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容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容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華涇五村居委會的華涇路北側,是近代革命家鄒容的墓葬。1905年,鄒容病逝於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其遺體被同鄉收殮,後於1906年葬於上海縣華涇人劉季平的自宅旁。1923年鄒容墓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中鄒容墓一度被砸毀,1981年重建。該墓主體建築為圓筒形墓丘,墓丘前有墓碑和塔形墓標,墓丘左右兩側各有一座石亭,分別放置墓志銘和墓表,墓丘後安放有一扇石屏。1981年,鄒容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鄒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縣人,近代革命家[2]。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留學,次年回國,與章太炎一同住在蔡元培主持的上海愛國學社中。經章太炎等介紹,鄒容在《蘇報》上發表《革命軍》一書,遂引發蘇報案,鄒容在蘇報案中主動向租界工部局投案,後被判處2年徒刑。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鄒容病逝於上海市提籃橋監獄,遺體被丟棄在監獄牆外,後由同鄉陳竟全收殮,並暫時停放於北四川路的四川義莊。為避免清政府發現,棺木上所寫的名字為「周容」。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二十九日晚,上海縣華涇人劉季平帶領幾名同鄉用小船將鄒容棺木運到華涇鎮,並葬在自宅黃葉樓的旁邊。這座墓葬由當地營造商楊斯盛出資,並由蔡元培題名,墓碑上的名字仍為「周容」。

中華民國成立後,鄒容被孫中山追贈大將軍。在北洋政府時期,鄒容墓遭到嚴重破壞。1922年,章太炎等人尋訪到了鄒容葬地,次年章太炎連同章士釗、張繼、李根源、于右任、劉繼平等出資重修該墓,並樹立了墓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2年,上海縣政府出資重修鄒容墓,並綠化了鄒容墓的環境。1963年,鄒容墓被列為上海縣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鄒容墓被砸毀。1981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用鄒容墓的原物重新恢復了鄒容墓的原貌,但位置從華涇路南移到了路北。同年,鄒容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

鄒容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華涇五村居委會的華涇路北側,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墓丘呈圓筒形,高2.36米,直徑2.48米。墓丘後立有一塊梯形石屏,墓丘的東西兩側各建有石亭,其中西側石亭內安放有墓志銘,由章太炎撰寫,李根源書寫;東側石亭內安放有《贈大將軍巴縣鄒容墓表》石碑,高1.06米,碑文由章太炎撰寫,于右任書寫。兩個碑亭內的石碑均高1.06米。墓丘前安放有一塊碑額雕刻有雙龍的墓碑,上有章太炎篆書「贈大將軍巴縣鄒容墓」字樣。墓碑前安放有石祭台。石祭台前的墓道正中立有一塊塔狀墓標,上書「鄒容之墓」四字,通高2.40米。墓表、墓志銘等物品仍為1923年墓葬修建時的原物。墓葬周圍種有常青松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