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曙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曙輪 臥遊小冊

陸曙輪(1900—1980)著名書畫家,擅圍棋,其作品為海內外收藏者所重。

陸曙輪先生,1900年生於今崑山錦溪鎮,初名傳紀,旋改名紀,字序輪,曙輪,後以字行,別號縱化客、輪道人、陸叔子,因患先天性喉疾,口語不清,遂自號殘道人。陸氏系東吳望族,先生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仁熙(靄人)公系清同治舉人,父鳳章(誦芬,1854-1922)系清季儒生,工詩文,晚年以教書鬻文於蘇州城內,有詩稿、文集存世。先生受家庭影響,自幼耳濡目染,刻苦攻讀經史子集,並涉獵詩詞格律,書畫碑帖,古籍版本等知識。九歲(1908年)隨父母遷居蘇州城內,同年就讀於吳縣第一高等小學。課餘喜愛圍棋,且頗具天賦,年十歲即與蘇州棋手對弈,未久在蘇城有「棋童」之稱。抗戰前在南京,時與當時圍棋國手劉棣懷等切磋棋藝,並屢與日本棋手對弈。建國後,他應特邀參加蘇州市首屆圍棋錦標賽,後應聘為江蘇省圍棋賽裁判。1964年,獲蘇州地區圍棋錦標賽冠軍。素負「小鎮國手」之譽。

先生十六歲(1915年)開始學習繪畫,曾師從畫家陳摩。書法初學趙孟頫,繼學顏真卿、米芾諸大家。所見他1920年的工筆畫《博古花卉》四條屏,為現存其最早的畫跡,從中可窺見他習藝的取徑。1928年自訂《陸曙輪花卉畫例》並附詩二絕句云:「躬耕祿食兩無能,賣畫生涯是上乘。但使得錢非造孽,何妨援例昔賢曾。」;「塗紅抹綠敢名家,毫素怡情興且賒。不分米鹽資料理,翻教湘管怒生花。」可知他為謀生而訂潤鬻藝,並可見他對書畫藝術的執着和自信。所作《秋山蕭寺圖》,1937年入選參展於全國第二屆美展,並選刊在《美術生活》(全國美展特號)。他為了堅守「恥隨俗俯仰」和「但使得錢非造孽」,還分別於1938年在上海自訂《吳縣陸曙輪畫例》,1947年在蘇州訂潤鬻藝,以此自食其力。然而,在政治腐敗、社會動盪的民國時期,書畫家實難完全靠鬻藝來謀生。因此,抗戰前他還先後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教、江蘇省政府秘書處任錄事,以養家糊口。

先生秉性耿直,愛憎分明,一生不肯逢迎權貴。抗戰期間他回到家鄉,不為地方上一些汪偽分子利誘脅迫所動,曾發誓「寧願緊縮褲帶,絕不與汪偽同流合污」以堅持民族氣節。他好以詩文、金石書畫與人交,如其在南京、鎮江供職期間,與精於金石考據和書法的翁闓運,擅詩文、金石書畫的吳逸群、陳永康等交好。至抗戰爆發,吳、陳二位即奔赴延安參加抗日。1940年友人吳逸群在陝北遭敵機空襲陣亡,他曾賦《哀吳逸群》五言三十韻以寄哀思。其中有句:「與子金石交,世亂各飄蕩。……一為萬里別,生死隔天壤。忽忽十年間,悠悠結長想。懸知遇難日,熱血流三丈。」感情之真摯,情見乎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致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他有詩句:「休歌子建舊詩章,煮豆燃萁事可傷。」可見其反對內戰,熱愛和平的赤誠之心。

人書俱老藝益精進

新中國成立後,先生供職於鄉鎮飯店、劇場,充當一名體力勞動者,工余仍潛心於書畫研習和創作。所見他《臨惲壽平山水冊》、《紅梅水仙扇面》、《草書節錄孫過庭〈書譜〉》、《仿董思翁山水扇面》等,均作於期間。至1954年春,因患肺結核退職養病。期間,他把書畫視作「特健藥」,將四十多年來耕耘藝田的心得體會匯諸筆端,畫風隨之變化。並留下了有如《臥遊小冊》,以及《孤村寒鴉圖》、《紅梅水仙圖》、《行書〈元旦試筆〉》、《菊石圖扇面》等一批精心之作。

