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雷朝滋 | |
---|---|
出生 |
1963年3月 四川南充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育家 |
知名於 | 曾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副主任、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 |
知名作品 |
《四川大學學報》 《遺傳學報》 《人民教育》 |
雷朝滋[1] 198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系,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分子遺傳專業理學碩士學位。曾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副主任、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
現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2]
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分子遺傳專業理學碩士學位。現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 曾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副主任;曾先後擔任教育部人事司綜合處處長、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科技廳副廳長、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
目錄
主要貢獻
曾先後負責國家教育部職稱改革工作辦公室、"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辦公室和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參與研究創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特別是教師任用制度改革、教育職員制度的研究建立和教師表彰獎勵制度的組織實施等工作;推動國家重點建設高校與廣東企業合作,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使廣東的產學研合作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創造了寶貴的"廣東的經驗"。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產學研結合等方面有深厚積累,曾在《四川大學學報》、《遺傳學報》、《中國高教研究》、《人民教育》、《中國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科學學與科協技術管理》、《學習與研究》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與研究起草了《教師職務條例》等教育系統職稱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和科技管理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規。 雷朝滋:2015年基本建成學生教師學校基礎數據庫[3]
任免信息
中共教育部黨組2017年5月10日決定,任命雷朝滋同志為科學技術司司長(試用期一年)。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作「科技創新與『雙一流』建設」專題報告
雷朝滋從科技創新與「雙一流」建設的關係、新時代高校科技發展新使命、新時代高校科技發展新舉措等三個方面作報告。他指出,一流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流的師資和一流的育人環境,高校要不斷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建學科基地建設,高舉原創引領的旗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學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雷朝滋從國運所系、大勢所趨、教育所需、能力所致四個維度介紹了新時代高校科技發展面臨的新使命。他強調要轉變思維方式、提高發展動力、完善激勵手段、創新管理模式,以此促進高校科技創新和內涵發展。他還從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開展高等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行動、推動多種形式創新、發揮科技對教育的引領支撐作用等方面解讀新時代高校科技發展新舉措。[4]
視頻
雷朝滋談地方信息化資源
視頻
180915 科技司 雷朝滋
雷朝滋:關於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思考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也正在蓬勃開展。但是,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依然處於初步探索實踐階段。有些學校對於做好創新創業工作理解還有所偏差,在推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有時容易偏離方向。本文主要以準確把握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與理念思路為切入口,聚焦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如何進一步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提出思考。
深刻把握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
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有以下三個方面。
1.做好創新創業工作是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靠創新、關鍵是人才、基礎在教育。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增速換擋、結構調整、新業態不斷湧現等新情況,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任務,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大戰略部署,並大力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從國家戰略高度看,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全面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強大生力軍,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為推動實現我國經濟發展中高速和產業結構中高端發展目標提供創新型人才支撐的有力抓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高等學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意義,準確認識到培養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戰略意義,把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作為服務經濟結構轉型、發展動能轉換的根本需要,擺在學校發展的重要位置統籌規劃,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2.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工作是我國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根本需要
從國際來看,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國際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國外較早就提出了創業教育理念,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就提出創業素質應成為公民的基本素質。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舉辦的「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要求高校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提升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國際上,創業教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深受重視。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創業教育與創業支持體系。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從國內來看,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當今高等教育發展鮮明的時代特徵。多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原創性差。新形勢新常態下,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階段。高校要把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作為培養應用型、創新型、複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科學安排理論課程、實驗實踐訓練以及創業實訓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讓創新創業成為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求學的理性認知和自覺行動,從而撬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彌補高等教育短板。
