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母親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海母親石,我的鼻子一下酸了。媽媽基本上是文盲,她這一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小時天天放學,一進門媽媽問的榜首句話即是:「肚子餓了吧?」我大學畢業後先在外地作業,後調回來沒有房子,就住在爸爸媽媽家裡。一下班,媽媽仍是那一句話:「餓了吧。我馬上去下面。」
原文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爾寺去,被一塊一般的石頭深深打動。
這石其身不高,約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長,平坦潤滑。但當年宗喀巴即是從這塊石頭旁出發,進藏學佛。他的媽媽天天到山下背水時就在這塊石旁歇息,西望拉薩,盼兒想兒。淚水滴於石,汗水抹於石,背靠石頭小憩時,體溫亦傳於石。後來,宗喀巴創建新教派成功,塔爾寺成了佛教聖地,這塊望兒石就被請到廟門口。如今每逢忠誠的信徒們來朝拜時,都要以他們特有的習氣來表達對這塊石頭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層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幾絲紅線,有的放一枚銀針。時間一長,這石的原形早已難認,徹底被人從頭塑出了一個新貌,真實成了一塊媽媽石。
我在石旁停步好久,細讀着那一層層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間遊走着的紅線和閃亮的銀針。紅線彎曲彎曲如山間細流,飄忽往來不斷又如晚照中的彩雲。而散落着的細針,宣布淡淡的輕光,刺着遊子們的心微微發痛。我俄然想起自個的媽媽。那年我奉調進京,走前正在家裡拾掇文件書本,遽然聽到樓下有「篤篤」的竹杖聲。我匆促推開門,老媽媽出如今樓梯口,背面窗戶的逆光勾映出她滿頭的青絲和微胖的身影。媽媽的家離我住地有幾里地,街上門庭若市,我真不知道她是如何拄着杖走過來的。我趕忙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約有幾秒鐘,然後說:「你能不能不走?」聲響有點哆嗦。我的鼻子一下酸了。媽媽基本上是文盲,她這一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小時天天放學,一進門媽媽問的榜首句話即是:「肚子餓了吧?」我大學畢業後先在外地作業,後調回來沒有房子,就住在爸爸媽媽家裡。一下班,媽媽仍是那一句話:「餓了吧。我馬上去下面。」
我又想起我榜首次脫離媽媽的時分。那年我已是17歲的小伙子,高中畢業,考上北京的校園。黑夜爸爸和哥哥送我去火車站。我們出門後,媽媽一人對着空落落的房間,不知道該做啥,就打來一盆水預備洗腳。可是直到幾個小時後爸爸送完我回來,她兩眼看着窗戶,兩隻腳擱在盆邊上沒有沾一點水。這是寒假回家時爸爸給我講的。如今,媽媽年近80,卻要分開自個最小的兒子。我上前扶着媽媽,一瞬間我覺得我是這世上最不孝順的兒子。
我還想起一個朋友講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順便回村里看老媽媽,說好第二天走之前就不再回來了。但是,當他第二天到機場時,遠遠地就看見老媽媽扶着拐杖坐在候機廳大門口。可憐天下爸爸媽媽心,兒女對他們的報答,哪及他們對兒女關懷的萬分之一。
我知道在東南濱海有許多望夫石,而在荒蕪的西北卻有這麼一塊溫情的望兒石,一塊巨大的聖母石。它是一面鏡子,照見了一切慈母的愛,也照出了兒女們心中的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