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葉飄香的季節(梁德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葉飄香的季節》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茶葉飄香的季節

堂弟從廈門過來,大老遠地帶來了二盒茶葉。打開精緻的包裝盒,我驀然發現,這二盒茶葉竟都是產自家鄉的佳茗。不覺喜上眉梢,趕緊取水沖泡,須臾,氤氳茶香瀰漫開來。未嘗心已醉,我的心飛回了家鄉的崇山峻岭,那滿山滿坡的茶樹,在我的眼前綠油油地鋪展開來了。

此時的故鄉,正是茶葉飄香時。

最初對茶模糊的記憶,是家裡那隻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的大茶壺,每天,母親總會朝裡面加入茶葉沸水全家解渴之用。父親有一隻專用的大搪瓷缸子,還是他以前在部隊當兵時留下的物件,雖然綠漆駁落,茶杯四壁積滿茶垢,父親依然不捨得扔掉,像寶貝似的待着。家裡還有個大竹筒,這也是專門裝茶水用的。山里人上山、下田勞作,總會帶上這樣一隻裝滿茶水的大竹筒,與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艱辛生活同出共進。家鄉的人,世世代代離不開茶水,對茶有着一種長久積累下來的天然而特殊的感情。

在我的家鄉,還有不少人以茶行善積德。為解行山人的焦渴,常常有人煮了一大鍋的茶水,然後挑上山去,放在山道旁的茅棚里。人們經過 時,可自行隨意飲用。我上高中時,每周都要步行三十里從家裡去學校,翻過那座叫蛇頭山的大山時,就沒少喝過不知何人放置在山頂上的茶水。那用大鍋煮出來的茶水,來自粗糙的農家土屋,絕稱不上精品佳茗。然而,在喝過不知多少天南地北的名茶之後,我最記得的,還是那些清亮亮擺在路邊無人照看的大桶茶水。

我的家鄉是典型的山區,山高土厚,溪河交錯,流泉飛瀑,棲雲養霧,氣候溫潤,林木蔥鬱,特別適合茶葉生長。因此,不僅山上長着野茶 樹,家家戶戶還會種茶、採茶,炒茶。房前屋後、地角田頭,到處都看得到茶樹。每當茶樹綻開嫩嫩的新綠,就是人們最高興的時候。大家知 道,又要忙着上山採茶了。

童年時,我常跟着祖母、母親在自家的茶園裡採茶,當過並不怎麼勤勞的採茶小男孩。採茶是個辛苦活,常常一摘就是一整天。祖母老了,采 茶時還要帶上一隻板凳,坐着摘茶,倒也輕鬆不少。一簍簍青翠碧綠的葉子採回家後,平時做飯做菜的鐵鍋,刷得乾乾淨淨,便成了炒茶的工 具。木柴燒旺了,火勢大小都被控制得恰到好處。祖母或者母親的手,一遍遍地翻着,炒着,揉着,剛從山上採下來的茶葉,慢慢地褪了青 色,最終成為墨綠色而乾燥的茶葉,有細細的毛尖,也有粗枝大葉的茶梗,但一樣都透出淡淡的清香。我喝茶的習慣,就是從小時候起被親人 們培養出來的。從最初的飲用,到慢慢地品,竟是一天天地愛上了它。人生攸忽幾十年,茶的滋味可說是越來越妙了。

茶葉飄香時,家鄉人忙着採茶炒茶,久而久之,便出現了與茶有關的歌舞。「百花開放好春光,採茶姑娘滿山崗。手提籃兒將茶采,片片采來 片片香。採到東來採到西,採茶姑娘笑眯眯。茶樹發芽青又青,一棵嫩芽一顆心。輕輕摘來輕采采,片片采來片片新……」這就是採茶季節人 們愛唱的採茶歌了。人們一邊採茶,一邊唱歌,悠揚的歌聲在山上起起落落,那情景煞是動人。除了唱採茶歌,人們還會表演採茶燈,跳《采 茶撲蝶》舞。同傳統的龍燈、舞獅一樣,表演《採茶撲蝶》多在農曆新年、元宵期間、廟會、堂會踩街時進行。叮叮噹噹的鑼鼓一敲響,一隊採茶舞女便翩然而至,花枝招展,濃妝艷抹,提着燈,拿着扇,在村中最大的曬穀場上展開表演。此時四周早已圍滿了興高采烈的村民。採茶燈舞年復一年地表演,人們對每段歌曲、每個動作都倒背如流了,但每次大家還是樂樂呵呵地去看,甚至跟着一起載歌載舞。那是一種洋溢在 山村裡的真正的熱鬧和快樂啊。

近二三十年來,家鄉的茶葉在傳統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已是福建省四大名茶之一,遠銷香港、法國、美國及京、滬、閩、粵、贛、浙、 皖等國際國內市場。家鄉的茶,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在茶葉飄香的季節,一杯來自家鄉的清茗在手,仿佛置身於一派濃濃的春色里。我想念家鄉的茶園,我看到了家鄉的身影,是那麼地親切、富有活力……[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