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氨酸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穀氨酸鉀 主要用於高氨所致的肝性腦病,嚴重肝功能不全,與抗癲癇藥合用治療小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對低血鉀症
患者尤為適宜。臨床上常與穀氨酸混合使用。
中文名:穀氨酸鉀
CAS號:24595-14-0
分子式:C5H8KNO4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穀氨酸鉀 [1]
中文別名:穀氨酸一鉀
英文名稱:Glutamate Potassium
英文別名:Potassium (S)-2-amino-4-carboxybutanoate;POTASSIUM L-GLUTAMATE;POTASSIUM GLUTAMATE;L-GLUTAMIC ACID POTASSIUM SALT;L-Glutamic acid/potassium,(1:x) salt;L-Glutamic acid hydrogen 1-potassium salt;
CAS號:24595-14-0
分子式:C5H8KNO4
結構式:
分子量:185.22000
精確質量:185.00900
PSA:103.45000
物化性質
沸點:333.8ºC at 760 mmHg
閃點:155.7ºC
蒸汽壓:2.55E-05mmHg at 25°C
化合物相關藥品說明
藥理作用
穀氨酸鉀由靜脈滴注進入血液後,穀氨酸即進入三羧酸循環,在ATP供能的情況下與體內氨結合成無毒的穀氨酰胺,使血氨降低,從而改善肝性腦病的症狀,有利於肝性腦病的恢復。同時,鉀離子可補充血鉀的不足,糾正低鉀血症。此外,穀氨酸鉀呈鹼性,還可用於代謝性酸中毒症 [2]
藥代動力學
穀氨酸鉀在血中形成的穀氨酰胺很快經腎小球濾過,隨尿排出。 [3]
適應證
1.用於以血氨增高為主的肝性腦病,以及肝性腦病伴低鉀血症時。
2.用於伴高氯血症或代謝性酸中毒的低鉀血症。
禁忌證
鹼血症者慎用或禁用。
注意事項
1.以下情況慎用:(1)腎功能減退或少尿患者、老年人;(2)急性脫水(因嚴重時可致尿量減少,尿鉀排泄減少);(3)腎上腺皮質功能減弱者;(4)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鉀性麻痹應予補鉀,但高鉀性、正常血鉀性周期性麻痹須慎用);(5)慢性或嚴重腹瀉(可致低鉀血症,但同時可致脫水和低鈉血症,引起腎前性少尿);(6)傳導阻滯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時;(7)大面積燒傷、肌肉創傷、嚴重感染、大手術後24h內和嚴重溶血(因上述情況本身可引起高鉀血症);(8)鹼血症。
2.靜脈補鉀濃度一般不超過40mmol/L,最高不超過80mmol/L。
3.不與穀氨酸鈉合用時可能會產生高鉀血症。
4.注意監測血鉀濃度和心電圖。 [4]
不良反應
1.穀氨酸鉀注射劑每支含鉀離子34mmol,應用過量、滴注速度較快或原有腎功能損害時易發生高鉀血症。表現為軟弱、乏力、手足口唇麻木、不明原因的焦慮、意識模糊、呼吸困難、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甚至心臟驟停。心電圖表現為高而尖的T波,並逐漸出現P-R間期延長,P波消失,QRS波變寬,出現正弦波。
2.靜脈滴注速度較高、速度較快或靜脈較細時,易刺激靜脈引起疼痛。輸注過快還可出現流涎、臉紅與嘔吐等症狀。
3.小兒可出現震顫。
4.合併焦慮的患者使用穀氨酸鉀後可出現暈厥、心動過速及噁心等症狀。 [5]
用法用量
1.肝性腦病:每次18.9~25.2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緩慢滴注。
2.伴高氯血症或代謝性酸中毒的低鉀血症:補鉀劑量、濃度和速度參照氯化鉀。
藥物的相互作用
1.穀氨酸鉀在治療肝性腦病時與精氨酸同時應用可加強療效,有利於血氨的降低及症狀的改善。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尤其是具有較明顯鹽皮質激素作用者)、腎上腺鹽皮質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上述藥物因能促進尿鉀排泄,與穀氨酸鉀合用時可降低穀氨酸鉀補鉀療效。
3.穀氨酸鉀與庫存血(庫存10天以下含鉀30mmol/L,庫存10天以上含鉀65mmol/L)、含鉀藥物和保鉀利尿藥合用時,發生高鉀血症的機會增多,尤其是有腎功能損害者。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環孢素A能抑制醛固酮分泌,使尿鉀排泄減少,故與穀氨酸鉀合用時易發生高鉀血症。
5.肝素能抑制醛固酮的合成,使尿鉀排泄減少,與穀氨酸鉀合用時易發生高鉀血症。另外,胃腸道出血機會也增多。
劑型與規格
注射液:20ml: 6.3g。
視頻
穀氨酰基轉移酶可以確診腎臟疾病
;
參考文獻
- ↑ | 摩貝化合物,引用日期2017-02-08
- ↑ [王曉良.鉀離子通道在神經元凋亡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藥理通訊,2005,(第3期).]
- ↑ [Zapadniuk VI;Kuprash LP;Zaika MU, et al. Age-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potassium glutamate pharmacokinetics[J]. Farmakol Toksikol.1984,47(2):58-61.]
- ↑ | 醫學百科,引用日期2017-02-08
- ↑ [馮闖利.治療癲癇病的藥物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