1959年,先生經畫家吳故木介紹,陸曙輪為蘇州羥檀香扇廠繪製出口扇面,以貼補家用。1961年,先生被推薦為崑山縣政協委員、縣政協文史組成員。在此期間,先生不僅詩詞、書畫創作頗豐,而且作品的題材、內容均有變化出新。如作有《玉山春訊圖》,並題詩云:「春到玉山早,農家兆有年。積肥多愈好,處處罱泥船。」1962年作《百花齊放巨幅》並題:「東風畢竟勝西風,濃艷春光逞化工。錦繡山河花世界,枝頭萬紫又千紅。」1963年作《蓮池水殿圖》並題:「蓮池水殿為我鎮八景之一,今文星閣尚存,去年重修,煥然一新。戲寫此幅以記歲月。癸卯夏日」。同年還為紀念顧炎武誕辰350周年,特作《仿萬年少為顧亭林畫秋江別思圖卷》,並在畫跋中詳細考證了顧炎武別名「圭年」的來歷等。1964年秋季,畫家李可染南下,在水鄉小鎮訪先生於柿園居所,並對他的繪畫極為稱賞。在此期間他用畫筆來歌頌新社會新風尚,並重視對鄉邦文物的研究和保護。「文革」中,老人出於對書畫藝術的「痴心」,仍默默地以讀書、臨帖,或放筆創作。如今倖存的《臨衡方碑》、《老輪放筆(花卉)圖冊》、《草書五言聯》、《紅梅圖》等一批作品均作於期間。1976年所作《行書中日友好詩》參加中日書法交流展。先生晚年仍不輟書畫創作,年八十尚作《松石圖》並題:「固如磐石,茂比青松。九億團結,國以永隆。建國三十周年國慶節陸曙輪畫頌」、《葫蘆圖》等,還樂於將書畫、棋藝傳授給有志於習藝的青年。如後來曾任崑山市文化局局長的著名畫家顧鶴沖,蘇州棋院院長章德輝等,均曾受到他的悉心指授。1980年春,先生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又一。

真力彌滿妙造自然

有關陸曙輪先生書畫藝術嬗變的軌跡和主要特色可約為:先生學畫走的是以文載道,以藝為術,文藝通匯之路。他擅詩文,工書法,諳畫理,並能自具心得,自出手眼。又好以詩文入畫,以書法入畫,以情思入畫,融詩文、書畫為一體。學畫以工筆入手,由工及寫;臨池學書,由帖及碑,循規蹈矩,築基厚實。故他的繪藝實得力於書法用筆的堅實渾厚,和體勢的奇宕與安穩。畫工山水,兼擅花卉。他的花卉畫,早期受師門(陳摩陸廉夫)影響,主要承接明清兩代鈎花寫葉派小寫意畫法,如其1940年作《牡丹紫藤中堂》,1949年作《梨花圖》等,畫主形似生動、秀美明麗。後期則致力於「放筆寫意」,意在徐渭、陳淳、吳昌碩諸家之間,以致畫風丕變。如晚年所作《老輪放筆圖冊》堪為代表。他的山水畫以學南宗為主,推崇元四家,明人沈周、董其昌,並取法於清初惲南田、吳漁山、石溪、石濤諸大家。他前期的繪畫,以擬古為多,儘管作品在技法上已相當精熟,用筆跌宕多姿,墨色濃淡、枯潤有變化,有層次,並吸收了倪雲林的簡約、董其昌的古淡、吳歷的沉厚,而具疏淡、靜穆、古雅之風。但較諸他在後期創作的不少作品來看,畫格還未完全擺脫前人的影子。然而,從他前期的繪畫作品中不難看出,他把「擬古」作為向前人學習的手段,通過心摹手追,從中來領悟前賢名家各具的妙詣精髓。而絕非是囫圇吞棗,以樣畫瓢的「泥古」。對此可通過他在這些作品上留下的大量詩文題跋來證見,如有畫跋云:「吳仲圭得巨然衣缽,落筆如從空擲下,非學力所能至。極意臨摹,不免畫虎之誚矣。」又在作品《仿董其昌山水圖》題云:「香光居士墨法精妙,深得董(源)、巨(然)三昧,與梅沙彌吳鎮)可稱異曲同工。學不能似,放筆滋愧。」從中可見他對於「筆墨」的重視,以及認識的深刻。但他不同於明季文人畫家一味追求筆墨意趣的「墨戲」之流。如在1940年所作《百疊煙霞圖》有畫跋云:「墨井道人(吳歷)仿宋元巨冊,丘壑深邃,氣象高渾,筆墨之外別具意匠,真畫家正法眼藏也。」其中的「筆墨之外別具意匠」即道出了中國畫中的「筆墨」與由筆墨技法所構成的意境之關係,以及中國山水畫以意造境的要義。又如所作《仿沈石田山水圖》題云:「此石田翁(沈周)仿黃鶴山樵(王蒙)之筆,然自有其本色,真所謂善學古人者。」他的善於學習,於此也可見一斑了。此亦是歷來凡有成就的書畫家習藝的必由之路。

至建國後的五十年代起,他於繪畫創作更是跳出前人樊籬,以求得「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石濤畫語)這一藝術主旨。如《臥遊小冊》、《孤村寒鴉圖》、《柳塘放牧圖》、《蓮池水殿圖》等一些作品,無不以灑脫圓渾的筆墨,疏簡、自然的章法結構,來寫出自己心中的意象,即反映一種自然、簡淡、清逸、典雅、圓融化合的文人畫意境。而且在他的這些作品中,從圖式結構到筆墨構成,既不同於別人,也非重複自己,而是隨心所寫,以「真力彌滿,妙造自然」而成一家風貌。這些可以說是他後期繪畫藝術最顯著的特色,也可以反映他一生的藝術追求和成就。這也便是他的繪畫當年之所以會受到畫家李可染稱賞的緣故。[1]

參考文獻

  1. 一藝多能陸曙輪.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