,將濺有雞血之衣留在南莊,回來路上被抓為民伕。一日聖旨到,准漢卿衣錦還鄉,於是兄弟同行。在官亭遇見兩個乞丐,竟是延珍和家人旺保。問起緣由,才知張氏因漢貴久不歸家,找到南莊發現血衣,便告官說王氏母子殺了漢貴。王氏違心認罪,母女兩人被關在牢里。張氏為除後患,遣旺保(藝人演出本改為朱義)去殺延珍。旺保仗義救了延珍,二人同去京師訴冤。途中遇見漢卿兄弟。旺保回家告訴張氏實情,張氏十分尷尬。漢卿與弟弟、妻兒回來,與張氏相認。張氏見風使舵,聲稱自己上了房叔的當。全家終於團圓。
現據《綴白裘》所選《鸞釵記》演出本四折分錄如下:
《遣義》原本第三十一出。張氏想謀殺延珍以斬草除根,找來家人旺保(《綴白裘》本改稱朱義),要他去刺殺延珍。旺保不答應。張氏逼之再三,旺保想到自己不去,張氏會另找他人,於是應承了,準備見機行事,暗地裡放過延珍。張氏給了旺保十兩銀子和一把刀子。
《殺珍》原本第三十二出。劉延珍因親人入獄,房產被封,只得流落街頭,乞討飯食送與獄中親人。遇到旺保舉刀砍來,頓時嚇昏了。而旺保並未殺他,讓他到監中與王氏告別後,赴帝京訴冤。
《探監》原本第三十三出。王氏(《綴白裘》本改稱嚴氏)母女陷在獄中,因無錢賄賂禁子,禁子大怒,欲責打王氏。王女情願替母受打。禁子住手。
《拔眉》(演出時俗稱《拔眉探監》)原本第三十四出。旺保和延珍去探監,禁子不肯通風。旺保給他幾厘銀子,禁子嫌少,出一指,指眉。旺保故作不懂,拔了二根眉毛給他。禁子不理。旺保只得給他一錠銀子。母子見面,抱頭痛哭,延珍告知母親自己要去京城訴冤,王氏又給了延珍一股鸞釵。突然官府點閘,禁子催旺保和延珍出去。旺保不走,禁子只得將銀子和二根眉毛還給旺保。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1]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2]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視頻
鸞釵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傳統戲劇】滑稽戲(無錫市),非遺網,2018-04-16
- ↑ 印度梵劇,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