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頸渡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褐頸渡鴉 |
褐頸渡鴉(學名:Corvus ruficollis):體長52-56厘米,體重500-647克。冠部是光澤的黑色羽毛,飾有深綠色;翅膀、胸部、側翼和尾部飾有紫羅蘭色;而頸部、喉嚨和上背部則是閃亮的棕色,飾有青銅紫色。下體黑色,鳥喙和腿爪黑色,虹膜棕色。雄鳥和雌鳥外觀相似。
棲息地包括淡水泉、綠洲、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燥疏灌叢、城市、耕地、乾燥的稀樹草原和熱帶沙漠。以及人工棲息地,如耕地和城市地區,包括垃圾場。 它可以生活的海拔高度達3,700米。分布範圍從非洲西部向東進入中東和西南亞。
簡介
褐頸渡鴉是一種體形較大的鳥類,體長52-56厘米,體重500-647克。有着光滑的羽毛,有獨特的細長而尖叉的喉羽,以及一條大的稍微彎曲的厚鳥喙。冠部是光澤的黑色羽毛,飾有深綠色;翅膀、胸部、側翼和尾部飾有紫羅蘭色;而頸部、喉嚨和上背部則是閃亮的棕色,飾有青銅紫色。下體黑色。鳥喙和腿爪黑色,虹膜棕色。
雄鳥和雌鳥外觀相似,但亞成鳥的不同之處在於羽毛較少光澤,頭部和下半部較粗。
雖然在外觀上與渡鴉相似,但褐頸渡鴉體型較小,翅膀較短,尖端較尖,頭部和頸部褐色。
評價
褐頸渡鴉是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見有數十隻甚至數百隻的大群。多在樹上或地上棲息,也棲於電柱上和屋脊上。性機警,常伸頸張望和注意觀察四周動靜,對持槍的人尤為警惕,很遠即飛並不斷扭頭向後張望。但無人的時候卻很大膽,有時甚至到居民院壩、豬圈、打穀場、牛棚等處覓食,一旦發現人出來會立即發出警叫聲,全群一鬨而散,飛到附近樹上,待人一離去又會逐漸試探着飛去覓食。有時甚至偷偷地緊跟在耕地的農民後面啄食從土壤中犁出的食物或站在牛背上啄食寄生蟲。早晨和下午較為活躍,覓食頻繁,中午多在食場附近樹上休息。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山區、平原均可見到,是常見的留鳥。喜歡在林間路旁、河谷、海岸、農田、沼澤和草地上活動,有時甚至出現在山頂灌叢和高山苔原地帶。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常在農田、村莊等人類居住地附近活動,有時也出入於城鎮公園和城區樹上。由於各大城市的"熱島效應"和"垃圾圍城"等環境問題的影響,該物種在城市中極為常見,以路旁、公園中的高大喬木為落腳點。
作為一種聰明,多才多藝和適應力強的物種,褐頸渡鴉展示出各種各樣的覓食策略,經常訪問紅樹林從其他鳥巢中偷竊卵,從垃圾堆中清除食物,並前往道路上搜尋道路殺手遺棄的食物,以及探測地表下面的昆蟲和穀物。它們還以大型動物的寄生蟲為食,甚至會加重其疼痛,並取食血液。此外,由於其智能程度高,褐頸渡鴉學會了合作捕獵,並且可以在高草叢中掃蕩並驚起昆蟲。像烏鴉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褐頸渡鴉會囤積食物,利用記憶找到隱藏的食物儲藏點,使其在缺乏食物的時候能夠存活。
褐頸渡鴉是一種雜食動物,食物包括各種類型,漿果和水果、昆蟲、蛇、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偶爾甚至是新生的羔羊和瞪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