3.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減輕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問題的一劑良方
伴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實施,很多傳統行業吸納畢業生人數大大下降。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也有解決就業問題的考量。一方面,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有利於推動高校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健全創新創業服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清障搭台,有利於鼓勵更多青年學生走進創新創業之門,催生出一大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創新型創業企業,進而充分發揮創新創業對就業的倍增效應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在當今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各種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培養大量具有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通過他們基於創新的創業活動將新知識、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的重要動力;而這又將會帶來更多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需求,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形成良性循環。從這個角度說,做好創新創業工作是解決一些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是破除我國大學生就業「低薪高就」「學用落差」「有業不就」等現實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避免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舉措之一。
科學研判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態勢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尤為關注,中央領導多次視察高校並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專門下發文件、召開專門會議,對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教育部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採取深化改革、強化實踐、指導扶持、項目孵化、舉辦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舉措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在各有關方面的協調配合、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蓬勃開展。
從創新創業政策層面,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出台了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制度支持;多省市也積極出台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學分轉換等政策支持,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制度保障。
從創新創業教育層面,各地各高校都積極制訂了深化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高校普遍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浙江等部分省市,高校普遍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
從創新創業實踐層面,一些地方和高校建設了一批大學生創客空間、創客工場、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實踐基地;各地面向大學生開展的創新創業賽事已達百餘項。
從創新創業條件保障層面,許多省市通過建立創業貸款試點,採取信用擔保,新建擴建省校級創新創業孵化園等多種舉措,努力從資金和場地方面加大對創業大學生的扶持力度。
從工作成效看,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已經產生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和先進經驗,一是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到學校發展戰略的高度,二是積極構建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體系,三是努力搭建全鏈條創新創業實踐孵化平台,四是大力引導學生基於創新的創業,具有很好的推廣借鑑價值。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逐年增加,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充分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
儘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蓬勃開展,但這僅僅意味着我們成功地跨出了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第一步。經調研發現,當前部分高校創新創業工作還存在着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現象,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創新創業工作的內涵目的認識不夠到位。 一些高校為落實文件而開展工作的情況依然存在,沒有看到人才培養長期以來的短板,教育教學改革沒有堅持問題導向、缺乏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缺乏內生動力,與專業教育依然是「兩張皮」。一些高校還擔心重視創業教育會降低學校辦學水平。這些都是對創新創業工作認識不到位、簡單狹隘理解大學生創業的具體表現。要準確認識到創新創業在高校整個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地位、意義和必要性,把創新創業工作提高到貫徹落實中央戰略決策部署的高度、擺在學校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創新創業教育真正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系統謀劃、系統推進。要正確認識到做好創業教育是在做好創新教育基礎上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準確認識到培養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創業人才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極端重要性,鼓勵大學生實現高水平、高技術含量、基於創新和基於所學專業的創業。
二是對創新創業工作的宣傳和引導不夠。
據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2016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一些高校不少專業教師仍然對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創業教育缺乏認同,對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也存在疑問;很多學生仍然認為有創業意願的同學才會關心和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沒有正確認識到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下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特徵,是彌補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的短板的重要舉措。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調動全校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集全校之力,着力培養全體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是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尚不適應現實需要。
一些高校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及模式尚不適應需要。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在第三屆全國女大學生就業創業論壇上做了高校畢業生創業數據分析報告,裡面提到:對高校畢業生關於首次創業知識來源渠道的調查顯示,只有10%來自大學生創業課堂授課,有近50%來源於創業實踐。這充分表明目前我們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還遠不能適應學生創新創業的需要。當前,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變化了,生產的配方、工藝、流程就得相應改變。人才需求的變化意味着人才培養的目標、方案、標準、過程乃至內容、手段、方式均要相應改變。作為人才輸出的主陣地,高校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簡單地增加創新創業課程數和課時數,而是需要突破傳統觀念和慣性思維,進一步改革創新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學方案、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大力推進信息化課堂教學,把創新創業教育做新、做活、管用、有效,實現新形勢、新需求下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流程再造」。
