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泉鎮中心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蒙泉鎮中心學校1995年,石門實行撤區並鄉,原蒙泉區所轄的白洋鄉、磐石鄉、花藪鄉、夏家巷鎮合併組成新的蒙泉鎮,鎮政府設立於原白洋湖鄉政府舊址,白洋湖中學由此於1995年下半年改名為蒙泉鎮中學,校長侯克明。2003年,蔡聖忠調任蒙泉鎮中學校長,適逢教育體制改革,撤鄉鎮教育辦,同年改設中心學校,學校再次更名為蒙泉鎮中心學校。校長宋欣武,蔡聖忠同志具體主管學校全面工作。從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是學校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光,學校本着「團結、勤奮、務實、進取」的校訓[1],培養學生「勤學、多思、善問、敦品」的學風,教師秉持「嚴謹、求是、敬業、樂教」的宗旨,各項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基礎建設日新月異,師資力量不斷增強,辦學水平日趨提高,教育質量持續穩居全縣前列,享有極高的社會聲譽,學校在上級組織的各項檢查評比中始終居於先進行列。1996年,學校通過了「市級合格初中」的驗收,2002年,又被掛牌授予「市級示範學校」。
所授榮譽
這一時期,學校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了有鮮明特色的德育模式。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治校,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認真探索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結合校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德育工作特色。從1995年開始,着力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1996年,確定了校外德育基地;1998年,在當時主管學校團隊工作的唐純慶老師的努力下,學校開闢了「團員之聲」廣播陣地;1999年,學校設立了「學生一日生活常規情況記載」公布專欄;為了進一步強化德育工作,2003年,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於措施得力、方法得當,取得了顯著的德育實效,學生每學期的德育評估,從2000年開始,一直穩定在合格率在100%,優秀率達50%以上,10年間,學校業餘團校先後培訓學員1500餘人,有1000餘名學生加入了團組織。
辦學規模
學校通過政府扶持、財政撥款、社會資助、學校自籌等多種方式,多方組織資金,進一步加大了改善辦學條件的力度,適度擴大辦學規模。從1995年開始,學校掀起了基礎工程建設的高潮。1996年底,投資210餘萬元的教工宿舍樓竣工投入使用;2003年底,投資82萬元的高標準學生宿舍樓竣工;2004年投資56萬元的高標準師生食堂竣工;2004年下半年,又斥資20多萬元,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對學校花園的整體改造。隨着這些標誌性工程的相繼完成,學校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規劃布局更趨合理。為順應素質教育[2]的潮流,學校在搞好基建的同時,也有條不紊地進行了教育教學設備的添置和更新。從1995年開始,學校大批量購進圖書,校圖書館規劃急劇擴大,到2004年,藏書己達5成余冊,安排有專門的管理員,配置了專門的閱覽室,對全校師生全天候開放。1997年被立為石門縣鄉鎮中學圖書館的樣板,圖書實行了電腦管理;1996年,完成了對理化生實驗室的高標準改造,並相繼購置了大量的實驗器材和儀電設備,1998年順利通過了省教委組織的「普實」驗收;1998年,學校相繼建成了高標準語音室,擁有四十多台電腦的計算機教室,同時建起了遠程教育衛星接收系統;1999年,購置了一台兩萬多元的一體機;2003年學校再次投資7萬多元建起了多媒體教室,開通了互聯網,緊接着又投資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實行分年級集體辦公。通過對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系列改造,學校徹底完成了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學校辦學規模在這一時期有所擴大,2001年下學期,開設了十四個教學班,在校學生達800餘人,在職教職工52人,創辦學以來歷史新高。
師資力量
學校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注意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着力實現了「四大工程」,一是「師德教育工程」。學校堅持正面教育與監督管理相結合,一方面狠抓政治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開展評選「師德標兵」等活動,一方面通過建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收集學生反饋意見,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多方面聽取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社會監督。在2004年3月到11月間,學校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正行風、樹形象、創滿意」教育活動,通過學習討論,自查自糾、民主評議等多種方式,使全校教職工的思想道德受到了洗禮。二是「繼續教育工程」。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計算機和普通話培訓,新教師的上崗培訓及其它提高業務水平的培訓。並定期組織教師到外地各校參觀學習或進修。教師參與熱情高,參加率達100%,學歷層次及業務能力明顯提高。曾在學校任教的蔣良富和侯立瓊兩位年青教師邊工作邊自學,分別於2000年、2001年考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繼續深造。另外,學校還提倡骨幹教師對新進教師「傳、幫、帶」,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三是「科研強師工程」。學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教育科研機制,由教導處全面指導,各教研組具體落實。教研組組織同科教師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教研活動,課題組圍繞教研課題協同作戰,集中攻關。教師人人參與教研教改,堅持每期寫一篇以上高質量教研論文,每期至少上一堂教研課。通過實施這項工程,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這一時期,學校有5項課題研究成果獲縣級以上獎勵,教師有100多篇論文在市級以上獲獎或發表。四是「名師工程」。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爭當開拓者,爭當學者,爭當教育家,學校通過組織開展專任教師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百堂優質課評選活動等為教師的爭先創優搭建平台。通過不懈努力,學校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德藝雙馨、現代化教育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學校40名專任教師中,有中學一級教師25人,有15人次獲縣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程德春、杜雪明、易長松在調任或離任前都是在縣內頗有名氣的響噹噹的學校品牌教師。
參考文獻
- ↑ 校訓 學校重要的文化符號,搜狐,2015-09-10
- ↑ 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而不應該是一種教育模式 ,搜狐,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