四是對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實訓重視不夠。
一些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實踐的重視度不夠,場地不足,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不強、動手能力差、創造性不夠。從創新創業的角度來講,僅僅靠課堂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夠的。不管是創新精神、創業意識還是創新創業能力,都需要在實踐當中去感悟去培養。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在實踐環節方面總體上較為薄弱,時間和空間安排上不能滿足學生創新創業需要。要將強化實習實訓實踐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重點,積極整合校內外多方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實訓平台、創客空間和創客工場等,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五是創新創業工作頂層設計不盡合理。
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的鮮明特徵,一些學校對此缺乏足夠認識,對新時期新階段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新變化缺乏深入思考,慣性思維較重。一些學校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很好的統籌和頂層設計,沒有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為學校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總目標,沒有將之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並統籌做好頂層設計,不能有效整合、調動各部門力量和多方資源;創新創業工作不能很好地突出學校自身特色,項目雷同、簡單模仿等現象較為普遍。要進一步找准新時期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總方向,統一思想認識,健全工作機制,明確牽頭部門,有效整合學校資源,充分發揮多部門分工合作的優勢,共同推進創新創業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對國內高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幾點思考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推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要深刻把握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本質要求和發展趨勢,在推進工作過程中,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在辦學和育人實踐中,一是要着眼於每個學生一生的發展,高等學校關注學生就業也不是僅僅看畢業時能否找到一份工作,要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把高等教育長期以來的短板補上;二是要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要着力建設具有豐富一線經驗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實訓實踐指導教師隊伍,改變灌輸式傳統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不斷增強學生的原始性創造能力;三是要着力強化大學生實習實訓實踐,搭建平台,拓寬渠道,加大投入,優化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此外,還要着重處理好五個關係。
1.正確處理好創新創業與立德樹人的關係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答了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體現了新時期新階段黨的教育方針。創新創業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導向,堅持創新創業的價值引領,「養報國之心、育創業之才」,着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培養敢於開拓、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正確處理好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係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手段,而是綜合性的教育生態,需要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去,並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創業教育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統一,既需要通過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理論和知識,更需要挖掘專業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全程化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3.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的關係
創新創業教育的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做到理論和實踐、指導和服務平衡發展,實現知識傳授和實踐應用的完美結合,要通過實踐訓練反哺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要將課外實踐、專業實習和創業實訓有機整合,實現專業培養和創業培養的統一;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創業實踐渠道平台,讓學生真正有指導、有項目、有收穫,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4.正確處理好創新和創業的關係
創新與創業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創新是創業的動力,創業是創新的實踐。我們長期強調「寓創新於創業,以創業促創新」,就是希望明確創新對創業方向的引領、創新對創業質量的提升。在教育理念上,注重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意能力、積累創業經驗和認知;在創業導向上,鼓勵解決國家急需的戰略性、前沿性問題,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社會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在創業過程上,要通過思路和視野、技術和模式、資源和組織等創新,實現產業健康發展良性循環。
5.正確處理好創業成功與失敗的關係
一方面,選擇創業要慎重。從創業的角度看,我們所提倡的大學生創業,是基於創新的科技型創業,不是單純的生存型創業。這種高技術含量的創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要求更高,實現更難。大學生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謹慎地選擇創業項目及方式。另一方面,不要因害怕失敗而不創業。從廣義上講,創業沒有失敗者。據不完全統計,大多數成功創業企業家如馬雲等在創業初期都至少換過3次以上的創業項目。從這個角度說,創業前期經歷的失敗與挫折,應成為創業者不斷前行、取得成功的動力而非陰影。當然,即使最後創業者選擇了放棄創業轉而就業,他們也從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和工作能力,在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團隊精神乃至工作抗壓性等方面,某種程度上要比畢業後直接走上就業崗位的大學生略勝一籌,更容易受到招聘者的青睞,也更能夠在就業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幹。
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教育部門和有關部門在體制運轉、政策保障、資金扶持、場地支持、成果轉化等各方面密切協調,通力合作,打造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需要政府部門、高校及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凝心聚力,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更需要教育系統特別是高等學校深入挖潛,真抓實幹,紮實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工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視頻
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培訓 雷朝滋
視頻
《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與展望》 雷朝滋
參考資料
- ↑ 個人簡歷網
- ↑ 雷朝滋中國信息化網
- ↑ 基本建成學生教師學校基礎數據庫,搜狐, 2014-11-7
-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搜狐,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